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0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同一片蓝天

本报记者 郑萍萍摄影报道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9月06日   08 版)

    在皮村,“同心”已不仅仅是一所打工子弟小学,它已成为这个外来务工者社区存在的核心条件。“取缔这所学校,也会影响到它带来的宝贵的工人社区文化。”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愿意为一件和自己毫不相关的事情,付出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一个志愿者告诉我,因为他觉得这么做是值得的,所以才会为之而努力。同学们,是不是也应该问自己一个重要的问题:有没有找到值得自己去努力的事情?”

    9月3日,在北京同心实验学校的开学典礼上,特意穿上西装的数学老师赵云作为教师代表发言,750多个孩子肩并肩挤满了小小的操场。头顶上,飞机的轰鸣声每隔几分钟就会盖过赵云的声音。

    这是一所打工子弟小学,位于北京著名的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朝阳区金盏乡皮村,距北京市中心约20公里。皮村的常住人口1000多人,流动人口过万人。

    2011年北京市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北京88.8万6~14岁学龄儿童中,流动人口占三成。这近30万的学龄儿童中七成进入公办学校读书,其余十来万人由社会办学来吸纳。大大小小的打工子弟学校应运而生,仅皮村所在的朝阳区最多时就有150多所。不过,和同心实验学校一样,它们中的大多数没有办学资质,随时面临被关停。

    就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同心”和朝阳区其他3所未经审批的学校接到了关停通知,共涉及3000多名学生。“同心”在与朝阳区教委、金盏乡政府沟通的同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声援,数位教育专家甚至联名致信教育部部长,呼吁保留同心实验学校。

    “这个学校为打工家庭服务的宗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认同和支持。”工友之家总干事、同心实验学校的创办者之一孙恒说。

    学习音乐教育专业的孙恒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做过流浪歌手、搬运工……2002年5月,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打工青年艺术团”,利用业余时间排练,为打工者义务演出。2004年,艺术团的第一张专辑《天下打工是一家》卖了10万张,大家决定用7.5万元版税建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在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大学生和工友志愿者一砖一瓦的建设下,2005年7月,同心实验学校成立了。

    当时正在中华女子学院念大四的沈金花作为志愿者参与了学校的建设,一年后,她留了下来,担任这所学校的校长。这些年,多少有些理想主义的沈金花慢慢学会了和现实共存,“不可能绝对单纯地做事”,但埋首于打工子弟教育的7年,沈金花和她的团队无疑成为真正了解这些孩子的人。

    有消息说,2014年朝阳区将取缔所有没有获得审批的自办打工子弟学校。对此,沈金花很纠结:一方面她希望关掉打工子弟学校这种存在形式,这意味着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进入公立学校读书,享受城市里的教育资源;但另一方面,教育实验已经有一定的效果了,关掉挺可惜的。

    “这里有着一个好学校的样子。”赵云试图描述着,“这里的孩子热情如火,内心开放,不设防,坚定而勇敢……”

    赵云毕业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父母都是教师。赵云认为,作为一名好老师,教学技巧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用心、真诚地对待孩子,“如果我做得不好,会伤害到孩子。”赵云被孩子们评为“最喜欢的老师”,他班上的学生几乎一次不落地占据着年级前三名的位置。

    不过,这是赵云在“同心”的最后一个学期:“人并不能完全由着自己作决定,现实中总是有责任要去履行。”虽然女朋友很支持他现在的工作,赵云还是决定去找一份“正常”的工作,去一家知名英语培训机构做培训师。这些赵云还没有告诉孩子们。

    对于42岁的任彩霞来说,送孩子到“同心”念书是最现实的考虑:接送方便。任彩霞来北京打工已有七八年了,小儿子在“同心”念三年级,小女儿刚刚上学前大班。回想起大儿子独自在湖北老家读书的日子,任彩霞就觉得揪心,“我每周都会给他打电话,但是他什么也不跟你说,急死我了,就怕他青春期出什么问题。”如今,大儿子已经念大学了,作为母亲任彩霞最大的心愿就是能陪在两个小的身边,看着他们长大,而不是送回老家让他们成为“留守儿童”。

    为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很多学生家长都自发地“保卫同心”。在皮村开着一家小饭馆的四川夫妇表示,虽然现在孩子不在身边,但保卫学校,就是保卫自己的未来,也许将来会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

    在皮村,由北京工友之家创办“同心”已不仅仅是一所小学,它已成为这个外来务工者社区存在的核心条件。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卜卫所说:皮村现在不是一个普通的村庄了。这里有青年艺术团,有为打工者培训的电脑课堂,成了工人的文化社区,也是最宝贵的社会教育资源。取缔这所学校,也会影响到它带来的宝贵的工人社区文化。

    晚上7点多,外出打工的人陆续回到皮村,和大多数城乡接合部一样,随着一盏盏亮起的灯光,街道上热闹起来。离开热闹的街道,拐过几个胡同,小刘按时来到工友之家,借着昏黄的灯光,打起了乒乓球。一旁,年轻姑娘和上了岁数的大爷大妈,在同心实验学校一位老师的带领下跳着舞。

    来自承德的小刘在一家国有工厂打工,他的爱人在商场里做导购,因为早出晚归的,今年他们把5岁的孩子送回了老家。虽然皮村离上班的地方还有一段距离,但小刘挺喜欢这里——房租便宜,可以看电影、唱歌,还有维权讲座、摄影课、艺术节。7月,他还参加了工友之家举行的乒乓球大赛。但小刘从未想过在北京安家,“房子太贵了,孩子上学也太贵了。”

    不过,19岁的河南姑娘付秋云已经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比起在苏州的流水线上的工作,这里感觉很安定。”十五六岁便出来打工的付秋云,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工友之家举办的免费技能培训,除了计算机、平面设计等基础课,付秋云还接触到社会基础、公民权益等课程,经过半年的学习,付秋云决定留在工友之家,为工友服务,做些有意义的事。

    “这里已经成为工友们每天必来的地方,很多人没事也会来转转。”看着图书室里挤满的工友,付秋云很自豪。除了图书室,这个不大的院子里,还有着一个博物馆、一个小剧场和人来人往的二手商店。

    和同心实验学校一样,这一切都是由“一群富有理想、社会责任感和风险精神的打工青年”创建的。在“工友之家”的小册子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每一位劳动者都能有尊严的生活。

    9月3日这天早上,在同心实验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孙恒对750多个孩子说:“一切还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去争取。”

分享到:
同一片蓝天
同心实验学校学前班的孩子正在操场上跳舞
工友之家的免费图书室里总是坐满了人
晚饭后,陆续回到皮村的打工者在小院里跳舞
人们在工友之家创办的二手超市挑选商品
放学时,家长在学校门口接孩子回家
教室里浩然和鑫鑫挤在一张凳子上上课
课间,儿子和女儿来伍彩霞工作的地方玩耍
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别来自台湾的志愿者关老师
学校的壁画上,孩子写下自己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