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2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沈阳:打造技能人才高地

本报记者 王晨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9月28日   T02 版)

    2005年8月26日,对中国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具有特殊意义。这一天,沈阳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基地落户沈阳,是团中央对“沈阳技能”的充分肯定。服务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创造了共青团服务大局工作的有形化载体,发挥了强大的辐射和带动效应,开启了中国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历程。

    8年来,在团中央、团辽宁省委和中共沈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等相关单位的帮助下,团沈阳市委立足于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实施、高质量运行的原则,积极探索基地建设工作,全力打造“沈阳青年技能”品牌,形成了共青团的特色工作经验和社会功能,得到了上级党政组织的充分肯定和广大青年工人的普遍认可。 

    “振兴杯”叫响“沈阳技能”

    青年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是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沈阳市共青团组织、人社战线及相关各部门、各企业组织能力、动员能力、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推动了沈阳市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全面开展,服务了沈阳市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赛事组织工作质量提高、机制创新、多元互动、全面发展,体现了鲜明的特点。

    从外部环境来看,体现出党政领导更加重视、社会各界更加支持;从会务组织来看,表现出活动规模不断扩大、组织工作更加科学;从专业层面来看,反映出技术支撑更加规范、覆盖工种更加全面;从社会影响来看,做到了动员领域更加广泛、影响人数不断增长;从人才培养来看,实现了选手成长更加迅速、示范作用更加突出。7年来,沈阳市共选拔73名优秀一线青工参加“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取得所有24个工种中的14个单项冠军,并连续7年赢得团体冠军——“振兴杯”,不仅让“沈阳技能”在全国叫响,也享有了沈阳全国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美誉。

    7年来,全市共有1.5万余人次参与到“振兴杯”大赛选拔中来,引导全市广大青工7万余人次参与各工种青工技能大赛,高级技工比例从2006年的6%提高到25%,有效带动了全市“技能促振兴”的环境建立,也为沈阳经济社会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选拔储备了一大批优秀青年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培养实现可持续发展 

    团沈阳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成长成才作用,着力促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的高素质青年技工队伍。赛事组织要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有序化,组织上统筹推进、精心安排,规格上站高一步、齐抓共管,宣传上全面覆盖、不留盲点,行动有序、协调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内容。

    此外,沈阳还围绕产业发展目标,结合大赛总体目标与各行业系统具体需求,通过丰富多彩的项目设置满足青年需求、挖掘行业人才,组织广大青年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和发明创造等多种形式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设技能证书和学历证书“双证”培训班,满足高校学生“加强职业技能,提高生存本领”和青年工人“带着问题来学习,拿着成果去实践”的双重要求,努力为沈阳市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在全社会打造崇尚技能氛围

    几年来,全市工业企业将技能大赛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广泛动员、分级组织;赛练结合、注重实效;各负其责,分级表彰,紧密围绕生产实际,赛技能,促学习,搭平台,展风采。立足沈阳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加强对优秀高技能人才的表彰和宣传,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和劳动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引领广大青年职工积极投身劳动竞赛活动,进一步掀起学技术、练本领、比技能、创一流的热潮,为促进全体青年职工素质提高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事实上,把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同工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传承和发展工业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塑形等功能,才能真正地实现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源头活水,使工业文化融入城市发展的青春脉搏。

分享到:
技能工人与高精尖产品荣辱与共
沈阳:打造技能人才高地
领队心语
强化人才培养意识 服务“两个全体青年”
金字塔模式选拔青年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