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1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金奖银奖不如患者的夸奖”

——记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专家胥少汀

丁顺国 罗建刚 冯飞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9月17日   01 版)

    胥少汀大夫在查房。

    飞鹏供图

    年逾九旬的胥少汀大夫精神矍铄,依旧每周三参加查房。直到去年,北京军区总医院怕累着老人,才停掉了他的专家门诊。

    这位我国著名骨科专家作为医疗队成员,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河北邢台和唐山大地震救灾,以及西南边境防卫作战,他一生救治病人无数,人们称他是“可以托付生命的仁爱大医”。

    胥老头上的“光环”很多——“有功专家”、“资深委员”、骨科主任,对此,头发花白的老人家摆摆手,认真地说:“最根本还是医生,我最高兴病人叫我‘大夫’。”

    “医生一刀子,病人一辈子”

    “医生这个职业,就是为病人服务。”胥少汀无数次重复过这句平淡如水的话,但他的同事和学生都知道,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10多年前,胥少汀接诊了一名来自山东的病人。农民杨占军13岁的女儿杨晓霞因右手拇指感染,导致双手红肿溃烂,病情触目惊心,北京多家医院拒绝收治,辗转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求治。

    “怎么发展到这种程度才来?”杨晓霞依稀还记得胥少汀爷爷当时的话。彼时杨家连住院费都交不起,也有“好心人”提醒胥少汀这是罕见“怪病”,不要“砸牌子”。“救命要紧,先收下再说。”胥少汀没想那么多。

    同样没想到的是,杨晓霞的遭遇被媒体报道后,引起北京医疗界的广泛关注,军地专家联合进行了5次会诊。由于病情危急,杨晓霞右手肘关节以下被截除,不少人提出,为避免感染扩散,将左手也截掉。

    “她是个小姑娘,今后还要学习,还要当妈妈,两只手都没有了,她怎么生活?能多保留一个指关节就多保留一个指关节吧。”最后发言的胥少汀说。他的提议最终被采纳。

    杨晓霞说:“胥爷爷改变了我的命运。”治疗康复后,由于左手保留了3根手指,她学会了左手写字,重新回到学校,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交通大学,如今留在北京工作。这让胥少汀很高兴。

    “治好病人是医生最大的幸福。”他一字一顿地说。学生们承认,胥老不会反复强调“医乃仁术,无德不立”,他只是身体力行。

    骨科病人做检查时多数都要脱衣服,同事们看到,胥老总是小心翼翼搬动患者,遇到患处生疮溃烂也从不嫌弃,有时还亲自为病人脱下袜子。

    一位女教师因长期握粉笔板书导致右指关节麻木,胥少汀检查后,没有开药和化验单,只是为其进行推拿按摩,并交代了注意事项。女教师到医院没花钱,心中忐忑不安,但10多天后,病症就消失了。

    在胥少汀眼里,病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一回,他正在为一位农村老大娘检查腿伤,一位他熟悉的官员进来,胥老说:“请您在门外稍等一下,我检查完病人您再进来。”老大娘把这故事讲给了好多人听。

    有的病人上手术台前不放心,非要给红包,胥老就让人收下,做完手术后再还给患者。在老人家看来,医生是向病人学习的,“没病人就没医生啊,是医生离不开病人啊!” 

    尽管被称为“大师”,但每次看病胥少汀依然“如履薄冰”。2004年,天津蓟县一个小伙子右腿胫骨骨折引起并发症,多家医院都建议截肢,找到胥少汀时,绝望的小伙子说:“不行就截吧。”

    截肢是风险最小的,但胥少汀最终还是决定保腿。他精心设计手术方案,4次手术后终于保住了患者的右腿。事后谈起,胥老意味深长地说:“医生一刀子,病人一辈子啊!”

    “搞科研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临床工作”

    “文革”中,胥少汀被打倒,批斗者让他去扫厕所,人们发现,胥少汀扫厕所都比别人扫得干净。这种精益求精的劲头更体现在医学领域。

    他主编的《实用骨科学》是骨科医生必读的工具书,就好像小学生用的《新华字典》一样。这本专著已再版3次,医院骨科副主任李放说:“有的人当主编只是挂个名儿,胥老那是名副其实的主编,这本厚达3000多页的书出版前他要过目一遍。”

    早年还是见习医生时,胥少汀给一个美国外科专家当过手术助手,一次手术中,这位医生用英文问他:“网膜孔在哪里?”英文不精的胥少汀被问了个大红脸,这件事刺激他终身学习不断。

    在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时,很多骨髓损伤的官兵因为得不到有效救治,最终导致截瘫,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胥少汀一直记在心里,但脊髓损伤是世界性难题,国内实验和临床研究都是空白。

    上世纪80年代初,医院支持胥少汀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开展脊髓损伤病理研究。经过实验探索,他提出了伤后6小时内为治疗黄金期的精辟论断。

    有一年,一名20多岁的部队干部遭遇车祸造成脊髓马尾神经断裂,双下肢瘫痪。专家会诊后认为,修复72条纤细的马尾神经根本不可能。但胥少汀决心试一试。

    显微镜下,他手中的银针好像在绣花一样。经过3个多小时的修复,他创造的细尼龙线吻合马尾神经获得了成功,患者的神经重新有了知觉。术后10个月,病人竟然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了。

    随后,胥少汀又进行了10多年的跟踪随访,这才发表了《马尾神经断裂修复研究》的论文,在世界医学界引起轰动。他又连续治愈了7例马尾神经断裂病人,开创了这一领域的先河。

    “金奖银奖不如患者的夸奖,搞科研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临床工作。”胥少汀的“科研观”与有些人不一样。

    胸椎管狭窄是一种胸椎的蜕变性疾病,病残率高,手术治疗是唯一方法,但难度大。胥少汀根据临床经验,开创了一种全新手术方法,治疗患者近百名,无一例瘫痪加重。这种先进的手术方法赢得了国际权威专家的赞赏。

    教会徒弟,不会饿死师傅

    在不少行当,都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但胥少汀不这么认为:“我把技术一代一代往下传,就等于我的生命在延续,为什么要保留呢?”

    现在的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孙天胜就是他的学生,孙天胜做第一台大手术时,胥老就在旁边给他当助手。老人家还送他到美国和奥地利进修,如今,孙主任已是国内骨科界知名教授。

    年已91岁高龄的他,如今还带着年轻的医生一起查房、讨论病例,但一些医生私下说:“老爷子查房经常查得我们满头冒汗,他的认真劲儿让很多人吃不消。”

    胥老却说,当医生就得小心谨慎,否则就是草菅人命。他相信“严是爱,宽是害”。

    有一年,院里组织业务考核,有的科室怕考砸,提前公开了试题。胥少汀说:“不能干那自己糊弄自己的事儿。”结果骨科排在了尾巴上,他趁机狠抓业务培训,以后的考核中,骨科总是名列前茅。

    其实,胥老内心深处很爱护学生和同事们。一位骨科医生因为一次手术失败,想打“退堂鼓”,胥少汀鼓励他“吸取教训,努力提高业务”。这位医生后来奋发进取,如今成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好医生。

    2001年至今,他先后给孙天胜写了22封信、总计2.8万多字,对科室发展提出具体意见。孙天胜说:“这些信,价值千金。”

    平时慈眉善目的胥少汀也有发火的时候,那往往是医生诊治病人不够仔细或者手术记录不完整。“如果没有胥主任那时的严格要求,哪有我们今天!”一位医生感慨地说。

    尽管在骨科界德高望重,但胥少汀并不“霸道”。一次,科里收治了一位95岁的患者,胥少汀发现患者大拇指末节肿胀,怀疑是骨髓炎,但副主任姚建华认为,可能是患者肺癌转移造成的。

    胥老说,自己这方面的病例经验不多,应当按姚建华的意见办。活检结果表明,姚医生的意见是对的。胥老丝毫没觉丢脸,反而“非常欣慰”。

    去年,医院召开大会纪念他从医70周年,胥少汀趁机实现了心愿——把全部藏书捐给医院,并捐出10万元奖金和稿费设立人才培养基金。

    同事们听到消息后感慨地说,胥少汀医生是医院院训的默默实践者,北京军区总医院很多地方可以看到这16个字:“高尚其德,高超其术,至严其行,至仁其众”。

分享到:
汤玲玲:一生要走公益路
“金奖银奖不如患者的夸奖”
我国决定提交东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案
爱国和害国,只有一步之遥
军工科技的青春弄潮儿
北京“生姜叔”边卖菜边写作
大学生为何“站不住”
大学校长开学演讲务虚收敛淡定
真假马家湾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