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寄语
很努力、很安静地去做自己喜欢或者能做的事情。
“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了,拿过多少奖、取得什么名次早就翻过去了。”聊起自己的青春故事,谢军特别平静。
谢军是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她的学生都知道,这个在心理学课堂上滔滔不绝授课的谢老师,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中国第一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1991年,21岁的谢军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世界冠军赛中,成为国际象棋史上第一位登上冠军宝座的中国人,在这之前,她不被看好。
“赛前,没有人看好我能够挑战成功。”这个从8岁开始学棋、在国际棋坛默默无闻的普通小女孩,一跃站在了世界面前。很多人记住了她,媒体称她为“中国国际象棋走向世界的里程碑”。此后,她兼顾棋艺与学业,出现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里。
事实上,这位棋手在去菲律宾参加比赛前,就已经揣着北师大的录取通知书了。
在谢军眼里,自己一直都是学生。
学国际象棋的时候是跟老师学习,参加比赛是在向对手学习,“运动员在成长阶段里都是学生”。就这样一路学过来,谢军在念完了英语专业的本科学位后,又相继拿下体育硕士、心理学博士学位,并安心做起了教育学博士后。而就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里,她参加的比赛都满载而归——4次夺得个人世界冠军、3次率队夺得奥赛团体冠军。
“棋手大多是勤奋、聪明的孩子,而且在某个领域达到了一定高度,他们会把好胜心带到别的领域。”参加国际比赛的时候,沟通、交流都需要英语,谢军开始发现英语的重要性。谢军刚开始念英语专业的时候成绩平平。基础弱、时间少、功课重,谢军不怕,她从头开始一点一点补。后来,她慢慢摸索出学习的节奏,等到比赛结束,有一段空闲时间她会全身心投入学习。
从夺得世界冠军的棋后到潜心学术的博士后,“看起来挺顺利,其实真的特别不容易。”在谢军的印象里,自己几乎没有在12点前睡过觉,睡眠时间少得可怜。
还没有过够做学生的瘾,谢军又开始了另一项挑战。回忆起参加北京市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她至今仍然激动,“拿世界冠军没有那么激动过,觉得自己挺辛苦的。人家不比这个(下棋),所以你得把这些都放下,从头来。”
又一次选择从头再来的谢军离开棋界进入教育界,从北京棋院院长到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谢军又开始处在学习的状态。“以前很多经验、优势,需要适合新环境的需要,根据新的环境去改变和调整。”新手上路,谢军不靠自己冠军的光环、不靠曾经轻车熟路拥有的一切,而是发挥自己擅于学习的优势,“很努力、很安静地去做自己喜欢或者能做的事情”,用微笑迎接每一次从头再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