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局长”被撤职是歪打正着
9月21日,陕西省纪委确认:身陷“微笑门”和“手表门”的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存在严重违纪问题,依据有关规定,被撤销省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
这是自网民“人肉搜索”南京江宁区房产局原局长周久耕以来,又一起网络反腐的经典案例。但不少网民已经没有当年的兴奋。人民网发表汤嘉琛的“人民网评”断言:网络反腐的“胜利”,更多带有一种“墙外扔砖,砸到谁算谁倒霉”的侥幸色彩。换句话说,它不是反腐制度化、常态化的必然结果,而是网民歪打正着的意外收获。如果杨达才没有微笑,如果那张照片没在微博流传,如果戴名表的照片没被搜罗出来,这名问题官员很可能至今都还安全地“潜伏”在官场中。
但申请公开杨达才工资的大学生刘艳峰受挫。陕西省财政厅答复说,杨达才的工资不属于财政厅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国内在公布官员个人收入方面的立法还处于空白状态。
有网民怅惘发帖称:纳税人过问自己付给“公仆”多少工资时,财务管家不理你,理由可能是要保密,或这不归我管。连工资都不能公开,遑论“收入”?连官员个人工资收入都不能公开,遑论官员“家庭财产”?
副教授掌掴老人贻害无穷
9月18日,在北京抗议日本“国有化”钓鱼岛的示威游行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名副教授掌掴一位观点不同的老人,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打人的副教授竟然理直气壮声称:今后如果在游行队伍中遇到这样的“汉奸”,该出手时还会出手。
知名网民叶檀质疑:老人为什么没有表达权?爱国是否必须要遵循左派的理念?逻辑不能,还暴戾成性?
“新华社中国网事”的法人微博直言不讳地提出批评:只因意见不合就动手打人,还在网上炫耀?打白发老人有公德之失,在“保钓”队伍里打同胞有手足之伤。这不仅让大学教师斯文扫地,对粉丝和学生更是贻害无穷。
在此轮反日浪潮中,互联网和街头局部开放的表达权不应用作扩大社会分歧,撕裂族群。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有时会与刚愎自用、党同伐异联系在一起。一个健康的舆论生态,是勇于针砭时弊又富于建设性,对不同意见勇于批评也善于包容,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扶正抑偏。能否在推进政治开放的过程中,学会彼此尊重和包容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凝聚思想共识,铸造官民合力?就这一点而言,政府和民众都在应考,希望知识界也能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祝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