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14岁的男孩捂着自己凹陷的头骨,面对墙壁蜷缩在病床上时,陈昌海感觉自己一下子被什么东西击中了。
和进城打工的父亲大吵一架后,这个男孩用跳楼表达自己的绝望,全身受伤后,他拒绝接受治疗。绝望无助的家庭选择向团贵州省贵阳市委求助,作为心理咨询志愿者,陈昌海和团干部一起走进病房。
陈昌海试着走近男孩,来回抚摸他的身体,不停地和他说话,虽然男孩没说一句话,冰冷得像一块铁板。陈昌海坚持了5天,每天都到病房给男孩做心理疏导,同时帮助男孩的父亲分析父子矛盾的根源和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
男孩冰冷的心渐渐融化了,放弃再次自杀的念头,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男孩父亲绝望的心也渐渐改变了,他认识到自己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导致了孩子的心理问题,他学着用打牌喝酒的时间静静陪着孩子。
“如果没有那次危机干预,这个家庭可能就完了。”陈昌海说,2007年的这个案例让他下定决心要为走在边缘线上的青少年做志愿服务,拉回他们的心。
陈昌海一直在坚持,几乎每周都会接到两三个接近崩溃边缘青年的求助,有的通过团组织找到他,有的通过媒体找到他,免费的心理危机干预占去了他大多数业余时间。
2008年10月,陈昌海接手一个更具挑战的任务——为在贵州治疗的20名汶川地震灾区受伤学生做心理疏导,使他们尽快配合截肢手术。
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住院大楼里,20名学生用麻木的眼神看着这个“戴着眼镜的微胖男人”。在孩子眼里,他可能和其他人一样,都是出于善良来献爱心,但在陈昌海眼里,自己的使命是说服孩子们作出一个影响自己一生的决定,“而这个决定又是那么残忍”。
麻木的眼神随着交谈的深入变成泪水,每个孩子都会抚摸着自己受伤的胳膊、大腿痛哭流涕。“他们怕,怕这些现在还能摸得着的身体,忽然就不见了。”陈昌海忍着心里的痛让自己保持一个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努力用专业办法让孩子面对现实。
他带着孩子们一起画画,画一个没有胳膊的人的生活,画一个坐着轮椅的人的生活,画一个戴着假肢的人在丛林中欣赏美景的情形。
他又领着孩子们想象病菌的样子,想象肢体渐渐被残蚀危及生命的样子,想象一个缺少了欢笑的家庭是什么样子。
只要活着,还能拥有世界,健全的心灵能弥补肢体的缺憾。陈昌海的坚持拉回了孩子走向边缘的心,他们不再猛然拔掉自己手上输液的针头,不再觉得自己是社会的累赘负担,不再抵触那台渐渐到来的手术。
从消极到平和再到积极向上,7年来,600多名青少年被陈昌海从边缘线上拉了回来:这其中有偷窃被发现想轻生的高中生,如今已经考上了重点大学;有被强奸严重自闭的女孩,已经重回学校;有计划缜密企图杀害全家人再自杀的男青年,已经放弃计划、打工赚钱养家。
每一个走在边缘线上的青少年都有自己内心的苦楚,他们摆脱迷途重新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留给陈昌海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他觉得,自己坚持的志愿服务是有价值的,“我的知识对社会还有用”。
现在,陈昌海影响了贵阳市50多名心理咨询师成为志愿者,帮助有心理危机急需专业干预的青少年,同时为留守儿童、贫困家庭青少年、残疾青少年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志愿者们还会走进贵阳市的街道社区举办讲座,到青年集中的地方宣传婚姻恋爱心理知识。
“活在希望中总比活在失望痛苦中好。”陈昌海说,坚持了7年的志愿服务会继续做下去,“谁都会有走向边缘的时候,关键时刻拉一把,一个阳光青春的人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