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0月21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十八大代表风采录

余晓兰:造林绿化,路越走越对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0月21日   02 版)

    据新华社太原10月20日电(记者晏国政 刘怀丕)余晓兰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杨千河乡南崔家窑村农民,也是一名党的十八大代表。这个来自云南的女子,身高不足1.6米,身材纤弱,却以其坚强的意志,扎根异乡20年,植树造林1万多亩。

    1989年秋天,23岁的余晓兰随从部队复员的丈夫来到右玉。一进村,这个自小在绿树成荫的南方县城里长大的姑娘就被当地的恶劣环境和贫困状况惊呆了。

    右玉县地处晋西北毛乌素沙漠边缘,长期被称为“不毛之地”。为改变贫困状况,余晓兰和丈夫一起卖猪肉、种蘑菇。1992年,右玉县鼓励农民开发“四荒”。她就和丈夫盘算:承包下荒滩,种上果树三五年就能见效益;承包荒山种树,几十年以后养老就不用愁了,还能给孩子们留下一片绿色。于是夫妻俩就承包了门前的30亩乱石河滩和村庄前面的4000亩荒山荒坡。

    虽然看似前景光明,但右玉种树的难度还是超出余晓兰的认知与想象。右玉高寒冷凉,山上石多土薄,每年适宜种树的日子只有四五十天,能够在当地存活的树种也很少。

    然而,余晓兰很犟,认准的事情谁也拦不住。此后10年间,她和丈夫起早贪黑,取石、挖坑,围堰、垫土,担水、育苗,栽树、修剪,一年四季忙个不停。山上没有水,她就走一两里路去担,每天要担50来次。不会技术,她就自己琢磨试验,现在嫁接成活率已达80%多。

    为种树,余晓兰把自家的积蓄全部投上,还欠下外债。为省钱,她吃了10年土豆稀饭。有一次,她心跳变慢,躺下后站不起来了。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是劳累过度和营养不良造成了严重的低血糖。“当时为了种树,自己吃了不少苦,孩子也跟着一起受罪。”

    不过,正是有了余晓兰这样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的干部群众,右玉县乃至山西省这些过去以黄色和黑色为主色调的地方,绿色的比重逐年增加。余晓兰说:“虽然辛苦,但看着周边的荒山荒沟都绿了起来,心里很充实。”

    2002年以来,党和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更高的高度,山西各级党委政府推进造林绿化的力度也逐年加大。余晓兰的干劲和信心就更足了,她把村庄周边剩余的6000多亩荒山全部承包下来。

    随着造林规模的扩大,余晓兰请了30多个乡亲来帮忙。“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来帮忙,一年能多收入4000多元,够他们平常油盐酱醋的生活开销了。”她说。

    几年来,余晓兰还为乡亲们免费提供优质苗木,为群众义务修剪果树,越来越多的人在她的带动下走上了造林绿化的道路。

    如今,右玉县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53%,昔日的“不毛之地”已变成“塞上绿洲”,水土流失、风沙肆虐得到极大改观,生态旅游业迅速崛起。余晓兰也准备依托已绿化的荒山荒沟开办一家生态庄园。她说:“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才是造林绿化的最终目标。”

分享到:
余晓兰:造林绿化,路越走越对
“学雷锋·在行动”走进许昌
电视剧《焦裕禄》献礼十八大
街头施救
2012中澳青年对话在京举行
国家广告园区将集中亮相中国国际广告节
战士心里话 都愿对他说
商品市场托起浙江经济半边天
大学生村官与民情老师
青岛:非公团建活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