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1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青年人才撑起中国电科“大半边天”

军工科技的青春弄潮儿

本报记者 陈璇 通讯员 李晓辉 高慧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9月17日   01 版)

    6月19日15时46分,神州九号航天员在“天宫”收到了来自地面的第一封电子邮件。仅过了3个多小时,3位航天员在遥远的外太空向地球上的同事兴奋地招手,上演了“天上人间”的视频通话。

    手动交会对接、返回舱搜救……在神九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宫一号浪漫之约的每个“风景点”,都凝聚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科研人员的智慧和汗水。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中国电科研制的空警2000、200预警机方阵,隆隆驶过天安门。在奥运会和世博会上,中国电科承担起安保任务。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中,中国电科临危受命,为抗震救灾打开应急指挥通讯紧急救援通道。

    作为军工电子国家队和信息产业主力军,中国电科肩负着国防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使命。目前,中国电科青年人数占集团公司总人数的50%,青年人才撑起中国电科队伍的“大半边天”,成为中国电科科技创新和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

    中国电科党组书记、青联名誉主席樊友山说:“中国电科青年是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先锋队,是集团公司创新创效活动的主体,我们就是要通过不断创新思路、打造活动品牌,最大限度地凝聚青年,最大程度地影响青年,最大力度地服务青年,将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搭建成青年快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

    “卖”国际标准的科研团队

    2010年4月,35岁的张红旗带着他的科研团队一个月内七赴北京。经过马拉松式谈判,专家组被这个团队的实力说服了,给出了“创意新,成果大”的结论。平均年龄只有30.5岁的科研团队拿下一项国防科研课题。

    这个团队来自中国电科雷达结构数字样机实验室,3名博士、4名硕士,浑身透着邻家大男孩的青春气息,他们5年内主编了17项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国家标准,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他们并不满足。“一流企业卖标准。”张红旗团队不仅要走在数字样机领域创新前沿,还要给这个领域立标准。

    2011年6月,在德国柏林召开的会议上,张红旗团队主编的数字样机中国国家标准被列为国际标准草案。大会主席布瑞斯·哈丁如此评价:“过去中国的国标总是停留在传统和基础领域,但这次让人耳目一新。中国人掌握了最尖端的技术。”

    张红旗带领的雷达结构数字样机实验室是中国电科青年创新人才队伍的一个缩影。在中国电科,还有很多“张红旗”一样的年轻科技人才,站在科技创新的潮头。张红旗说:“中国电科给年轻科研人员搭建宽松的平台,让我们能够专注于科技创新前沿。”

    中央企业团工委书记、青联主席许高峰强调,要始终抓住培养和汇聚青年人才的工作主线,为青年成长发展搭建优势平台。这种工作要求在中国电科得到了切实落实,效果明显。

    打开天窗引金凤

    2010年6月,微波光电子技术领军人才武帅博士回国。走出火车站的那一刻,武帅左手挽着夫人,右手牵着幼子。没人知道这个身材瘦削的年轻人心里蕴藏着多大能量。

    对武帅一家来说,这是个艰难的决定。武帅放弃了美国绿卡和移民局颁发的“杰出教授和研究专家”永久居留资格。

    那一年,武帅感受到异国经济衰退的氛围。国内很多企业向海外优秀科技人才抛出橄榄枝。武帅还在犹疑中。

    抱着回国看一看的心态,武帅来到中国电科38所开了一个讲座。当天晚上12点,忙碌一天的38所所长吴曼青风尘仆仆地赶到酒店,敲开了武帅的房门。吴曼青和武帅谈技术、谈创业、谈职业规划和人生理想。两人一直聊到凌晨3点。吴曼青所长一席话,点燃了武帅心中回国创业的激情。这次长谈后,武帅彻底下定了回国的决心。

    “我一直有创业的梦想,中国电科可以给我这个平台,支持我的研究方向。不愁人,也不愁经费。”武帅说。

    “人才优先发展,人物优先引进”。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中国电科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战略,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创业,支持他们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给予其参加高职称评选和政府奖励等方面的特殊政策。

    现在,一共有47家研究所的中国电科计划在重点成员单位中引进“千名博士”。这一计划将吸引“985”、“211”院校的优秀博士加盟。自2004年以来,具有代表性的38所先后从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招聘了100多名优秀博士毕业生、350多名优秀硕士毕业生。

    目前,武帅带领着由11名博士和两名硕士组成的中国电科微波光子学研究中心,开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电磁场近场成像设备。或许,他们会改变未来机场和车站的安检方式。只需1秒钟,太赫兹成像安检系统就能发现旅客衣物内藏有的危险物品,而且不像射线一样损害人的身体。

    如果武帅团体研制的太赫兹成像产品进入市场,将填补这一领域在国内军品和民品市场的空白。

    中国电科青联主席左雷说,集团公司持续推进“青年科技创新工程”评选活动,设计各类激励青年创新的活动和载体,搭建“青年科技委”和“青年创新工作室”平台,发掘和培养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交流和共同进步。

    年轻的技能大师

    张宁健不善言辞,总是憨憨地笑。张宁健不到40岁,已经拥有“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他获得的荣誉,连自己一下子都说不清。

    张宁健是一名能工巧匠。通过分解工序、改进夹具、修改数控程序参数等措施,提高工作效率60%,为企业节约成本60余万。他发明的数控波导内腔斜面一次成型技术,可以节约加工成本几百万元。

    年轻的张宁健被称为“大师”。2011年,张宁健所在的工作室被安徽省授牌为“安徽省张宁健技能大师工作室”。他带着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工作室成员,攻克了探头技术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等多项技术难题,获得技术专利1项,进行技术革新57项。

    “操作机器的工人,他们都要会写计算机程序。大部分人都是大学以上学历。”张宁健说。在中国电科,像张宁健一样的年轻技师正在打破传统技能人才的形象。他们会技能,也掌握知识,拥有较高的学历,并且善于发明和创造。

    中国电科培养青年高技能人才的方法并不神秘。中国电科团委书记苏俊介绍,“在电科,形成了导师对青年员工传、帮、带的传统,同时通过青年大讲堂、科技论坛、技能交流和比赛等多种形式来鼓励技能青年,让年轻人一边比赛一边学习。”

    在中国电科这个军工企业舞台上,一批年轻人正站在时代潮头上建功立业。

分享到:
汤玲玲:一生要走公益路
“金奖银奖不如患者的夸奖”
我国决定提交东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案
爱国和害国,只有一步之遥
军工科技的青春弄潮儿
北京“生姜叔”边卖菜边写作
大学生为何“站不住”
大学校长开学演讲务虚收敛淡定
真假马家湾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