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张精致的摄影作品,越过遥远的时空,于9月8日在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和中国观众见面。
静谧的河流,神秘的废墟,灿烂的笑脸……眼前的照片细腻厚重,显示出作者敏锐的美感和温柔的内心。如果不被告知,人们很难相信这些照片竟然出自世界上最著名的革命偶像——切·格瓦拉之手。没错,就是那个头戴贝雷帽、叼着雪茄、长发髻曲、目光仁慈坚毅的革命家格瓦拉。
时间倒退至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切·格瓦拉的好朋友胡里奥·罗伯托·卡塞雷斯在墨西哥街头为他送来了一个旧衣箱,里面塞满了切在古巴哈瓦那的全部家当,其中,就包括这些切十分钟爱的照片。这些照片被悉心珍藏,从未发表。直到切·格瓦拉牺牲近三十年后,切的妻子阿莱达·马奇女士才把它们公之于世,这些摄影作品的真正价值才被逐渐挖掘出来。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摄影家格瓦拉》摄影作品展览曾在13个国家的16个城市展出,包括古巴、西班牙、墨西哥、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丹麦、希腊和委内瑞拉。这次在京的展览,是在中国乃至亚洲的首展,由切·格瓦拉研究中心、北京和凯利传播有限公司和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联合举办。
展览首日就挤满了肤色各异的观众。一位在中国经营餐厅的古巴青年慕名而来,激动地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对于古巴的年轻一代来说,切永远是偶像。”
“我们举行这个展览,只是为了纪念那个选择了坚定道路的人,那个坚定不移地将思想付诸实践的人,所有希望通过格瓦拉的镜头来了解他的人,都会被吸引到这里。”在此次影展的开幕式上,特约策展人、切·格瓦拉之子卡米洛·格瓦拉如是说。他有着和父亲一模一样的五官轮廓,眼神深邃。
据卡米洛介绍,展出的照片根据切的不同身份被分为几组,包括他为家人朋友拍摄的肖像,他周游南美洲的照片,他作为记者拍摄泛美运动会的照片,他担任古巴工业部长期间拍摄的工厂,他访问各国期间拍摄的照片等等,力图为观众揭示这位伟大革命家的人文情感和思想轨迹。
“他的照片背后充满了思考。”策展人姬莲指着切所拍摄的日本广岛的照片说,“他富有悲悯和博爱的情感,他热爱和平。”
观众们发现,摄影家格瓦拉生动立体,有血有肉。透过镜头,他注视着刚刚降生的子女,溢满怜爱。在许多张自拍的照片里,他亲昵地揽住妻子,蹭着她的脸颊,眼神含情脉脉。
展厅里别具匠心地穿插着关于切·格瓦拉的纪录片,采访对象包括那些曾同切·格瓦拉共同生活过、并目睹他对摄影的满腔热情的人,还包括不同艺术领域的专家。一位切的老朋友咧开缺了牙齿的嘴,笑着回忆道,“他捧着相机,就像一个孩子得到玩具一般欣喜若狂。”
许多切的朋友都用“艺术家”来评价他——他对真善美的追求,他对理想的无限忠诚,他言行的高度统一,都让他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革命家。他活得更像一个纯粹的艺术家。
正如切·格瓦拉在给父母的诀别信中写的那样,“我的脚跟再一次挨到罗西南特(记者注:罗西南特是堂·吉诃德所骑的瘦马)的肋骨。我挽着盾牌,重上征途……我以艺术家的趣味所渲染过的意志,将会支持虚弱的双腿和疲惫的肺。我一定要做到这一点。”带着他心爱的相机,切·格瓦拉走进了玻利维亚的丛林。直到切被捕的时候,他的身边还有12卷未曾打开的胶卷。
人们已无从知晓在切·格瓦拉的最后时刻,他的镜头里凝望着什么。但这些如今正在展出的照片,对缅怀他的人而言,或许已经足够震撼。“我们通过这些照片纪念切·格瓦拉,让他的照片和光线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卡米洛说。
(图片均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提供)
本报记者 蔡梦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