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过后,不少人在镜子里的脸又圆了一圈。姑娘们或许又要后悔不迭:为什么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怎么就莫名其妙吃了这么多食物?或许布莱恩·汪辛克教授的《瞎吃:最好的节食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节食》一书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汪辛克在书中指出,进食心理和就餐环境对我们进食的时间和分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他的观点来源于在实验室、餐厅、家庭、餐车、购物中心和电影院等场所进行的相关实验结果。“瞎吃”一词则是对一系列实验现象的总结:我们每天作出的关于食物的决定多达250个,而我们自己能意识到的不足1/20。这就是说,我们其实很容易被身边包括亲友、包装、名字、色彩、气味、形状、容器等在内的诸多细微线索驱使和蛊惑。
汪辛克认为,日常的饥饿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心因性的。我们并不能准确衡量什么程度叫做“饱”,事实上,我们通常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才是真的“饿”了。而眼睛才是决定我们吃下多少食物的关键。
为了检验这个假设是否正确,他和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征集了两组被试进行实验。其中一组使用特制的“无限碗”,每次他们舀取食物后,碗就会从底部自动补充新的食物,但被试并不知情;另一组使用普通碗,使被试眼看着碗中的食物越吃越少。
结果显示,当使用无限碗的被试认为自己“吃饱了”时,他们已经比使用普通碗的被试多吃下了73%的食物。这个结论证实了汪辛克的假说:饱腹感的关键在眼睛。
此外,汪辛克还发现,人们对新鲜或走味的爆米花的进食量也受到容器大小的影响。
在这项实验中,168名被试坐在电影院里,分别进食装在不同大小容器中的爆米花。其中有些被试分到的爆米花是刚出炉的,有些被试分到的是已经走味了的。实验发现,那些抱着特大桶新鲜爆米花的被试比分到大桶新鲜爆米花的人多吃下了45%。但令人意外的是,分到特大桶走味爆米花的被试也比分到大桶新鲜爆米花的被试多吃了34%。
对此,汪辛克教授解释说,人们只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他用饮酒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有两个同样容量的杯子,一个短粗,另一个瘦高。人们往杯子里倒酒时,通常会因为错觉往短粗的杯子里多倒进37%。
汪辛克认为,不走脑子地瞎吃会导致饮食习惯不良和体重增加。不过,我们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利用这种无意识为自己做点好事:使用小一号的盘子和碗,并且将薯条之类的垃圾食品屏蔽在视野之外。同时,你可以将健康食品放在冰箱里一眼能看见的地方。或者,你还可以把餐桌搬进厨房,而不是对着电视用餐。
在汪辛克看来,让进食者及时发现自己“饱”了并停止进食,不过是个美好的愿望。他在美国心理协会年度例会上表示:“我们中的很多人每吃一口东西都会聚精会神地感受自己是不是已经饱了,并为此心乱如麻。但诀窍是:改变环境,从中借力而不是与之对抗。运用些小策略,你会比单纯使用意志力更容易成功地控制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