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每个寒暑假,一边行走一边做梦。
记得初三毕业时接到父亲同事的女儿崔姐姐打来的电话,让我帮忙一起完成她所写的剧本《十五岁的笑脸》。因为当时的我刚过十五岁,一切也都是我不久前的切身经历。于是一个暑假,四处采风,畅谈,交流,调研,动笔……男主人公由我执笔描绘,而女主人公由姐姐来完成,没想到当年一个梦想的种子,后来开花结果了——《十五岁的笑脸》在今年春季真的拍成了一部青春励志电影,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又一个暑假,可能因为父亲曾在拉萨工作过几年,可能因为父亲爱好摄影的缘故,从小耳濡目染。对神秘的拉萨充满着向往,和父母“交涉”一番后,以锻炼独立能力,去净土深刻挖掘自己内心为由,我背着相机孤身去了拉萨。
下了飞机,西藏给我一个最大的冲击是——人与自然竟然可以如此和谐相处,在路上随处可见牛羊优哉游哉地行走,人们见了它们不会有惊吓,而它们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也不恐慌与躲闪。那里真正体现了“众生平等”。
来到拉萨不仅是旅游,更重要的是深入体验藏区的文化和藏民的生活。经过一番打听,在著名的大昭寺附近找了一个藏式风格的小旅馆住下。第二天,天蒙蒙亮就爬起来前往大昭寺。发现信众们早已人山人海,有的排着长队进入寺庙朝拜,有的一排一排铺着垫子虔诚地磕着长头不知疲惫。带着心中很多的疑问,我缓缓地游览,缓缓地询问,一位当地人对我说:“佛与人是平等的,更像是一个导师,学佛是通过自我的修炼达到内心的宁静,除去执著心,获得真正的快乐。”我好像听懂了些什么,又好像没有。
随后半个月里,只要身在拉萨,我早上都会背着个垫子出门——有时坐着休息,有时感受“磕头”的虔诚。背着相机,我行走在拉萨的大街小巷,去发现那些我认为美的东西,把它们永恒的瞬间记录下来。我还搭车去了日喀则、纳木错。半个多月的西藏之旅让本来刚中考完浮躁的我安静了下来,感受到了那种油画般的宁静,接近原生态的环境,质朴善良的人民,还有自我约束后升华的佛教文化。
高二暑假,完成了作业,我申请到贵州参加一个“三下乡”的活动,和一群大学生一起深入农村去做社会调研,虽不是旅游,却是另一种特殊意义的“行走”。
在48名志愿者中,除了我以外多数为大一学生,我们一行背着各自的行囊坐上大巴车前往目的地——古堡乡。在车上,身边的哥哥姐姐十分好奇,我一个高中生为何会主动跟着下乡,当我把自己内心有一个当志愿者梦想的想法告诉他们时,他们不禁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那是紧张、艰苦而又快乐的一周,我带着问卷深入村民家做家访式调查,来回的路上要走20多公里。带着兴奋、好奇还有一丝忐忑,当然还带了3个白馒头,我们出发了。忙了一上午,吃了人生第一次只有干馒头的午餐,才知道平时的饭菜是多么美味,才开始后悔每一次的浪费是多么可耻。见了那么多生活仅够温饱的村民,才知道自己原来生活在天堂。连续几天下来,脚就起泡了,但是收获很大,对农村的了解也一点点加深,最后一天下午,我们和村民打了篮球友谊赛,彼此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如果说前两个假期都算是自我的提升与充实,那这一次特殊的“行走”,应该加上了一笔浓重的责任感,我们这些大城市里长大的孩子,真应该多一点机会直面真实的农村——还存在很多很多问题的农村,我切身地学习到什么叫“全面”发展,耳边真切地响起周总理年轻时的豪言:“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一次次的行走中,我的梦想也一次次更加坚定:那就是我要好好学习,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为提高民众文化素质,为国家的全面崛起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