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9月0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央企向公众展示社会责任责无旁贷

本报记者 陶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9月03日   10 版)

    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媒体该如何做好央企新闻报道?央企如何更好地展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公众如何了解更加真实的央企?8月23日,“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道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方包括社会责任领域专家、知名时评人士、资深媒体记者,以及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神华、中国移动、中国铝业、中国北车等央企新闻宣传负责人。与会代表对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媒体:央企社会责任的展示应当更加体系化

    中国青年报社社长徐文新提出,目前在央企与社会公众之间亟须建立客观、公正、可信的第三方评价,以公众视角,联合媒体力量,搭建央企与公众之间的传播平台。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活动是由中国青年报社作为客观、中立的第三方发起主办的一项公众评价活动。自6月1日起至10月底,主办方将依托中青在线网络平台,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对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状况进行评价。

    徐文新介绍,“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活动不搞规模性调查,不搞排名,也不是研究学术课题。他表示:“这个活动主要目的就是中国青年报作为一家媒体,作为一种第三方力量的存在,以客观公正的立场,联合媒体同行共同为央企和公众之间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一方面使央企社会形象的展示更加符合时代的需要,更加符合公众的需要,也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能够使公众在更大范围内通过更通畅的渠道来获得央企的信息。

    著名时评人童大焕认为,评价央企的社会责任至少应该包括五个层面:第一,对国有股民的股东信托责任,就是分红;第二,向市场提供物美价廉的优质服务的责任;第三,创造就业机会的责任;第四,创新的责任;第五,环境友好的责任。

    腾讯财经频道与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举办了十几期中国企业责任先锋在行动活动,对不少央企的企业领袖进行深入的视频访谈。腾讯财经频道主编韦洪波认为,央企负责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比较全面,能够从涉及社会责任的人权、劳工、环保、反腐败四个方面完整阐述自己的理念。但他同时认为,央企社会责任宣传得不够,导致央企形象变成了只言片语的符号碎片呈现在公众面前。央企的社会责任表达应当更加体系化、产品化,这有利于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积淀厚度。

    资深财经媒体人王安认为,现在央企沟通平台上公开的信息不够,媒体应该促进这种公开。在他看来,央企应该自觉公开社会责任信息,这是央企的责任。

    央企:需要与媒体和社会各界有效沟通

    今年7月,中国石化的一批产品已经在广东销售出去,并委托另一家企业从海上运输。但台风过境却把该产品卷入大海,散落到香港和澳门海滩上。中国石化第一时间与香港有关部门沟通,并跟香港媒体和环保人士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中国石化表态,作为一家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中国石化出钱,香港员工出力,联合环保人士想尽办法,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台风造成的事故影响降低。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外宣办秘书处长周泉生认为,能够把影响降到最低,这是与媒体和社会各界有效沟通的结果。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微博等新型媒体形式影响力日益加大,信息传播的渠道、传播的手段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仅是我们中国石化,包括很多企业,可能在这方面刚开始应对,或者沟通的方式是有些问题的,我觉得在过去几年发生的一些事情,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反思,有我们自己的问题。”

    从媒体到央企工作的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新闻处处长张勇认为,造成公众对央企的刻板印象,媒体有一定责任,央企也有很大的责任。中国北车是整体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之前和相当多的中央企业一样,有一个闭合的生活圈,跟外界接触不多。但上市公司是公众企业,社会公众投资者需要企业信息能被如实地披露,这样一来,就使得企业开始对所有媒体开放。

    至今,仍有部分企业对媒体存在一定误解。在张勇看来,很多企业一听记者来了就有压力,记者一来,一般就领着看劳模,企业还认为宣传就是让媒体写写好人好事,不太讲究新闻规律和传播效果。正是由于这种宣传认识上的偏差,导致部分企业自己把自己耽误了,没有把比较真实的一面呈现出去,社会公众的误解很多就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专家:研究者应该深入企业内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杨东宁表示,要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离不开三方面:一是利益相关方,来自他们的期望、压力等,这是利益相关方驱动的纬度;二是业绩,企业对自己业绩的展示;三是决策动机,更有领导力的这些企业,或者说面临更多国际化竞争的企业,决策动机是不一样的。

    10年前,人们提到社会责任的时候,好像只有外国公司才有社会责任,“他们说一个很小的公益项目能说很多遍,但是一遍遍的还都能让我们感动。而央企做了很多好事,我们却很难被感动。”杨东宁认为,这是由于央企的地位导致央企没有了话语权,“不管说什么,别人首先认为你是对的,你是好的,这是话语权,如果你还没说话,别人就带着一种质疑的态度在等待,你就没法作比较完整的表述,这就是没有话语权。”

    “一家大的民营企业在亚马逊砍伐森林从事木材交易,在国内又做了公益捐赠,也就是说,这家企业一方面在破坏环境,赚了钱之后又帮助穷人。这算是社会责任企业好的企业,还是不好的企业?”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所所长王晓光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认为,媒体首先应该有一个判断,社会责任本身是什么,必须要界定它的概念、范畴,“是在公益领域还是在环保领域,是在劳动关系领域还是在经营领域?这些方面要分开,而不是说某一方面做得好,就不管其他”。

    杨东宁坦言,目前,更多的社会责任研究很难深入央企内部进行,大多数研究者只是将央企社会责任报告作为研究对象,以试图得到更多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央企社会责任信息,显然远远达不到公众的需求。

本报记者 陶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9月03日 10 版

央企向公众展示社会责任责无旁贷
民企“走出去”要善用四力
做产业要找市场,不要找市长
中国石化十年援藏情
一周观察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