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2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边关新貌

中朝边界的“夫妻哨所”

乔振友 阎江华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9月21日   07 版)

    在中朝边界的鸭绿江畔,有个特别的戍边哨所,这是吉林省千里边防线上唯一的“夫妻哨”。

    小小哨所建在两眼调压井旁,这井是附近的云峰发电厂为了调控流经山洞的水压,在半山腰建起的。这个担负着发电厂侧后方安全警戒任务的哨所,因此被称作调压井哨所。2011年6月,张秋实、顾丽美夫妇带着女儿来到哨所,从此,中朝边境线上多了一道由一家三口组成的独特风景。

    顾丽美和张秋实结婚后,因为张秋实在部队工作,夫妻俩常常两地分居。2011年1月,女儿出生后,双方父母和亲属都不便照看,顾丽美只好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外租房住。而在夫妻俩来驻守前,哨所一直是由一名老兵带一名新兵看守,每半年换一次防。2011年6月,该哨所的一名老兵被大队抽调去集训,时值边防季节性执勤,人员紧缺,连队党支部在抽调补充哨所的人手上犯了难。

    正为此事犯愁时,连队党支部忽然想起了电台班长张秋实。如果让他们小两口去哨所,不仅解决了他们两地分居之苦,还为连队节余了一个兵力,可谓是两全其美。此事很快得到了上级的批准,“夫妻哨所”由此产生。

    在夫妻俩来驻守前,哨所的生活居住条件十分艰苦。夏天蚊虫肆虐,热似蒸笼;冬天无法抵御寒风肆虐,只能靠炉子取暖。2010年,吉林省军区拨下专项资金,对调压井哨所进行了全面改造。如今的哨所,屋顶采用耐久性防冻材料,室内也安装了电暖气片,即使在严寒天气,室内温度也能保持在22摄氏度左右。同时,哨所安装了净水和热水设备,不仅可以用上自来水,冬天还能洗上热水澡。

    改善后的环境让夫妻俩很快适应了哨所的生活,令顾丽美高兴的是,一家人终于能够天天生活在一起。边防部队官兵由于工作关系,成家后两地分居是常事,而夫妻俩现在能天天陪在女儿身边,因此特别珍惜连队的安排。

    作为哨所的哨长和唯一的兵,张秋实的工作除了看守调压井、站岗执勤之外,每天还要观察边境情况。隔三岔五,他就背上挎包,带上工具,一路检查通信线路,回哨所时再从镇上捎些日用品。而妻子除了照顾孩子,也得肩负起一名“准军人”的职责和工作。张秋实在外参加连队训练、会议学习时,顾丽美就一个人完成观察情况、接电话等“分内事”。

    一次,张秋实不在家,火车来了,顾丽美得出门观察。因为着急,她把孩子往床上一放,就出去执行任务。任务完成后,她回屋一看,女儿睡觉时跌下了床,头都磕青了。

    哨所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恶劣。一天中午,大雨倾盆。一家三口正在午休,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地震了?”张秋实连忙出门查看,这才发现原来是大雨造成山石松动,一块直径近1.5米的大石滚落,径直砸在哨所墙上,差点发生险情。

    有过新鲜,有过寂寞,经历了种种困难和突发情况后,顾丽美已习惯哨所的生活和工作。心态上的改变,不仅让她对边防工作的理解日渐增长,也让夫妻俩的感情一步步加深。三口之家在一起是幸福的,而这一个小小夫妻哨,也在守护着更广大同胞的幸福。

分享到:
美国的战争决策常常不按程序来
军营里的“弹壳文化”
“郑和”单舰走环球
黄海“亮剑”
中朝边界的“夫妻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