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来了美国才深切体会中国制造的普及。我成为外国朋友口中那位想中大奖的人——在他们看来,在美国,想买到非中国制造的商品的概率,相当于中彩票大奖。我对美国朋友开玩笑说,“I am made in China”(我是中国制造),事实上,在美国买一堆中国制造商品回去的大有人在。
一个叫“ROSS”的小商场,它的广告语是“便宜的衣服”,光顾这类商场的多是美国中产阶层以下的人,在这个有点像商超样的服装店中,你会发现衣服的价格与国内沃尔玛相当,但是质量和样式却要好很多。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店中,七八成商品都是中国制造。在中国卖得比较贵的晚礼服,在这里却很便宜,大概在二三十美元一件。一双在“Zara”卖几百元的晚礼鞋,在这里只卖十几美元,折合人民币100多元。当然我也发现这里除了中国制造,就是越南制造、印度制造、印度尼西亚制造,美国本土制造的几乎没有。
为了给父亲买一套非中国制造的西服,我和朋友几乎将一个商场里的男装店逛了个遍,最后选了一套墨西哥制造的羊毛西服,200多美元,结果父亲一上身就直说过时,说起码10年前就买过这个样式的衣服,还不喜欢领子开到肚脐的款式,让我很受打击。和朋友开玩笑举例我在中国买的苹果手机是美国加州制造,朋友拿过去看了一下,哈哈大笑,发现是加州设计,中国组装。
我拜访的第一座小城是加州的莫德斯托 ,这里很多家庭主妇都自己做衣服,传统印象中,大家会觉得中国的布料店会比较专业,但在美国的布料店中,我看到了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很难见到的各式毛线、玲琅满目的扣子和各类各色的布料。当地人喜欢动手裁剪衣服的原因是,不但可以省去购物买东西的时间,还能省很多钱。
记忆犹新的是在美国吃的第一顿中国饭,大概是许久没见到同胞,那里的一位10年前移民美国的华裔服务员对我格外亲切,特意为我点了一道菜单上没有的菜,朋友的妻子尝了我点的餐觉得很好吃,就问服务员是什么,服务员说是特制的员工餐,美国朋友很不理解为何餐馆能做菜单上没有的菜。
美国人无论老少,吃饭必须要配以加冰的饮料,看到我每次只点热水,他们觉得很惊奇。那顿饭,我吃了不到一半,剩下的饭,被朋友的妻子打包带回家给孙子做第二天的早餐了。3盘似是而非的炒面配菜花了30多美元,相当于人民币200元。
饭后,到美国朋友家去吃甜点,不一会,不到20岁的小伙子光着脚丫来奶奶家里取打包回来的中国餐,这点让我很是感慨,在中国,为了讲究面子和排场,往往是剩下很多饭菜也没人打包。又一想,如果每天只吃面包夹沙拉,到中餐馆吃顿不同的菜肴,确实会比较珍惜,打包的也不会放过。
送走了美国朋友的孙子和孙女,又谈起他们俩的父母,他们的父亲是老两口的大儿子,最近收养了一个患有一种先天性疾病的俄国孤儿,为了同时养活家中的5个孩子和这个孤儿,最近他们家里正要举办“义卖”,就是将家里的东西摆出来卖掉,为孩子筹集手术费。这点和中国文化中的“养儿防老”的文化也很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