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2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指尖上的青春沈阳

——专访团沈阳市委书记王志刚

本报记者 王晨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9月28日   T01 版)

    伴随着第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的开幕,“振兴杯”的火炬再次在辽沈大地点燃。八年盛会,八载辉煌,“振兴杯”的燎原之火点燃了青年技工的凌云豪情,打造了响当当的“沈阳技能”品牌,造就了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青年高技能人才队伍,沈阳也成为全国唯一的“全国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本报记者日前专访团沈阳市委书记王志刚。

    “四个维度”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

    王志刚说,8年来,我们主要的工作经验是:坚持“人才优先”的发展理念,按照“四个维度”的建设视角,培养一支规模宏大、技能精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一是人才成长维度。基地建设的6项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立足新起点、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创造新业绩的积极性,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领培养更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二是市场需求维度。随着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人才需求的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技能型人才的规模和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广泛提升劳动者素质、提高技能水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三是机制保障维度。深化技能人才培养,制定出台《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建立多元培训体系,完善终身培养制度,推动长期战略发展。

    四是环境建设维度。更好地完善技能人才评价的通道,通过大赛,在社会和企业中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崇尚技能、人人能成才、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氛围。

    “三级跃升”服务技能品牌

    8年来,我们取得的重要成果有:从“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到基地的8年建设,因振兴之势,乘发展之风,树青春之旗,展技能之姿,围绕着服务沈阳技能品牌的中心工作,从战略层面实现了“三级跃升”。

    一是实现了单一比赛向多极发展的跃升。按照科学规划、系统推进的原则,顺应当前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面对技能人才供需不平衡和专业不对称的现实矛盾,将“振兴杯”从单一的技能竞技平台升级为青年高技能人才的综合培养平台,实现多极化发展,开辟了共青团组织推进工作转型的具体化路径。

    二是实现了传统工种向产业升级的跃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市级青年职业技能竞赛的工种专业进行预判性调整,逐步由传统的第二产业向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倾斜,以竞赛为促进,加快新型青年技能人才的不断涌现,形成专业齐全、人数众多的青年人才队伍。实行数据库管理,加强人才培训与更新,建立有效的青年技能人才储备机制。

    三是实现了群团活动向政府项目的跃升。仅“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涉及的政府部门,就从最初的20多家增加到35家,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请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有力地保证了大赛的成功举办。同时,市编办于2005年12月正式批复(沈编发[2005]94号)成立了“全国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增设一名正处级领导职数,工作人员3~5名,由团市委内部调剂,市财政每年投入150万元专项经费,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形成了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保障。

    彰显工业底蕴,传播技能文化

    8年来,沈阳依靠其特有的区域优势和传统文化优势,扎实开展技能培训,普训青年技工10万人次,通过鉴定,共有6000人晋升为高级工、1491人晋升为技师、260人晋升为高级技师。这些青年人才传承工业文化,重新诠释和定位了沈阳的青年技能文化。

    在沈阳这片厚重的工业热土上,一大批技术标兵的涌现饱含着深厚的文化根基。“振兴杯”大赛与“示范基地”建设的实践证明,文化作为一种核心软实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始终发挥着潜移默化、引领方向的作用。若使“振兴杯”大赛开展与“示范基地”建设从有形到有根再到有魂,就必须紧紧抓住文化这根撑杆。

    为此,在历届“大赛”中,团沈阳市委始终坚持把传承工业文化,尤其是传承技能文化作为重要主题贯穿其中,特别设计了一些钳工、车工等简单易学的“我也来参与”技能实践项目,让观摩“大赛”的青少年与技能零距离。“大赛”举办参观沈阳铸造博物馆、工人生活馆等活动,让选手们与工业文化面对面。在“示范基地”日常的建设中,文化同样作为重中之重。在理论研究方面,团沈阳市委组建青年技能文化研究会,举办理论研讨和文化论坛,重新诠释和定位沈阳青年技能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塑形等功能,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在社会宣传方面,团沈阳市委进行“技能成才我成功”主题演讲会、“技能进社区”活动,举办青年技能与自主创新报告会,使技能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体、作用于人,上升为青年普遍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构建青工战斗堡垒

    8年来,团沈阳市委凝聚全国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培养的沈阳市优秀青年技师、青年工艺人员、青年职业技术教师等技能队伍,成立了全国首家市级青年技师协会,下设车工、焊工、计算机等8个技能研究小组,以“传技能、解难题、保增长”为主线,立足于服务青年技工、服务企业发展,累计开展各种技术交流、技术攻关活动200余次,受益青工3万余人。

    2012年,围绕全市“迎全运文明沈阳行动”,协会带领全市优秀青年技术工人维修全市范围内主要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内的健身器材,共开展活动10余次,参与青工3000余人次,维修健身器材6000余处,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与此同时,全市各个企业的团组织以技能比武、技能运动会等形式,每年都组织广大青年职工进行竞赛,在基层选拔储备了一批人才,并通过表彰进一步激发和巩固广大青工提高技能、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示范基地”以全国大赛的比赛工种为参照,每年都举办10个工种以上的沈阳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包括工具钳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燃气设施管理员等工种。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市范围内,有数万名青年技术工人参加了各个地区、行业团组织开展的大赛,为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民族工业的重新崛起,培养了一支精锐的后备军。

    团沈阳市委将充分利用“振兴杯”的品牌优势,积极探索建立青年技能人才专项奖励基金,形成组织化实施、社会化运作模式,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为“振兴杯”开展和“示范基地”建设提供物质依托;将团属活动阵地、政府职能阵地和社会培训阵地充实到青年高技能人才建设的方方面面,拓展培训空间,构建培训网络,为分层次、分重点、分工种的青工培训提供阵地依托。

    同时,王志刚表示,团沈阳市委将以自身的“四个着力”做好青年的“五个坚持”,让青工高技能人才培养同技能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职业技能由“生存手段”提升为“生活方式”,把青年技工的“技能情感”转变为“文化追求”。

分享到:
金字塔模式选拔青年技能人才
一份“厚礼”几多人才
青春万万岁 梦想不雷同
强化人才培养意识 服务“两个全体青年”
辽宁:培育青工技能振兴的火种
指尖上的青春沈阳
选手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