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在深山里待着,有人觉得是一种痛苦,王合升却认为,这是一份幸运。
王合升在山东农村长大,对于农业,他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大学时,他的学习始终没有离开这个领域,本科时学植物保护,硕士研究生时学昆虫学。
特殊的专业要求他需要常去野外调研和采集标本。读研究生期间,王合升跑遍了云南省的所有市州。有时为了采集标本,他会在山上待好几天,在路边采野菜吃,在石壁上接雨水喝。有时,接到壶里的水里甚至都能发现蝌蚪。王合升不以为苦。只要能让他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再艰苦他都愿意去做。
2007年毕业前,王合升从一个师弟的口中知道了鹦哥岭。师弟告诉他,那里的生物极其丰富,人们对鹦哥岭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直觉告诉王合升,鹦哥岭是个能让自己大展拳脚的地方。“条件很艰苦,工资也不高。”
尽管前期保护区管理站的领导反复这样跟他强调,但这些都挡不住王合升对于这个“华南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的期待。他期待着钻入那片雨林,期待着去考察各种珍稀物种。
管理站的办公室在白沙县城的出租房里。在王合升的印象里,那是一个很小的县城,“比很多的乡镇都小,就一条街,从街的这头可以望到那头。”住宿条件很“艰苦”,不过,真在那里工作,情况却远非“艰苦”能形容了。
“山里的路不好走,每次我们进山去调研都要爬好几个小时。”碰上这样的考察,王合升和同事都会背一个大大的包,里面不仅有帐篷、睡袋,还有米面、油盐酱醋,甚至连锅碗瓢盆也不能少的。最长的时候,王合升在山里待了十几天。
保护区虽然地处海南,却并不总是那么暖和。宿在山上的时候,王合升从来都不敢脱衣服,直接睡在睡袋里,“因为太冷”。有些晚上他能被冻醒好几次。如果碰上下雨,帐篷里都是水,那种寒冷是他在山东老家都没体会过的。
山里还潜伏着各种危险。
有一次,王合升跟同事一起去林子里调研。当别人都在帐篷里休息的时候,他一个人又跑出去做昆虫调查。可怕的一幕出现了。“我看到我前面的树枝上盘着一条大蛇,正对着我吐信子。”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的王合升心里异常紧张,“害怕被毒蛇咬死在这里都没人知道。”他一动也不敢动,就这样跟大蛇僵持着。好在几分钟过后,蛇觉得好像没有什么危险,也并没有攻击他,在他忐忑的注视下爬走了。这时,心情稍稍平静的王合升才感觉到腿上一阵阵疼痛,原来是几只山蚂蝗趁机爬到他的腿上吸血。
不过,再大的苦和危险都没有让王合升停下脚步。他希望能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一份贡献。5年里,他的足迹遍布鹦哥岭200多座山峰。
“伯乐树、苏铁、轮叶三棱栎、海南油杉等重点保护植物被清晰地标记在了鹦哥岭的地形图上;海南孔雀雉、海南山鹧鸪、水鹿、小灵猫等等珍禽异兽被活灵活现地记录进了鹦哥岭的档案里。还有国家一级保护的圆鼻巨蜥、二级保护的黑熊、绯胸鹦鹉,都被我们证明,绝迹多年后又出现在了海南的热带丛林……”说起这些成果,王合升心里总会有一种成就感。他说,他愿意把生态保护当做一辈子的事业去做。
微寄语
只要做出了选择,就要一路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