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李之龙:再守十年鹦哥岭

本报记者 黄丹羽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0月23日   01 版)

    “爱爸爸还是爱妈妈?”每当李之龙这样问5岁儿子,儿子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爱妈妈。”

    因为工作原因,大部分时间李之龙都扎进鹦哥岭的大山里,和孩子相聚的时间少之又少,但他并不后悔。“我和妻子说了,让她给我10年时间。10年以后我年纪大了,干不了这种高负荷工作的时候我会回来。但是这10年,请让我做我想做的事情。”

    2005年,从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毕业后留在海南省林业厅工作的李之龙参加了鹦哥岭科学考察组。李之龙与鹦哥岭的故事,也由此拉开序幕。李之龙出生于林业世家,从小在林区长大,对森林有着深厚的感情。由于对鹦哥岭情况比较熟悉,李之龙被任命为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副站长。

    管理站的创建过程举步维艰。李之龙和两个同事一起,在租来的房子里把管理站一点一点建立起来。没有车,他们就到处去借;没有钱,他们只好四处“化缘”,甚至自己垫钱,“这是创业过程中第一个艰难的阶段。”

    2007年,管理站终于有了正式的办公室,也招来了第一批5名大学生。

    硬件条件有所缓解,随之而来的就是第二道“坎儿”——和周围老百姓打交道。对村民来说,从前,鹦哥岭里种的都是自己的“摇钱树”,现在突然禁止砍伐、打猎,让他们无法理解。每天一大早,李之龙就和护林员一起进山巡护,晚上回村又要和村民吃饭、喝酒,和他们“套近乎”。晚饭后,李之龙就给村民们放电影,中间插播一些环保视频。晚上,他就睡在村民的屋顶上,有一次,他迷迷糊糊醒来,忘记自己在房顶上,差点儿摔了下来。“后来累得眼睛都是红肿的,是站长下命令让我们必须休息。”李之龙说,“这时算是真正进入创业的阶段,虽然身体很疲惫,但精神上非常充实,并不觉得苦。”

    经过不懈努力,周围百姓终于开始接受“保护区”的概念。而此时,李之龙又迎来了他事业上的第三个挑战——成立鹦哥岭保护区森林公安局。当时,管理站已有了27名工作人员,李之龙是其中唯一穿着正式制服的执法人员,遇到问题,老百姓总是第一个找他。

    “这个时候开始,我和村民的关系开始复杂了。”李之龙说,“从前他们还认可我,现在我突然穿上了警服,他们的矛头就都集中在我身上了。”角色的转换给李之龙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甚至危险,但他最终还是度过了这一艰难转折期。

    如今,李之龙已经在鹦哥岭守了7年。为了鹦哥岭,他作出了许多牺牲。就连儿子出生时,他都没能回到妻子身边。其实,李之龙不是没有机会调回城市工作,他却始终舍不得离开。“家人也劝过我回去,可我对鹦哥岭有感情。这是我毕业后第一次全身心地去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李之龙说,“我也舍不得这个团队,他们就像我的家人。还有几百名护林员,他们都为鹦哥岭的发展付出了许多代价,甚至不被家人理解。如果我不坚持下去,会觉得对不起他们。”

    微寄语

    年轻人要勇于选择走进基层,这里有一片与喧嚣都市截然不同的宽广天地。

分享到:
中央政治局研究十八大报告和党章修正稿
大凉山深处的20年守望
《家在情在,我的重阳节》今日上线
我国出资十亿设立研究生奖学金
当权者的善政应广开行孝之门
兰州:老年大学“一座难求”
刘磊:用脚丈量青春
李之龙:再守十年鹦哥岭
王合升:为事业坚持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