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时称,“将争取依照国际法和平解决领土争端”。报道称,野田对与日本有领土争端的中韩两国“不点名地”进行了“牵制”。
CFP供图
自日本非法“购岛”挑起事端之日起,中国即予以迅速、全面的回击。一个多月过去了,日本不肯将“国有化”收回,中国不在领土问题上退让半步,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陷入了僵持局面。面对中国的持续猛烈回击,日本开始由低调的“不予理睬”,转向“争取国际支持”的主动出击态势。军事上,日本也积极部署,日美两国计划下月在冲绳举行联合夺岛演习。
“岛争”开始向持久化发展。如何做到知己知彼、打好这场持久战?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所长胡继平。
妥协不易达成 中日岛争进入持久战
记者:日本由低调应对转为高调应对,用意何在?
胡继平:日本非法“购岛”后,认为此事不存在争议,所以对中国的反应低调应对。随着中国持续进行民间抗议、政府抗议,双方在外交上的僵局已经引起国际上的关注,在第67届联大会议上也有了关于钓鱼岛的争论。日本所说的否认争议已经行不通了,现在开始转向争取国际上舆论的支持,这一点用意很明显。无论问题如何解决,争取国际上的支持很重要。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样。
记者:中日两国在国际上的舆论支持情况是怎样的?
胡继平:客观地说,从欧洲、美国来看,多数舆论是支持我们的,认为我们的理由站得住脚,这是优势。但是另外一方面,9月我们在反日游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一些暴力化的问题,的确在国际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但就岛屿本身的主权问题而言,大部分舆论是支持我们的。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日本开始到世界上各处去游说。包括外相亲自出马,外务省指示他们的使领馆做有关宣传性的工作。
记者:此前,日本媒体曾放出“妥协”的口风来,但实际上日本政府却在一边打外交战,一边和美国筹备军演,日本是否真的愿意妥协,中方是否愿意妥协?
胡继平:即使外交立场上有所松动,日美之间的军演还是要继续搞的。日本媒体放出妥协的口风,实际上中日之间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很小。中国肯定不会接受日本的说法;要日本明确地承认有争议,他们也不甘心。因为日本以前是一直否认有争议的,要他承认的话,在目前的情况下他很难接受。
中国在立场问题上也不会妥协,日本放出口风的方案达不到中方的要求。日本善于搞暧昧,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涉及台湾问题时,就有暧昧表述。这次中国是不会接受的,何况日本出尔反尔,明明谈好的搁置争议,现在却说没有争议,没有共识。迫使中国认识到必须留下文字的、明确的东西。日本再搞暧昧,中国人肯定不干。
记者:中日间这种冷战的对抗,是否要持续很长时间,是不是要等到日本撞了南墙以后?
胡继平:日本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现在就钓鱼岛争端本身来说,双方处于一个僵持的局面。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以后,我们很难让他倒退回去。相反,我们采取的一些措施,包括领海基线的划定、海监船的巡航执法,这些措施也很难倒退回来。恐怕目前来看要僵持一段时间。在僵持期间,最重要的就是要如何争取自己的优势。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2日说:“如今进行的是法律战、信息战。必须清晰易懂地在国际社会上强调我国的立场。”实际上就是要打舆论战,通过外交渠道,通过舆论来宣传他们的主张。在军事硬实力方面一方面是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做武力的炫耀。
日本打外交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记者:在持久战中中国占优势吗?
胡继平:我认为我们本身是有优势的,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日本的对外宣传,包括公共外交的能力是非常强的。比如说在2010年撞船事件之后,本来是日本方面的处理失误,当时在日本国内有很多人包括政治家都认为是民主党政府处理失误,最终导致了中日关系恶化的局面。但是,最后却因为日本人公共外交做得好,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反过来批评我们中国。因为当时在欧洲开国际会议的时候,日本首相跑到欧洲去说中国不讲理,宣传日本的主张,说中国欺负他们,以大压小,迫使日本放人。日本在这方面做得很厉害,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记者:中国民间抵制日货对于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有什么影响?
胡继平:单从抵制日货来说,在国际上应该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因为国际社会都知道我们抵制日货的原因。其次,它是一种民众自发的选择,不是一种政府的强制行为,所以这一问题在国际上应该不会有太多的负面影响。当然,如果两国关系恶化到一定程度,政府不得不出手经济制裁的话,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但现在事情还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
记者:日本国内不担心持久战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吗?
胡继平:当然会担心。企业担心,政府就得担心。现在日本整个经济不太景气,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出口量下降,可能今年GDP要出现负增长。如果中日关系恶化,抵制日货继续发展下去的话,肯定会影响日本经济,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记者:那还要打持久战?
胡继平:对,还要打持久战,日本不可能一下子屈服。
自民党上台中日关系会走向何方
记者:野田佳彦在国内的支持率不及自民党的安倍晋三,如果安倍上台的话,在钓鱼岛问题上是否会按照野田的思路继续走下去?
胡继平:我个人认为,如果安倍上台的话,也可能出现两国关系转缓的可能性。虽然从思想上来说,安倍要比野田更加偏向鹰派,保守色彩也更浓一些,但是,自民党本身要比民主党的执政经验丰富一些。民主党在上台3年的时间内,政策摇摆非常厉害,缺乏执政经验。2010年撞船事件的处理结果很明显地证明了这一点。自民党的执政经验相对丰富一些,虽然安倍是保守派,但并不是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比如说2006年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时候,安倍是铁杆的支持者,说以后的首相也必须去参拜,结果他自己当上首相后就没去参拜,当时考虑到了大形势和大环境的要求,不是说政治家当了首相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政治家的作为。再比如说,有不少美国总统上台前对中国很强硬,上台后则会有所变化。这方面,我判断安倍上台后有可能会使日本与中国的关系趋于缓和。9月28日,安倍起用高村正彦出任自民党副总裁,高村现任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上任后,高村称,如果民主党政府有要求的话,他愿意帮助改善中日关系。由此可以看出,自民党政府还是比较重视中日关系大局的。
记者:安倍是否很有希望再次担任日本首相?
胡继平:就目前的政局来看,民主党选举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安倍很有希望再次担任日本首相。目前双方正在谈今年12月或明年1月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事宜。
记者:目前的钓鱼岛争端是否会为日本突破和平宪法、为自卫队集体自卫权松绑提供一个借口?
胡继平: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力量在钓鱼岛海域捉襟见肘,疲于应付。短期内野田政府实施新措施的可能性不太大,钓鱼岛“国有化”已经把中日关系搞得这么僵了,采取进一步极端措施的可能性不大。再有,日本国内现在乱糟糟的,朝野关系搞得很紧张。在野田下台前激化矛盾的可能性不大,有可能在安倍上台后出现一些变化。所以说,安倍上台后,一方面有可能缓和中日关系,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修改宪法,修改集体自卫权。这些是他上次当首相时努力做的事情。他前段时间曾说过,如果是反对提议修改宪法的人,没有资格当自民党的候选人。是否能完成这一主张是另外一回事,一旦安倍上台后,他肯定要努力去做这件事。在修改集体自卫权方面,安倍当时在任时曾组建了一个专家咨询小组。今年钓鱼岛事件出来后,修改集体自卫权的事情又被提起。日本总会利用外交关系紧张、安全上的威胁等机会来推动这件事情,这是毫无疑问的。
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怎么想
记者: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钓鱼岛争端是否会成为美国重返亚太重要的一步棋?
胡继平:我大体赞成钓鱼岛争端是日本自己惹出的事这种说法。美国方面既不希望中日两家和好、妥协,也不希望两家发生战争。发生战争后,美国将面临卷入还是不卷入的难题。卷入的话,面临中美两个大国打仗,危险性不得了;不卷入的话,又涉及同盟体系信用的问题。美国对一个盟国不兑现承诺的话,其他盟国也不会相信美国。所以说这个难题美国不愿面对。日本老让美国说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其实美国真实的想法是最好别适用,别发展到那一步。另外,美国也不希望中日两国没有钓鱼岛这个问题,中日间真的妥协并解决了争端的话,美国也是不愿意看到的。
记者:美国是否会借势把“鱼鹰”运输机的部署、普天间基地等难题较为容易地解决?
胡继平:美国对鱼鹰运输机、F22战机、X波段雷达的部署已经做了。日本防卫相森本敏等人和美国的想法极其相近,想尽一切办法加强美日同盟。美国利用钓鱼岛争端把这些事情都做了。
另外,中日两国和好是美国不愿看到的。当年对待日苏之间的问题,美国也是这样干涉的。1956年日苏间的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问题要妥协时,苏联想还齿舞、色丹两岛,与日本交涉,开始日本愿意同意这种方案,后来因为美国不愿意,就变成现在这种状态。估计钓鱼岛领土争端,美国人也不愿意看到问题的真正解决。
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目前局势
记者:中国不寻求外援,靠自己的力量能赢得这场持久战的胜利吗?
胡继平:目前还不是必须用极端手段解决,中国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和俄罗斯搞军演是可以的,毕竟两个国家有相同的地方。俄日、中日间的领土争端都和二战历史有关。另外,极端手段是最后的手段,一些人说说而已,不可能一下子使出来,实在没有别的手段才会使,因为谁都不愿意打仗。
记者:一旦打起来,会是局部战争还是大规模战争?
胡继平:中、日、美三方谁都不想打大规模战争。通过海监船之类的执法措施在海上争取主动,在成本上来说相对低一点。9月底,前原诚司在神户演讲时说,“中国的挑衅目的”就是让日本出动自卫队,日本不能上当,不能出动,还是得通过海上保安厅来加强对钓鱼岛的控制。
记者:僵持的突破口在哪里,我们在僵持阶段应该做什么?
胡继平:目前看不到突破口在哪里。如果说海上发生别的意外的话,就可能是个导火索,也可能是契机。比如说日本人登岛了,我们必须有反应。只有在发生危机的时候,双方才会再往前走一走,这既是危机也是机遇。
目前来看,在僵持的同时,其他的工作我们也要做,外交舆论斗争不能放松,一些军事手段的准备也要继续做,以防万一。
本报北京10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