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国家安全原因”成为美国排斥中国企业利器

本报驻美国记者 杨丽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0月11日   04 版)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8日炮制一份报告,称“华为和中兴两家中国通讯公司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并建议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阻止华为和中兴在美收购及合并活动”。这是近来美国针对华企实施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众多案例中的最新一例,“美国国家安全原因”成为美国排斥华企竞争的利器。

    美国国会报告强词夺理

    这份长达52页的报告是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经过所谓“11个月的调查”后得出的结论。尽管报告通篇未能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但仍坚持认为华为和中兴公司在美国拓展业务过程中可能涉及窃取信息、监听等“秘密间谍活动”,“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一向秉承“除非你能证明我有罪,否则我即无罪”司法精神的美国,在中兴和华为案例中却反其道而行之,情报委员会的报告没有提出任何实质性证据证明华为和中兴两家公司“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只是似是而非地指称美国一些公司在使用华为或中兴生产的通讯产品后“有一些奇怪或令人警惕的现象”,但同样没有提供包括公司名称在内的任何细节。与此同时,报告却指责华为和中兴在调查中“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消解委员会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担忧”。

    报告还在最后提出5项建议,包括提醒美国政府对“中国电信产业渗透美国”保持警惕;建议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禁止华为和中兴在美收购和合并;通过立法程序扩大外国投资委员会的范围;美国政府和政府合约承包商,特别是涉及敏感业务者,应该排除使用华为和中兴通讯的设备及零件;美国国会和政府部门展开“中国电信企业不公平贸易实践”的调查,尤其是调查中国政府对电信企业的资金支持等。

    尽管情报委员会的报告不具法律效力,但该委员会将把调查结果提交给美国司法部和国土安全部,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国会的要求,可能据此采取一些“防范措施”。这将对两家中国企业在美业务产生重大打击。与此同时,美国国会大张旗鼓地宣扬这一欲加之罪,影响不仅仅限于这两家公司,而是给所有在美或希望在美拓展业务的中国公司抹黑。

    中方认为报告毫无根据

    针对美国国会的报告,华为和中兴当日相继发表声明,称报告与事实完全不符,纯属空穴来风,毫无根据。

    华为公司8日发表声明称,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先入为主,不顾事实,在历时11个月的调查中,华为公司向委员会开放了位于深圳、香港和华盛顿的分部,向调查者展示了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和产品线,提供了大量文件,但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不仅罔顾华为一贯在美国和全球注重网络安全的事实,将大量的文件证据都置之不顾,凭借揣测作出调查结论。华为公司说,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该调查的唯一目的是为了阻止中国公司进入美国市场与美国企业竞争。

    中兴也立即回应,重申其产品不会对美国造成安全威胁。中兴公司声明表示,美国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当务之急是“扩大视野审视整个电信产业供应链”。

    “国家安全”成贸易保护利器

    此次事件,仅是美国近年来以“国家安全原因”频频阻碍中国企业赴美投资一系列案例中的一个,只不过此次美国国会众院情报委员会的报告对华为、中兴造成的打击,其深度和广度远大于过去的个案。

    过去几年来,华为和中兴在美国拓展业务时步步惊心、处处受限。2008年,华为联合贝恩资本收购3Com公司以失败告终;2010年,华为竞购美国私有宽带互联网软件提供商2Wire,尽管出价高于竞争对手1亿美元,最终仍被英国Pace公司以低价击败;2010年,华为和中兴竞标与美国第三大移动运营商Sprint合作升级4G网络,但美政府部门直接致电Sprint对此表示“担忧”,使Sprint将两家中国公司排除在外;2011年,华为以200万美元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研发公司3Leaf Systems部分资产,美方再次打出“国家安全风险”大旗,使华为此次收购失败。

    事实上,“对美国家安全产生潜在风险”这顶大帽子不仅仅针对华为、中兴这样的中国通讯企业,其他中国企业在美也有类似遭遇。2005年,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公司就因“美国战略安全”等原因受阻。除华为、中兴外,近期最新一个案例是9月30日中国三一重工两位高管控股的罗尔斯公司在美国俄勒冈州兴建风电站的计划受阻,原因是风电站“靠近美国某军事基地”。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行政命令中称,“有可信的证据令白宫相信”三一集团及罗尔斯公司会采取“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或者不利的行动”,这是22年来美国总统首次直接以行政命令叫停外国企业在美投资。

    惧怕中国崛起是深层原因

    如今适逢美国大选,两位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罗姆尼一边猛批中国“造成美国大量失业”,一边又对中国企业在美创造就业机会的投资行为百般阻挠。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的评论是,华为和中兴事件是中美在敏感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最新体现,如同美国总统候选人一边强调与中国发展关系的重要性,一边对与中国贸易相关的问题表现出强硬态度一样,中美关系非常复杂。

    有分析认为,美国“大选季”的政治环境对中国公司不利,为把矛盾外引,参选两方竞相表达对华强硬态度。不过,这仅仅分析了美国对华践行更严厉贸易保护主义的浅层次原因。事实上,自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美国国内的“危机感”与日俱增,“中国威胁论”改头换面又浮出水面。

    美国近年来对中国企业扩展业务的威胁论调,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上世纪80年代美国关于“日本要购买美国”的呼声,当时的日本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美国看来,能够挑战其世界“老大”地位的只有“老二”,要确保头号地位不动摇,就必须采取先发制人的应对战略。

    尤其是目前美国经济长期陷入困境、失业率保持在8%左右的高位,面对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双方各个方面的距离正在缩短,美国的“失落感”以及担心其主导的世界格局被中国打破的“危机感”,导致其采取对华自相矛盾的政策行为,一方面要与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另一方面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军事部署调整等都与其所声称的目标背道而驰。

    本报华盛顿10月10日电

本报驻美国记者 杨丽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10月11日 04 版

“国家安全原因”成为美国排斥中国企业利器
东京如何检讨“国有化”战略失误
恶搞奥巴马
奥迪A1 Sport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