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2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走向现代化的“北方红色共青城”

本报记者 陈璇 图片由共青农场提供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9月21日   12 版)

    即将建成的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效果图

    豪迈的农场职工     

    甘良河摄

    共青农场的发展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

    应天祥摄

    过去的垦荒岁月已载入史册,现在的共青农场正在蓬勃发展,未来的青春沃土会是怎样一幅画卷?

    这个问题,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早已有了明确答案。2011年9月,吉炳轩在视察共青农场时指出:“发扬青年志愿垦荒精神,建设全省青年创业实践基地、青年干部培训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面打造中国北方红色共青城。”

    共青人将此指示细化为“1117”。

    这不是简单的数字组合,而是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

    一座拔地而起的北方红色共青城;

    一座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

    一个全国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七个体系完整、设施配套的垦荒庄园。

    不仅如此,现在的共青农场,就像一幅开放的画卷,这里的人,关心这里的人,都在认真描绘全新的北方红色共青城图景。

    现代化的共青城镇

    57年前,第一批青年志愿垦荒队员踏上北大荒土地,铁犁划破静寂的荒原,黑土地长满庄稼。

    这57年中,中国发生巨变。计划经济已被市场经济取代,城镇化脚步越来越快。共青农场也未停止脚步,融入到现代化进程中。经过几十年的耕耘,荒原上已经建起一座现代化农场。

    现在,共青农场的青年一代,正沿着父辈的足迹,更要将共青农场打造成一个全新的共青城。

    这一度让共青农场场长苏彦山陷入思索:“共青农场的发展一度缺乏清晰的定位和规划,格局不够大气,站的位置不够高远。城镇建设规划也跟不上农场的发展脚步。”

    苏彦山是共青农场场长和“总设计师”,也是农场的第二代。

    给共青农场勾勒清晰轮廓的时候到了。为此,农场请来专业的规划设计团队,和专家学者一起,丈量农场的土地和山水,重温这里的历史和人文底蕴。

    铺开图纸,崭新的农场愿景跃然纸上:这里将成为一座高品质有吸引力的宜居之城、绿色环抱的生态之城、功能复合的活力之城。

    最引人注目的是“七大庄”的效果图。它们分别是北京庄、天津庄、哈尔滨庄、河北庄、山东庄、军垦庄和知青庄。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是静默的历史,讲述着一代人的青春故事。50多年前,来自北京、天津等5个省市的2000多名青年来到北大荒,建起了北京、天津等集体农庄。随后,军队和知青也走进黑土地,开辟出新的农庄。

    这七大庄的设计理念,“既要体现各农庄的历史文化传统,又要增添新时代的生活气息。”苏彦山的话语间总不离 “历史”二字。

    因此,北京庄由一座座四合院组成,透着北京胡同的文化气息;而天津庄是一派“民国风格”,让人有“穿越”到上世纪初期的感觉;河北庄具有 “燕赵风土文化特质”;军垦庄则离不开军营建筑元素……

    目前,河北庄已从效果图变成现实,上百户居民搬进了新家。拆迁并不费劲,因为过上幸福生活,是“共青农场人想发展的愿望”。在不久的将来,那一排排破旧的平房,将会“成为历史”,变成适合现代人居住的新居。

    不仅如此,在不远的未来,具有共青红色文化符号的高品位新型住宅小区将建起,城内会形成以“两轴两环”为架构、5条景观大道为基点、10里共青亮丽长街为特色的交通体系。那时,绿树成荫,城镇绿地覆盖率将超过45%。

    生活服务片区之外,还会有工业生产片区。工业生产片区四周环抱近百米宽的绿化带,园内将会是一片花园式的产业园地。它将整合区内的工业和企业,为共青城镇注入绿色的工业生气。

    现代化城镇的内涵不仅是高楼、马路和工厂。共青农场成为共青城之后,社会管理方式也将发生改变。共青农场党委副书记孙玉萍说,共青农场正在探索适合于服务城镇和社区的管理方式,这会是未来北方红色共青城面临的新课题。

    红色的精神家园

    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假如你有幸在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它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座流动的盛宴。”

    共青农场人则说,如果你来过共青农场,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它都与你同在,因为它是一座永远的精神家园。

    当你穿行在共青农场的土地上,抬头仰望蓝天白云,或是眺望沃野千里的良田,你是否觉得自己的内心会被这一片风光涤荡?

    是的,一定会。

    然而,谁都不能忘记,如今的风光是几代人用汗水甚至血泪浇灌而来。他们不仅开垦出农田,还播下北大荒文化的种子。这里不仅有军旅、知青文化、齐鲁文化和黑土地文化,还有青年垦荒文化。

    “青年志愿垦荒文化是共青农场的魂,很多人恰恰忽视了它的重要地位。”苏彦山的语气里透着忧虑。

    于是,共青农场人踏上了青年垦荒文化寻根之旅。

    他们翻阅史料,听老一代垦荒队员讲故事,内心时常被震撼:“青年垦荒文化不能沉没在历史长河里,而要在现代人的奋斗中不断延续。”

    因此,建一座青年垦荒志愿文化纪念馆,是苏彦山一直以来的梦想,也是新一代共青农场人对青年志愿垦荒精神的致敬。

    2011年9月,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到共青农场视察时,对苏彦山说:“你们这里的文化底蕴很深厚,青年垦荒纪念馆建设了没有?”

    两个月后,纪念馆破土开工。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杜家毫挥锹填土,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孝廉为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奠基。

    如果说北方红色共青城是北大荒文化地理的著名标志,那么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将会是北方红色共青城的精神地标。

    在这个纪念馆中,将珍藏第一批青年志愿垦荒队员杨华从时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耀邦手中接过旗帜的图片,也会“再现”垦荒队员在荒土地上开出第一犁的场景,还将呈现那些定格青春面庞的光影,铭刻那些把生命奉献在这片土地上的英雄之名。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心里难免会有一些浮躁之气,而很多青年人都在寻找一种精神信仰。这里会给他们提供精神养分。”苏彦山说。

    正如吉炳轩所指出的,这里将建设成青年创业实践基地、青年干部培训基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此,共青农场向社会敞开了大门。

    目前,共青农场已举办多期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培训班,主要以新任职公务员、专兼职团干部和“三支一扶”大学生为培训对象。

    苏彦山还计划将这里建成一条反映抗联文化、界江文化、青年垦荒文化和知青文化的红色旅游专线。不仅增收,还能传播文化,让更多的人感受共青农场的魅力。

    “精神教育不是说教。人们来到共青农场就有走进历史、触摸历史、感受历史、对话历史、融入历史的感受,让亲历者能重新找到当年的感觉,回顾难忘的岁月,给非亲历者特殊的体验和感受,让精神在实践中自然地升华。”苏彦山说。

    青春的创业舞台

    如果没有第一代青年志愿者艰苦卓绝的创业,北大荒不会成为北大仓;如果没有第二代共青人勤劳智慧的创业,小村庄不会变成大农场。如今,创业的接力棒已经交到当代人手上。

    这片土地是创业者的舞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共青农场早已告别过去粗放式的农耕方式,将与单一的工业结构挥手。这里正在孕育新时代的创业条件,探索契合工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正值初秋,金黄色的稻束已弯下“腰肢”,等待收割。苏彦山站在这片稻田中,极目远望。他对共青农场工农业的远景规划,如同他脚下的水稻一样,已经成熟。

    共青农场是全国第一个被瑞士和欧盟认证的有机农场,已经建有黑龙江省级新农村示范点、省高标准的农机装备区和大棚育秧示范区以及占地1500亩的有机蔬菜核心区。经过整合和完善之后,这里可成为国家新农村和现代化农业的先行区。

    “现代人对食品的要求,除了要好吃和营养,还要安全和放心。”苏彦山心里清楚,除了要继续做强“大农业”,未来的共青农场还要打好“安全食品生产基地”这张牌。

    构建绿色农业体系,引进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就是他的设想之一。

    同时,这位共青农场的“总设计师”还大胆地设想:发挥农场纬度和有机农场认证优势,建立功能和配套齐全的种子繁育基地,力争改变国内部分种植物种子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强农优工”是未来北方红色共青城的产业发展战略。在继续发挥农业的优势之外,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也将拓展。

    沿着新型工业化的思路,共青农场的工业发展具体路径是,变招企业为招产业,大力培育和壮大食品加工业、商贸物流业、高尖精端业、医药加工业、纺织服装业等产业。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引领青年创业。”苏彦山和共青农场领导班子已在心里打好“算盘”。

    如今,很多创业项目已在共青农场“落地生根”,优秀的创业人才不断涌现。

    新燃料技术和共青农场优势相结合,诞生了一个绿色的创业项目。去年,总投资亿元的南瓜乙醇万吨深加工项目开始筹建。这个用南瓜瓜肉来生产燃料乙醇的项目,对南瓜的要求很高,而共青农场的土壤、空气以及科学种植技术相结合,能种植出符合要求的“绿色”南瓜。同时,共青农场的土地资源优势让这个占地5万平方米的大项目有了“落地”的条件。

    垦荒二代已经成为创业明星。孙文祥从2003年开始创建生猪养殖场,在经历了创业时的艰辛和几次市场的起落之后,他把天香种猪场打造成农业部标准化示范猪场、全国首家大型有机猪场。去年,天香种猪场被团中央授予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称号。

    目前,共青农场的生态工业园区已被团黑龙江省委命名为“全省青年创业园”。今年6月,农场举办了首届全省青年创业共青农场论坛。9月,全国青年创业共青农场论坛也将拉开序幕。

    战舰已经扬帆远航。

    或许,对于北方红色共青城来说,永葆生机的最好方式是,沉淀一段永不磨灭的历史,同时续写新的传奇。在这里,青年志愿垦荒精神永不褪色,创业故事永不谢幕。

分享到:
走向现代化的“北方红色共青城”
陈敏生:从北大到北大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