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榴莲,现在已成为寻常百姓享用的水果。北京市民陈波在自家门口农贸市场的水果摊,就能方便地购买到价格实惠的东南亚热带水果。这背后是近10年来,中国与东盟稳步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所带来的结果。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作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大决策,共同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
2004年1月1日,根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与东盟实施了“早期收获计划”,包括榴莲在内的500多种货物最先实现“零关税”。该计划实施当年,“早期收获”产品贸易增长率就达40%,超过全部进出口产品的平均增长水平。
2012年金秋,在中国南宁举行的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主题国缅甸的总统吴登盛表示,中国和东盟的友好交往进入第三个10年。中国-东盟以经济合作、扩大贸易为中心的关系不断巩固,为双方带来了互利共赢。
共同的利益把双方紧紧连在一起
今年,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建设10周年的时间节点,自2002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10年来中国与东盟在贸易、投资、次区域合作等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则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保持为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副部长高虎城说。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从2002年的548亿美元到2011年的3629亿美元,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年均增长20%;而截至今年8月,中方累计签发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证书238万份,总金额878亿美元,接受东盟国家证书92万份,受惠货值917亿美元。
不仅如此,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东盟对中国的投资从2002年的32.6亿美元到2011年的70亿美元,年均增长10%,中国对东盟投资则从2002年的0.8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29.1亿美元,年均增长57%。截至今年7月,双方累计相互投资已接近1000亿美元。
“贸易额快速增长的背后,是中国与东盟间的相互依赖、互利共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骆永昆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双边贸易和投资加速增长,更多企业受惠其中,有力支持了东盟内部一体化建设进程,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自贸区,就像一根“红丝带”,把中国与东盟经济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博览会期间举行的中国-东盟商会领袖论坛上,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负责人为马中两国分别在广西钦州市和马来西亚关丹市修建两座工业园区感到骄傲;“这是提升双边投资最好的表现,他希望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的企业商家,一起以实际行动推动贸易一体化、市场贯通化,共同提升行业合作,推进互联互通。
柬埔寨中国商会副会长张云峰则表示,中国和柬埔寨两国的经贸合作持续健康发展,双方贸易增长迅速,中国已成为柬埔寨最大的外资来源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东盟,东盟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共同的利益把双方紧紧连在一起。
降低非关税壁垒呼声渐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增速普遍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规模以及投资规模增速均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
以贸易为例,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与东盟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较过往几年年均20%的增速显著回落。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仇鸿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远未消除、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形势下,目前经济仍保持增长势头的亚太地区下行压力已不断增大,“深化投资合作,进一步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延长并提升产业链,成为中国-东盟实现更高水平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高双边贸易水平,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国提出了希望到2015年时,中国和东盟实现双边贸易额达5000亿美元的目标。在越南工贸部副部长阮锦秀看来,要在未来3年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对一些敏感性的货物贸易加大协调力度,营造更加有利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
尽管多年的关税减免努力让中国和东盟受益匪浅,中国已累计为东盟国家产品减免关税约500亿元。但这还远远不够,降低非关税壁垒的呼声渐高。
“中国-东盟自贸区内一些非关税壁垒的成本甚至达到关税壁垒的3倍之多。”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素帕猜·巴尼巴滴说,自贸区下一步的发展要致力于促进贸易便利化,清除贸易物流链中涉及通关程序和贸易物流的所有行政性、机制性和物理性障碍,消除非关税壁垒,尤其在产品标准、技术规定、合格评定和凭证等方面。
在此间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东盟质检部长会议上,记者了解到,我国一项连续6年开展的调查显示,中国有超过35%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国外TBT(技术性贸易壁垒)和SPS(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影响。TBT和SPS已经成为继汇率之后,影响中国外贸出口的第二大主要因素。
同为发展中国家,东盟国家面临的情况与我国也非常相似。特别是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东盟之间经贸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这加大了背后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公共卫生风险,给双方商品质量监督和检验检疫带来巨大的压力。
不少参会国代表表示,虽然双方经贸合作不断深入,关税壁垒逐步消除,但是合作机制不健全、通关和检验检疫环节过于复杂都阻碍了双方的经贸发展,包括SPS在内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仍为自贸区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希望各国加强合作交流,反对贸易保护,自觉维护WTO多边贸易体系,自觉遵守相关规则,加强信息共享,坚决反对和共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支树平说。
本报南宁9月24日电
本报记者 谢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