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文化家底,是指它在长期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财富;是那些历史经典,是必须继承的精神传统。
文化家底这个概念是本世纪初我们发动中国文化遗产抢救时提出来的。为了不失却传统和保证传承,必须抢先对各个城市和地域的文化遗存进行盘点,以认清自己的家底,从中找到城市个性化的文化基因,不使自己迷失于全球化的斑斓又芜杂的洪流中。这是一个城市、国家和民族在文化上必须做的大事。前人不曾做过,我们必须做。
大同市政府要来做这件事,首先选择的是这座城市能够称雄世界的文化创造——雕塑。
世界上有许多雕塑之都,比如罗马、佛罗伦萨、雅典、开罗等。它们都拥有浩如烟海的雕塑之作和举世闻名的雕塑经典。然而凡是在上述名城感受过“叹为观止”的人,来到了大同,面对着绵延三十里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或是走进华严、善化、云林等诸寺,瞻望昙曜五窟的巨佛、金塑二十四诸天和薄伽教藏殿的菩萨们,一样会受到那种鬼斧神工造就的人间至美的震撼。大同雕塑是一种艺术的极致,因此被认定为国家乃至人类的文化遗产。
鲜卑、契丹和女真这些终年驰骋在草原上的民族,都把他们的精神与气质注入到各自的雕塑中去,这就给大同的雕塑史带来风格迥异的时代性的嬗变。由于这里北魏石窟的开凿与辽金寺观的建造大都是国家行为,其雕塑便具有示范性;同时,山西古来是中原雕塑的中心,大同的雕塑自然影响到全国。
自北魏至清代长达一千多年的岁月里,大同雕塑是一册厚重的艺术史,代无空缺。这种大同人司空见惯的艺术,渐渐潜入他们的血液,化为这个城市人人熟悉的精神和审美语言,弥漫在人们的生活中;从建筑、家具、工艺装饰到日常身边各样的器物上,雕工刻艺随处可见。为此,我们不仅把雕塑看做这座城市的历史财富,更视为它的文化基因。一方面把它当做这块土地应当继承的传统,一方面将其认定为城市发展的文化原点和起点。
经过将近一年紧张的工作,终于将大同历代雕塑遗存查明理清,拍摄登录,进而按大同雕塑的分布特征和艺术品种之不同,分成云冈石窟雕刻、寺观雕塑、建筑雕刻和馆藏雕塑四大类;在此基础上择其精华,以画集的方式出版《中国大同雕塑全集》。
节选自《中国大同雕塑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