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扎根雪域高原14年,视西藏为家乡,把各族群众当亲人;他一生践行“老西藏精神”,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播洒在雪域高原……
他,就是原西藏山南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江龙。今年7月18日,他在驻村工作期间,为给村里一个发展项目修改设计图纸,在去山南地区的山路上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年仅38岁。
对西藏,他充满深爱:“我要向孔繁森学习,扎根高原”
李江龙出生在四川省泸县一个偏远农村家庭。1994年,他考取西藏农牧学院,从此便与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学毕业时,李江龙在全系第一个主动请缨,要求到偏远、艰苦的阿里地区工作,“我要向孔繁森学习,扎根高原”。
李江龙最终被分配到山南地区工作,他从桑日县雪巴乡一名普通科员,一步步成长为桑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错那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2011年7月,李江龙因工作突出,调任山南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同年10月,西藏启动深化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李江龙主动提出第一批驻村,担任驻加查县安绕镇惹米村工作队队长。
从大学毕业直至去世,李江龙绝大部分时间都工作在条件艰苦的县乡基层一线。“欣逢盛世谢苍天、安居乐业享太平;众志成城谋跨越,兴边富民报国恩。”这是李江龙在笔记本上自创的许多励志诗中的一首。高原匮乏的物质条件、艰苦的自然环境,并没有磨灭他的理想与乐观。
“他对工作的投入几乎到了忘我的程度!”这是大家对李江龙的普遍评价。在错那县当宣传部长三年间,县里的宣传工作每年跨上一个新台阶;在地委工作期间,他认真执行政策,敢于坚持原则,分管的各项工作成效明显,颇受好评……
李江龙的同事程建春告诉记者:“江龙很喜欢下乡,利用工作间隙主动学习藏语,他总说‘讲藏语有利于拉近与藏族老百姓的距离和感情’”。
对工作,他忘我奉献:“最开心的是能为老百姓多做些事”
李江龙所驻的惹米村是个移民新村,村民以藏族为主,还有汉、回、珞巴等民族。一到村里,李江龙便和工作队员一起挨家挨户走访、调查,然后利用晚上时间,对白天走访了解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逐一研究解决之策。
31人的村治安巡逻队很快组建起来,李江龙担任队长,每天在村中巡逻;村里还成立了业余文艺队,每逢春节、藏历新年等节日便组织文艺演出。李江龙用藏语演唱藏族歌曲,有一次他把《贡布姑娘》巧妙地改唱为《惹米姑娘》,老百姓很喜欢。
贫困户群宗的女儿巴桑卓嘎去年考入华北电力大学,一家人却为交不起学费而发愁。李江龙了解情况后,通过与县教育局多次协调,为巴桑卓嘎争取到了第一学期学费3000元。事后,他公开承诺“资助贫困户群宗女儿读大学”,并写在驻村工作队公开承诺栏中。
“女儿说一直是在电话里和李队长说话,从来都没见过他。今年暑假回来一定要见面好好谢谢他,没想到……”谈及李江龙,纯朴的藏族老阿妈群宗泪流满面。
惹米村的水渠年久失修,以前村民吃水要去山上背。李江龙从10万元的驻村资金中挤出4.5万元,并向上级争取20万元,组织大伙儿疏通水渠4公里多,把自来水引到了每家每户。驻村9个多月,李江龙带领工作队为村里争取了短期育肥基地、粮油加工作坊、人畜饮水工程、108亩核桃林等多个项目。
惹米村村委会主任扎西说:“为了节省粮油加工作坊的两万元设计费,李队长找到地区设计院的同学帮忙。他出事那天,就是为了对设计图纸作最后修改。”
李江龙倾心为民、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全体村民的由衷敬重。村民旺堆说:“为帮助全村698名群众改善条件、增收致富,李队长献出了生命,他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对家庭,他充满愧疚:“最对不起长年寄养在外的儿子”
李江龙走了,他把生命都献给了深爱的雪域高原和各族群众,却留下了对家庭、对亲人的无限愧疚!
在藏工作14年间,李江龙只休过三次假。他在兄妹8个中排行老八,多病的母亲最疼爱他这个“幺儿”。老人2003年去世前没有见到“幺儿”最后一面,最终抱憾而去。
李江龙感到亏欠最多的是今年已8岁的儿子。由于家里无人照顾,8年来,儿子先后被寄养在外婆家、伯父家,甚至网友家;8年了,父子俩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还不到半年;8年里,今年6月才第一次给儿子过了生日……
按照计划,李江龙的驻村工作将于今年10月结束。“他都和我说好了,等驻村结束就可以一家团聚,可以好好补偿我和孩子了。”李江龙的妻子付丽君哭着回忆李江龙生前最后的承诺。
但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山南地委组织部副部长郑志雄告诉记者,李江龙在去世前,主动申请延长驻村时间1年,他想把惹米村建设得更好。
近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追授李江龙同志“全区优秀宣传干部”称号,号召全区宣传文化系统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向李江龙同志学习。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