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29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党在社区的工作有很多大学问”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杨兆顺和他的社区工作经验

新华社记者 许晓青 肖春飞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9月29日   02 版)

    紫藤花开花谢十多年,上海城乡结合部的动迁安置小区紫藤苑面貌焕然一新。漫步社区,近8000名居民在“党员老大哥”杨兆顺的带领下,工作和生活有着一股积极向上的精气神。

    十多年如一日,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紫藤苑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兆顺为基层社区居民谋福祉,使一个社会结构复杂的动迁安置小区由乱到治,社区内230多名党员在杨兆顺的带领下,从基层社区出发,从身边小事做起,真正践行了“一个党员一面旗”。

    社区是一座永无止境的大学堂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杨兆顺说,社区是一座永无止境的大学堂,党在社区的工作有很多大学问。

    “我自己也曾是一名下岗工人,在上海‘两湾一宅’老棚户区长大,最早接触‘社区管理’这个概念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那时上海市团校破格录取我这个超龄青年参加社区管理培训班,从此我开始学当一名社区干部,后来陆续有了一些工作经验,才有机会到紫藤苑为大家服务。”

    杨兆顺回忆,正是受到当年团校学习的启发,自己的脑海中萌生出了将来要建立一个“红孩子”社区青少年团队的设想,实现“小手牵大手,共建和谐小区”。

    后来在紫藤苑的基层工作中,这样的设想化为现实,社区里有了“红孩子广播站”“红孩子合唱团”“红孩子舞蹈队”“红孩子读书会”等形式多样的青少年团队,通过组织积极健康、充满乐趣的社区活动,辅导孩子成长。一系列做法受到家长和学校好评。

    进入21世纪,治乱有方的杨兆顺在紫藤苑已是远近闻名的“党员老大哥”,他获得了再次进修党务工作的机会,这一次是攻读中央党校在上海开设的在职研究生班。

    “除了做好平时社区里的各项管理工作,2007年到2010年,每到周末我就从桃浦镇坐公交车,到很远的地方去学习,每趟要转四辆公交车,来回是八辆车,开始我还担心自己能否坚持下去。”杨兆顺告诉记者,后来他发现现实中的社区管理经验和书本上的知识是相通的,虽然自己年纪不小了,但考试和论文答辩都可以结合实际来完成。

    他感慨:“把紫藤苑治理好,真的是书本和现实结合的结果。”

    社区需要“原生态”的党员干部

    “党的事业在我心中很神圣,而担任基层工作的我却很普通。”杨兆顺平时与社区居民称兄道弟,张家长李家短都挂在这个书记的心坎上,因此大到社区安全,小到“鸡毛蒜皮”,老百姓都爱找他倾诉。

    “社区需要‘原生态’的党员干部,其实我就是‘原生态’的。”杨兆顺说,自己是1988年在棉纺厂当工人时入党的,对党的感情很朴素,就希望保持一份来自基层的平常心。

    “当时,我的入党介绍人把申请表交给我时,我兴奋极了。那时候,我正在修车,满手是机油,就怕玷污了那张申请表,我立刻用旧报纸做了一个纸套,把申请表完完整整、一尘不染地放了进去。”

    这些年,杨兆顺把自己接过入党申请表的细节讲给在社区管理岗位上的徒弟们听,鼓励他们也在基层积极入党。

    因为讲究“原生态”,杨兆顺还总结出一套扎根社区的工作方法:“树立形象,便利群众,亲近居民,扶持弱势,维护平安,换位思考,热心帮教,快速处置”。32个字概况了他对创新社区管理的理解。

    在杨兆顺的倡议下,紫藤苑还设立了一个专门记录“两湾一宅”动迁安置居民集体记忆的荣誉室。计划经济时期留下的购粮证、煤球证、布票、粮票、三五牌台钟、海燕牌收音机、蝴蝶牌缝纫机、12吋黑白电视机、老式马桶等实物一一陈列,与今天社区居民的家庭陈设形成鲜明对比。

    “保留原生态的社区记忆,是为了启发大家更加珍惜现在,多一份感恩之心。”对于紫藤苑拥有这样一个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杨很自豪。

    让社区党员像紫藤花般朵朵绽放

    在基层,杨兆顺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依靠社区内230多名党员的集体力量,一步步把小区治理好。

    在杨兆顺带动下,社区党员向上海其他社区的先进党务工作者学习,在楼组里设立了专门调节矛盾的“小娘舅”机制。

    “现在大城市的居委会工作需要‘三班倒’,若是居民上班了,居委会也上班,居民下班了,居委会也下班,那社区工作根本搞不好。我们就向上海社区管理的先进人物‘老娘舅’柏万青学习,把她的经验用到紫藤苑的社区管理中来,现在就有了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社区‘小娘舅’。”

    杨兆顺算了一笔账,一个近8000人的大社区,通过党员带头、全日制值班的“小娘舅”机制,服务群众的平台分解到100多个楼组,每个楼组的服务对象不到80人,大大提高了社区管理效率,也为居民编织起一张平安网。

    近年来在杨兆顺的倡导下,不同年龄、不同教育背景的社区党员团结在一起形成合力,就好像紫藤花一般,党员的表率作用在社区“绽放”开来,形成“一传十、十传百”的辐射效应。

    当年在“两湾一宅”成长起来的新中国第一批劳模党员,重新披挂上阵,服务社区。老劳模许秀兰担任楼组长兢兢业业;老一代“三八”红旗手刘国兰参加治安值班、护绿保洁,还经常照顾一名精神病患者;老党员熊玉兰在小区里不仅担任楼组长,同时还是调解员、信息员、防火员、巡逻员……

    在杨兆顺的带领下,肢残青年、外来媳妇等纷纷递交入党申请书,有的还迅速成长为社区党务工作的骨干。

    “我背靠的是整个集体,是我们每个党员,是我们的党。”杨兆顺说。

    新华社上海9月28日电

分享到:
“党在社区的工作有很多大学问”
范振喜:“半条命”村支书的思想境界
何桂琴:教书是我最大的幸福
全国妇幼健康热线服务平台将启用
“中沙青年友好会见”活动在京闭幕
广州18岁青年将拥有《青春护照》
河南在京务工创业青年举行中秋联谊会
安溪流动电视消防宣传车上路
浔阳消防施救手指被夹女大学生
唐山专项治理整顿“九小”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