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当其他学生埋怨生活费太少时,他却改变了家乡人的生活——

一颗“自强之星”的上升通道

本报记者 张国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9月12日   01 版)

    豆本加走得越来越远了。不过,在他的人生路线图上,青藏高原上的家乡反而越来越近了。

    今年秋天飘洋过海赴美留学之前,21岁的藏族学生豆本加对母校天津理工大学的老师说:“我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我回来也不会到大城市,我就要回到我的家乡。”

    在他人生的起点——青海省贵德县一个藏族村庄里,长辈们向他献过哈达,以表达对这个年轻人的敬意,甚至有人写诗赞美他的功绩。而在母校的校园里,豆本加成了一个“传说”。有句话是这样形容的:当一些同龄人还在埋怨父母给的生活费太少的时候,豆本加已经改变了家乡人的生活。

    “他似乎每个假期都完成一件事。”天津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苏荣华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些事情包括,豆本加为老家筹集了1500多册图书,筹款为那个偏僻的山村修建了水渠,还添置了联合收割机。

    因为这个“传说”的鼓舞,当地一些家长又把辍学少年送入校门。

    4年前,豆本加入学时,迎接新生的老师们发现,他嘴里的每个汉字都像是“蹦”出来的——后来豆本加告诉他们,听课“跟听外语一样”。

    这个孩子对大学知之甚少。他没有带足学费。豆本加的大学辅导员、自动化学院分团委书记张涛带他走了面向经济困难学生的“绿色通道”——得益于国家“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失学”的承诺,每所大学都有这样的通道。豆本加4年的学费和住宿费来源于国家助学贷款。

    张涛记得很清楚,申请贷款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麻烦:他生于1991年,当时未满18周岁。

    那时大家尽可能帮助这个年纪小、家境差的孩子。谁也没想到,后来他成了学生中“最强大的一个”。

    如今,豆本加回忆自己经历了一段“无比沮丧、开始怀疑自己”的时期。看到同学们激烈的讨论,他急得也想插话。

    在天津理工大学,宿舍楼的管理员也对那个每天出门最早、回来最晚的藏族学生印象深刻。宿舍早晨6点开门,这也是豆本加固定的外出时间。

    豆本加后来申请了勤工助学岗位,在自动化学院分团委担任学生工作助理,可获一定报酬。在老师们的记忆里,别的同学偶尔会迟到早退,但豆本加近乎刻板地守时。

    他的进步也“非常惊人”。一个学期后,尽管仍然做不到高谈阔论,豆本加已经可以顺畅地与人交流了。

    他大一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每个学年都获得了奖学金。加上每年2500元的国家一等助学金以及勤工助学补助,他已可以自立。

    他在学校的外号是“豆子”。但同学们都知道,他的藏语名字叫“老虎”。

    系主任黄孙伟对同事们赞叹,如果同学们都能像豆本加这样学习,学风就会大不一样。

    入学半年,他向学院团委提出,希望为自己的中学母校贵德县民族中学募集一批书籍,让学弟学妹们“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一些学生失学的原因是出于观念而非经济的落后。通过团委发出的倡议,1500余册书很快筹到。

    这是豆本加回报社会的开始。

    接下来的寒假里,学校团委要求每名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张涛没有想到,新学期开学,豆本加交来一份20多页的报告。发黄的稿纸上写满了他依然蹩脚的汉字,不少地方作了涂改。

    豆本加说,自己当时想过,对社会的调查就从“生我养我的那个藏族小村庄”开始。

    这个名叫岗塔村的村子坐落在海拔3500多米高的山岗,是贵德县常牧镇浪查行政村中的一个自然村,只有30几户人家。

    豆本加对山上的水渠印象深刻。村里的灌溉用水依赖一条600多米长的土筑水渠。简易的水渠十分脆弱。

    在岗塔村,男人多半外出打工或放牧,看护水渠的主要是妇孺。包括豆本加在内,村里几代人都有过熬夜看守水渠的经历。他的几个同龄人因此耽误了学业,渐渐辍学了。

    在《关于在岗塔村修建一条水泥管式水渠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中,豆本加特别指出,这条水渠将有助于提高当地孩子的入学率。

    豆本加向长辈们表示,自己“回学校后想想办法”。谁也不敢相信这个孩子真有什么办法。

    豆本加在网上传播他的报告:“如果你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请你帮助我。如果你也没办法,请替我把它转发给你的朋友。”

    通过一个名叫“乡村之友发展促进会”的非政府组织,这份报告最后被送到了新西兰驻华大使馆。2009年10月,在新西兰驻华大使馆的帮助下,豆本加的计划得到了45900元的无偿支持。当他通知村里,人们已经忘记了此事。

    兴高采烈的村民只用了一个多月就修完了640米的水渠。这年寒假,豆本加回家过年,人们争相来道谢,为他献上洁白的哈达。

    包括他的父母在内,大家都奇怪,这个18岁的孩子是从哪儿找的投资。

    豆本加接下来做的事情更令他们惊讶。在下一次更大规模的假期社会调研后,他提出了另一个不可思议的设想:为浪查行政村的4个自然村购置一台大型收割机。

    这次,他通过天津当地媒体呼吁筹款。他看中的联合收割机价格为103850元,享受国家购机补贴30%,只差72950元。

    很多人表达了捐款意愿,可豆本加在款项达到65000元的时候就停止了募捐,“多了不要”。他坚持主张,其余费用应由村里的乡亲们分摊,这样他们会更加爱护这台机器,也会更加珍惜别人“看似来得太容易”的爱心。

    他还亲自为这台收割机测绘了一条在山上行走的通道。

    回忆此事,张涛对记者感慨,豆本加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可他做事的周全,超出了很多长者。

    豆本加还曾拜托张涛为自己介绍认识电力方面的教授。他计划为家乡设计小型太阳能发电装置。

    毕业之前,他告诉老师,实验装置已经可以为牧民帐篷照明和手机充电。

    他的理想是当一名电气工程师,“用科技的力量给社会带来更美好的变化”。

    这个带着牛粪味儿的理想,是他在服务社会中逐渐明确的。他考察过青藏高原的一些地区,发现有些地方草原退化严重,蝗虫成灾,牛羊减少,牛粪等燃料越来越缺,村民们担心能源问题。

    “我越来越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也有了更大的动力和目标。”他说。

    他获得过“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天津市道德模范”等荣誉。在张涛看来,豆本加有理想,并有追求理想的信念,所以他拥有“强大的内心”。这是很多同龄人缺乏的。

    读大学前,豆本加听人说过,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去了就别再回来”。可他经常想起父亲的话:“要有那蓝天和雪山一样的胸怀,要出去,更要回来!”苏荣华告诉记者,这句话,豆本加讲给过很多人。

分享到:
新媒体成重庆共青团工作强力“马达”
一颗“自强之星”的上升通道
记录时代的鲜活影像
大学生记者走进中原油田
强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在钓鱼岛问题上玩火
金晶:轮椅上的青春
谷雨:爱反扒的记者
郁进:快乐的“家长”
数学大家批判“中国式奥数”
北京会不会接纳我的高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