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学校的体育场地,一上课尘土飞扬的。你再看现在,全是塑胶跑道,还有篮球场和足球场。尽管别的地方先修了场地而我们后修,但现在我们的场地却是全区最好的。”旺疃小学的陈老师告诉记者。
旺疃小学,一所处在青岛市城阳区比较偏远位置的普通小学,几栋土黄色的平房,那就是学校的教室,虽然从外墙的颜色看,是刚刚粉刷过不久,但比起那些市区内的学校,明显简陋得多。但是,这所学校的操场,却不亚于任何一所重点学校,不仅有标准化的400米塑胶跑道,还有足球场、篮球、排球和乒乓球等场地和设施,甚至还有两块笼式足球场地。
“这条件也太好了吧!”来城阳采访全民健身运动的记者们,都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学校中都属于稀有的体育设施,却出现在城阳的一个相对偏远的普通街道中。更令人感到新奇的是,这座占地两万多平方米,总投入1300万元的体育场地设施,还是由当地学校和当地百姓共用的。
“这个旺疃健身园,20日开始正式投入使用。”城阳区教体局副局长徐立华告诉记者,“到时候,场地边上会建立一个围栏,学校上课时,会把体育场地和周围的居民隔离开,而等学校一天的教学结束,我们就会打开大门,到时候,周边的居民就可以来这里健身了,而且一律免费。”
正带领学生上体育课的陈老师,也向记者印证了这一点。在他看来,到时候,绝对不会出现学生和居民混在一起锻炼的情况。“等过几天完全修好了,体育课和居民锻炼的时间不会有交叉,学生的安全会得到保障。现在,孩子们有这么好的体育场地,都特别高兴。”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一直难以全面推行,就是因为存在的问题太多。首先就是孩子的安全,而城阳区的做法,无疑使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距离旺疃小学10分钟车程的田村小学,也拥有和旺疃小学相似的体育设施,记者在现场看到,平时,已经启用的田村体育场是田村小学的体育场地,临街的一个大门是完全封闭的,待学校一天的教学活动结束,大门就会打开,周边的居民就可以进入场地进行锻炼了。
这种周边社区和学校共用一个大型体育场地设施,已经成为城阳区眼下的一种特有模式。“好的体育设施,要同百姓生活和学校教学紧密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这是城阳建设体育设施的一个理念。”徐立华说。
目前,整个城阳区已经建设好的体育公园,已有20个,而年底将达到35个。记者除参观旺疃、田村两处和学校公用的体育公园外,还走访了市民运动公园和白沙河体育运动公园,在他们的周围,都是已经建好的成熟社区,或是正在修建的居民区,市民只需步行几分钟,就可以抵达体育场进行锻炼。记者亲眼得见,每到傍晚,很多体育场地都是人流如织,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群随处可见。
“开始,各个街道对拿出几十亩地建设体育公园还有抵触情绪,毕竟现在每亩地出让的价格不菲。但我告诉他们,必须这么做。”城阳区委书记孙立杰说,“等后来建好了,周边的土地和房产价格比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这同时也意味着,一个小区的周边配套设施更全了。现在大家都想明白了,这样做,不仅老百姓得了实惠,而且政府也不吃亏。”以白沙河体育公园为例,在没有立项之前,旁边的楼市价格不过每平方米4000元~5000元左右,但在白沙河体育公园建成后,旁边楼盘每平方米的价格现已超过了1万元。
不过,如此多的体育设施,如何管理和维护也是个问题,特别是在城阳区,所有的室外体育设施都是免费对市民开放的。主管群体工作的青岛市体育局副局长李曙光告诉记者,群体工作的一大难点,就是设备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后期的投入非常大,但城阳区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每个体育公园,都安排有数名工作人员,负责这里的设备维修、管理和场地的卫生。”李曙光说,“体育场地没人管理不行,真的有不少人是喝完酒来到场地的,很容易出现问题。设备坏了,不及时维修,市民就会有意见。所以,我们这里会有专人负责,不论是维修费用,还是维修人员的工资,钱都从街道财政里补贴,我们的原则是,场地在哪里,就由哪里负责。”
无论是学校和百姓共用的体育场馆,还是从立项伊始就写入社区规划的体育公园,城阳区开展群众体育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主打亲民牌。目前,城阳区马上就将开工建设一座体育馆,和全国其他地方动辄建设一座上万人的场馆相比,这座体育馆和这里众多的体育设施一样,也是非常亲民,只有区区4000个座位,“我们的定位是,不办国际比赛,能够承接国内单项比赛,平时供市民进行体育锻炼,”徐立华说。小小的城阳区,无论在体育设施还是体育理念上,都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本报青岛10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