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3年,在单位报刊征订中,身为部门负责人的我都将部门唯一指标毫不犹豫地用来选订《中国青年报》。有同事不解:你怎么这么喜欢中青报?他们有所不知,是这份热血沸腾、观点鲜明的报纸彻底改变了我这个乡下男孩,让我找回了自信,并从此拥有了追求梦想和不懈前行的勇气、韧性与激情。现在我也希望同事能同我一样受益。
1993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进省重点中学,成为当时全乡近400名毕业生里唯一考进该校的学生,一只脚已经踏进大学校门的荣耀给我和家人带来了浓浓的喜悦。
但进到县城,我的那份喜悦很快就被现实的城乡差别冲散得无影无踪。班上同学的吃、穿、住、用让我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我和读初中的弟弟两个人的学费,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额头的皱纹越来越深。
为节省来回车费,我一个月回一趟家,再带着一瓶饱含母亲关爱的“布豆角炒肉”回到学校,尽量少花钱吃学校食堂的菜;别人新衣新鞋换了之后议论什么牌子好,只有哥哥两套旧衣轮流换穿的我只能避开点;尤其难堪的是,他们兴高采烈交谈的一些时髦话题让我这个“农村娃”自渐形秽。长此以往,初中阶段备受各方赞誉的我刚进重点高中一个学期,就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沉默封闭,成绩一落千丈,人也很快就陷入“孤独者”的危险境地。
还好,在第二学期初,校团委的尹书记找到我,他听说我发表过文章,要我牵头主办一份铅印的内刊《团委通讯》。事出突然,加上当时根本没有自信,我忐忑不安,不敢回答。尹书记仿佛看出了我的疑虑,递给我一份报纸,说:“这是《中国青年报》,以后你每天都到我这来拿报,从其中特别是《校园》版中多汲取一些好的东西,再多反映全校青年团员学生的真实心声和感人故事,这份刊物就肯定会受欢迎!”
从此,每天仔细研读中青报,学习其中的精彩文章,模仿她的活泼版式并加以创新,在班上发动大家投稿、写文章,审稿定稿、自己动手刻版装订……成了我乐此不疲的事情。终于,一份散发油墨清香的《中国青年报》另类校园版——《团委通讯》新鲜出炉。很快,该刊在全校引起了轰动,尤其是我写的呼吁拯救一位白血病同学的通讯——《人间自有真情在》感动了全校师生,大家踊跃捐款,最终延续了那位少年的美丽生命。由此,我也得到了领导、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信任,当选班级团支部书记。最重要的是,经常阅读中青报,让我在被那些优秀青年人物感动的同时,又重新恢复了自信,变得积极、乐观、合群,各科成绩全面回升。
在一次阅读中青报的时候,我看到了“‘中集杯’94国际家庭年全国中学生专题作文大赛”的征文启事,便连夜写成《家庭、社会和我》一文参赛,结果获得大奖。《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中学生作文指导》等刊物纷纷选载。高三时,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1995年考入了省城一所大学。
如今,年过而立的我在省城安了家,家庭和事业也都圆满顺利,在旁人眼里应该可以自我满足,歇口气了。但我明白,我不能懒惰驻足。在我的生命旅途中,有着《中国青年报》在某个时间段留下的深深刻痕,激励着我不断学习、克服不足,怀揣饱满的工作激情,去不断迎接挑战和追寻梦想!
深深地谢谢你,《中国青年报》!
(作者系湖南卫视推广部主任、青年诗人、书法家)
“寻找《中国青年报》金牌读者(第二届)暨邀请报道对象回家”活动正在进行中,参选材料请发送电子邮件至cydreader@163.com或邮寄至: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发行部收,邮编:100702。详情请登录中青在线(www.cyol.net)活动专区或“中国青年报读者俱乐部”官方微博查看。
汤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