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0月14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把青春与梦想刻在鹦哥岭

——鹦哥岭青年团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要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0月14日   02 版)

    守卫大山 无怨无悔

    ——鹦哥岭森林公安局局长李之龙

    我是地道的海南人,出生于一个林业职工家庭,受父母的影响,从小对林业有着特殊的感情,考大学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森林公安这个专业,就是希望好好保护家乡的青山绿水。

    大学毕业时,得知鹦哥岭保护区成立,我自愿报名来到鹦哥岭。2006年,海南省林业厅任命我为鹦哥岭管理站副站长。建站之初,除了一块牌子和3名领导班子成员,一无所有。我清楚地记得,2006年12月21日,我们在租来的民房里安了“家”,保护区管理站就这样正式挂牌办公了。没有车,我们借;没有经费,我们到处化缘,甚至自己贴钱。

    三个男人,如何把鹦哥岭这个全省最年轻的保护区建设好?我们合计,得先把队伍拉起来。于是我们做了一份鹦哥岭的翔实分析材料,寄给全国各大林业院校,公开招聘人才。说实话,当时我们担心没人愿意来。我们私下里说,这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意想不到的是,2007年,来了刘磊、王合升等5人,2008年又来了4人,就这样,截至2010年年底,包括我在内,组成了27人的大学生青年团队,其中博士两人,硕士4人,本科毕业生21人。当然,在这过程中,有大学生过来,看了一眼就走了。我记得有个小伙子,待了半个月,还是决定要离开,临别时,他趴在我肩头,哽咽着说实在太苦了,撑不住。我拍着他的背安慰说:“是我们对不住你,兄弟,等过几年,条件好了,欢迎你来这里度假。”

    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是森林公安的首要任务。而在森林公安局成立之前,我们对村民以宣传教育为主。长期以来,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只亮出了管理者、执法者的身份,而要与百姓打成一片,必须成为合作者,与村民合作,共同管护。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对村民的“尊重、沟通、理解、帮助”的基础之上。

    记得有一次,乐东县万冲镇的一位60多岁的阿婆请了同村几个人上山毁林开垦,种植香蕉。接到报案后,我带队到村里调查这件事,阿婆很不理解我们的执法行为,情绪非常激动,不停地拉扯我们的衣服,还朝我们脸上吐口水,后来阿婆拉着我们去看她病重的丈夫和两个智障的儿子。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家庭,全家4口人的生计全部落在阿婆一个人的身上。看着她瘦弱的身体、悲惨的家境、艰难的生活,我们不禁湿了眼眶。

    但法不容情,我们必须处理!可阿婆家的生活又怎么办?我们深深感到,只有把保护森林资源与改善群众生活结合起来,让群众在保护中受益,才能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发展保护事业。

    我们及时转变思路和方法,多次进村找阿婆谈心,每次都给她带去一些衣服、食品,主动地帮阿婆干家务,还帮助她在林地里种植白滕、生姜等作物,来增加阿婆家的经济收入。慢慢地,阿婆改变了对我们的态度,看我们的眼神也变得温和了,她不仅主动交代毁林开垦的事情,还向我们提供其他毁林案件信息。考虑到阿婆家的特殊情况,我们积极地和检察院、法院沟通,最终使阿婆得到从轻处理。这件事在村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当地百姓都给我们竖起了大拇指,亲切地称我们一声“兄弟”。

    执法方式的转变,极大地缓解了我们和群众之间的矛盾,拉近了我们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周边群众逐步理解了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和意义。许多人主动放下手中的砍刀、猎枪,申请加入我们的护林队伍,表示要和我们一起守护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大山。

    大山深处,寂寞冷清,最难熬的不是工作,而是对家人的思念。妻子分娩时,我还在道银村里忙碌着,等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了大山,才知道自己当了爸爸,但那已经是10多天前的事了。我一两个月才回一次家,遇到孩子生病,妻子只得一个人抱着孩子送医院。

    古人云,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每当想起年幼的孩子和独立支撑家庭的妻子,我就很心酸、很苦楚。但是,看到郁郁葱葱的大山,看到茂密的森林,我觉得所有的付出很值得!

    鹦哥岭上绽放的六朵金花

    ——鹦哥岭管理站财务科科员周薇

    大家都已知道,鹦哥岭有27名大学生,但你可能不知道这27人中还有6朵金花。

    首先我要讲的是鹦哥岭上最先绽放的金花——许碧果的故事。

    许碧果,今年28岁,海南琼海人,她是到保护区工作的第一位女大学生。2007年,从湖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毕业的她,放弃了杭州一家单位,选择了家乡的大山。

    2007年8月,她到保护区报到。管理站当时租用着民房。房间三面是墙,只有一扇小窗,夏天非常闷热,又没有空调和风扇,男生们睡觉都开着门光着膀子。吃喝拉撒、洗澡都是共用的空间,对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来说,实在不方便。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她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性格中的那份执著,坚守了下来。

    由于许碧果做的是办公室文员工作,和男同事相比,上山时间少一点儿。于是,她就尽量做好后勤工作,为了确保买到新鲜蔬菜,她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去农贸市场为进山的同事采购蔬菜。当时管理站正在忙于总站和鹦哥嘴分站的绿化工作,为了省钱,她主动提出由她负责所有的绿化工作。地上的一花一木,全是她带领着同事们自己种,草皮也是大家顶着烈日一块块铺,整个绿化工作一直忙了半年才完成。绿化工作结束后她变得又黑又瘦。这样繁琐、事无巨细的工作,不知不觉中,她一做就是5年,渐渐地,她成了大家心里的“小管家”。

    “小管家”却忘了自己那个家,家人不停抱怨,说她回琼海的次数少了,打电话少了。男友甚至还跑到鹦哥岭来,担心她是不是在这里找了新的男朋友。这个时候,她才惊觉,从2004年谈恋爱以来,已经快满8年了。去年年底,男友的奶奶出面找她谈话:“果啊,奶奶年纪大了,90多岁了,身体越来越差,我已经等了8年,难道让我等到死还看不到你们的喜事吗?”奶奶的话一字一字敲打着许碧果的心,她点头答应了奶奶。今年2月,她终于结婚了。

    如今,许碧果已经有了爱情的结晶,肚子里正孕育着一个小生命。有了身孕,家人都劝她返回条件优越的琼海,换一个轻松的工作。可对于许碧果来说,鹦哥岭和这里的兄弟姐妹,已经融入她的血液,她已离不开这里的一切。

    接下来,我要讲的是鹦哥岭最可亲可敬的金花——黄娟。

    黄娟,今年29岁,山西人,硕士研究生毕业,在监测科负责动植物类监测。一头的短发、红里透黑的脸庞,只要有她在的地方,就有笑声。

    黄娟喜欢大山,特别能吃苦。在山上科考,要负重几十公斤的背包,常常一呆就是十天半月,经常连续五六天都洗不上澡,她笑着说,她都快被自己的臭味熏晕了。黄娟跑遍了鹦哥岭200多个山峰,在鹦哥岭建成了17个固定样地,为长期科学监测打下了基础。

    6朵金花中,我是年龄最小的,来得也最晚,来保护区的时间只有两年。刚到海南工作时,我曾做过一次“逃兵”。一开始,我被分配到另一个保护区从事财务工作,整天面对单调的数字,加上与想象中的落差,我决定辞职。2010年底的一天,我拖着行李箱,准备回湖南老家。但心里想,我是冲着鹦哥岭的美丽而来的,怎么也得去鹦哥岭看看吧。

    鹦哥岭工作站有一个鹦哥嘴分站,在那里,我了解到大家捐出一个月工资建起“鹦哥讲堂”,有中外专家来讲课,有各种各样的培训,我被鹦哥岭的学习氛围感染了。“鹦哥讲堂”不讲课时,就是一个凉亭,一个食堂,大学生在这里聊天,唱歌跳舞,我被这个充满活力的集体打动了,最终选择留在了这个优秀的青年团队里。

    后来,我在做好财务工作的同时,只要有空,就会跟着监测科的同事上山做调查,跟着保护科的同事给护林员培训,跟着社区科的同事下乡做宣传。在山上,我跟同事一起寻找鹦哥岭树蛙,见到了海南疣螈产卵的过程,认识了很多野生兰花;在“鹦哥讲堂”上,我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教给护林员,他们通过我的培训懂得了项目管理的知识;在村里,我挨家挨户地找村民做访问,通过宣传增强了他们的法律知识和环保意识。在这里我还收获了爱情,他也是我们团队的一员,因为爱情,更加坚定了我留在鹦哥岭的决心。

    除了我们三个,鹦哥岭还有在外求学、即将归来的博士金花陈元君,放弃优越条件与男朋友一起到鹦哥岭的执著金花王慧颖,基层护林金花李小玉,她们也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人们常说,女人似水,很柔弱。然而,正是坚守理想、奉献社会的坚定信念,支撑着我们这几个大山深处的姑娘,用平凡的力量,编织我们的精彩人生。

    愿以一生量青山

    ——鹦哥岭科研监测科科长王合升

    我叫王合升,山东人,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是鹦哥岭27名大学生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员。我的身高有1米9,这样的身高在篮球场上也许算不上什么,但在白沙县可是回头率非常高的。也好,个子高,腿就长,我正好用这长长的腿,用我的一生来丈量鹦哥岭——这宝库般的青山。

    2007年,我初到鹦哥岭时,的确因为身高闹过不少笑话。就说睡床吧,到鹦哥岭前,单位领导就知道我个子高,特意派人到白沙县城去给我买张大床,但是怎么都找不到够长的,只好专门订做一张。但我睡下后,腿还是无法伸直,只好将就着用。

    我们27个人,大多是学林业、动植物保护利用等专业,我的专业是昆虫学。学我们这些专业的人,不往大山里跑,不往林子里钻,是很难取得实际专业成就的。所以,研究生一毕业,我就迫不及待选择并奔向了鹦哥岭。我知道,鹦哥岭有华南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那里生物多样性指数非常高,一定有一个庞大的动物世界等着我去发现、去研究。

    我到鹦哥岭一个多月,女朋友就来看我了。她看到这里的工作生活条件如此艰苦,觉得与她的理想有着巨大的落差。她劝我说:“在这么偏僻的地方,以后有了孩子,怎么得到好的教育?我们回山东,另换一份工作吧!”一边是自己钟爱的恋人,一边是自己深爱的事业,抉择是如此的艰难。恋人看出了我难舍青山的决心,独自离去。看着她渐渐模糊的背影,泪水湿润了我的双眼。

    选择了鹦哥岭就是选择了我的理想,这里有我挚爱的雨林, 这里有我热爱的事业。

    2008和2009年,我正在研究国家I级保护植物伯乐树。3月前后是伯乐树一年一次的花期,是进行物候监测最特殊的时期,这对了解伯乐树生态学特征十分重要。一旦错失良机,全年的科研工作就将前功尽弃。

    然而,就在这关键的时候,我突然接到了哥哥打来的父亲病重的电话。父亲生病半年多,我却毫不知情。哥哥告诉我,父亲知道我回趟家很不容易,怕影响我的工作,坚持不让家人告诉我。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还是选择了留下。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我默默无语地守在大山深处,守在伯乐树旁。当我终于完成任务赶回家时,病床上的父亲已不能开口说话。弥留之际,父亲紧紧地拉着我的手,欲言又止,就这样,他老人家永远地离去了,留下了儿子对他永远不能弥补的愧疚。后来我才知道,父亲病重时,曾留下遗嘱,要我安心在鹦哥岭工作,多为保护海南的青山绿水作一点贡献,成就一番事业。父亲对我深沉的爱,使我常在工作中想起父亲的叮嘱。我对父亲的牵挂,我想大山会知道,伯乐树会知道,在天堂的父亲也会知道。

    在崇山峻岭中做科研必须耐得住寂寞,要坚持得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调查、记录和积累;要忍得住饥饿耐得了寒暑,经得起风雨吃得了苦头。5年时间里,我们每个月都要背上帐篷睡袋、监测仪器、锅碗瓢盆进山开展调查,往往在山里一住就是10余天,最多时甚至是40天,我们的足迹遍布鹦哥岭200多座山峰。因为常下雨,干柴很难找到,我们经常不能把饭煮熟,只好吃半生的饭菜。有时干粮带的不够,我们甚至拿野芭蕉心、野山芋充饥。常年累月如此,我们很多人都患上了肠胃疾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的精心监测和记录下,摸清了鹦哥岭保护区的家底和热带雨林的生态情况,为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提供了帮助,这些成果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幕天席地练筋骨,安步当尺量青山。”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认识鹦哥岭这块宝地,去发现鹦哥岭那些美,去保护鹦哥岭这片海南的肺。个子高高的我,一步跨出去就是三尺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要继续以步当尺,把鹦哥岭这座大美的青山不断丈量。

分享到:
把青春与梦想刻在鹦哥岭
一半的心脏支架不靠谱
猛志逸四海 科研图报国
中国最年长慰安妇黯然辞世
泉州洛江成立流动消防警务队
太原:依托节会开展消防志愿者培训
金昌:手语消防志愿者宣传队成立
烟台:消防边防部门成立开渔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