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9月0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寻找青春榜样

汪洋:左手事业右手家庭

实习生 朱国庆 于楠 本报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9月03日   12 版)

    “我未来的目标是:做一个清华培养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对国家和人民作出大贡献的、快乐的女科学家。”汪洋在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答辩会上说了这段豪言壮语。在那次答辩会上,汪洋以全票获得清华大学奖学金最高荣誉——特等奖学金,成为5名博士研究生中唯一的女性。

    实际上,汪洋在读博之前也没有想好之后的发展道路。“为了让自己不无聊,为了经受更多的锻炼,也为了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她积极参加学生会活动,担任学生干部。在第一篇文章发表之后,她意识到自己适合做科研,就辞去了在别人看来很光鲜的研究生团总支书记的职务。

    “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后,我希望能集中精力朝目标努力。”汪洋说,“好在,我是一个特别专注的人。”

    即使是感兴趣,若想做好,“也挺难的!”汪洋感慨说。在读硕士阶段探索PHA材料软骨组织工程应用的攻关过程时,她“摸着石头过河”:为做植入手术四处寻找骨科大夫,后来大夫没时间只好自己主刀;半年时间做了70多个样品;为做切片染色检测四处打探适合的机构,最后找到了北大医学部,其后半个多月在北大医学部和清华实验室之间来回奔波。其间经受杀生、晕血等心理煎熬,克服麻醉、备皮、切开、钻孔、填入和缝合等手术难题。

    从攻读硕士到博士毕业的6年时间里,汪洋共发表SCI论文9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发表5篇,累计影响因子近40,均刊登在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领域的国际顶级杂志Biomaterials上,并被多次引用。

    2012年7月,汪洋从清华大学生物学专业博士毕业,放弃了留校做博士后的机会,也没有像很多其他博士毕业生一样选择出国,而是去中国农业大学做一名普通的讲师。

    “如果不是喜欢做研究的话,一般生物学专业读到硕士就可以找个不错的工作,没有必要读博士,而且做科研也挣不了多少钱!”但是,汪洋话锋一转:“做科研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侦探,当你发现一个现象时,就会拼命地想知道为什么,想了解现象背后的故事。”

    在很多女博士过着“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的生活时,汪洋却“不可思议”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汪洋18岁参加高考,是当年安徽省铜陵市的高考状元。10年后28岁的她拿到了清华的博士学位,现在又有了两岁的女儿。

    “她几乎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把应该做的事完成了。”在师弟高瑞看来,这一切“简直不可思议”。

    脱下白大褂,回到家中的汪洋变成一个温柔的妻子和母亲:家里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做得一手好菜,也深谙各种“小花招”、“小谎言”哄孩子开心。

    “有时间就带着孩子去游泳或者和老公去看场电影,但是更多的时候就是静静地看着孩子在玩,脑子里什么也不用想。”汪洋很享受这种简单生活的快乐。

    没有QQ号,不玩微博,在人人网和开心网上的账户是因为妈妈“种菜”帮她申请的。现代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网络,对于汪洋来说可有可无。“就算没有这些娱乐,对我的损失也不大,我的生活已经很充实了。”

    也是正是这种毫不焦躁的心态,让汪洋拥有了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做好事业和家庭平衡的本领。

    “等我40多岁时,孩子就上大学了。那时恰好应该是我事业特别忙的时候。时间节点卡得刚好。这是我的一点小算盘。这样我可以一直干(科研)到六七十岁。”这就是汪洋心目中的理想生活。

实习生 朱国庆 于楠 本报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9月03日 12 版

李宇春:不逾越原则也不按常理出牌
大学里应当培养的八种素质
汪洋:左手事业右手家庭
培养孩子的正向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