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地处两广交界地带,自古便有“岭南都会”之誉。除了闻名遐迩的“荔枝之乡”、“中国药材之都”、“中小企业名城”等称号,近年来,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踏着青春的节拍,生气勃勃地走进人们视野,那就是充满阳光、勇于担当的“玉林青年”。
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
从去年6月到今年7月短短一年间,周军、伍思东、谢华强等玉林市青年英模的名字在八桂大地上口口相传,让人对培养和哺育他们的这片热土充满向往。
经过为期半个多月的走访,笔者发现“玉林青年”这张名片的闪光之处,不仅体现在危难关头总有人挺身而出,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精神文明创建的大潮中,乃至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总会有一批青年人奋战一线、冲锋在前,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用责任和奉献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玉柴集团作为玉林仅有的全国性大型企业,它的发展牵动着玉林工业发展的主线。在这样一个年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的大型企业中,1986年出生的青年技工梁华就是其中的普通一员。
2006年12月,梁华从学校毕业后,进入玉柴重工有限公司金工分厂成型工段动臂一班,从事焊接工作。当别人嫌弃焊接工作又苦又累的时候,梁华却二话没说,从师傅手中接过工具,一头扎下来从最基层做起。焊接工种讲究眼睛要看得准、手要稳,业余时间他常常仔细观察自己手工操作与机器人焊机焊接效果的差距,从中总结方法、寻找规律。
做小型零件因为焊渣多、难打磨、难清理,麻烦费劲工时又不高,很多人都不愿意接这类活儿,可梁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有任务交到他手上,他都会用心完成。凭着这份执着和持之以恒地操练,他的焊接操作技能日渐成熟,不仅做出来的零件质量突出,而且其负责的工段全年安全事故率为零。
“我做出的东西就要负责到底。”梁华要求自己,凡是经手的产品,哪怕是组件表面上有微小的气孔,只要发现了,他都会重新磨掉油漆,认真补焊后再打磨上漆。
正是凭着这份认真和积累,梁华在入厂后提出的不少合理化建议都得到了采纳,而且凭借着出色的业务能力,他也在各类比赛中开始崭露头角。2008年,他参加玉柴集团焊接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得第一名;2010年,他获得“玉柴集团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技术能手”称号;2011年他代表集团公司参加上汽通用五菱杯汽车装焊工技能大赛,并获得个人第四名和团体第二名的成绩。
“85后”女青年陈静2005年毕业后,来到刚在玉林投资建厂的燕京啤酒(玉林)有限公司工作,在与公司同成长的过程中,她也实现了个人的人生价值。
从一名一线的操作员工,到晋升为净化水工段班长,陈静只用了3年时间。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是她成功的法宝。
原来,净化水工段上有两台杀菌机是并联使用,杀菌效果弱,导致2009年上半年连续出现3个月无菌水不合格。面对问题,陈静带领班组团队开展技术攻关改造,将杀菌机串联使用,从而强化杀菌,降低无菌水质量不合格率。一项小小的技术创新,使得企业生产出现质的变化,此后连续15个月净化水工段生产的无菌水100%合格,两次打破桂林公司无菌水微生物质量记录,为酿造用水的质量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公司工作的这几年,陈静为企业提出的大小合理化建议多达上百条。在她看来,能有此成绩,关键是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不管能不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只要用心去做,任何事都会积累成自身无形的财富。
公益在这里成为一种时尚
说起冯涛这个人,玉林人恐怕不会陌生。
从2007年开始,他无偿给孤寡老人、孤儿、残疾儿童照相,共计1930人次;从2007年起,他就开始关注玉州区福利院的残疾儿童,长期组织义工和青年志愿者,到福利院和特殊教育学校为孩子服务;从2009年至今,他定期照看茂林镇石陂村孤寡老人十公;2011年10月23日,他救助晕倒孕妇,被网友发贴称为玉博会“最美警察”;2012年4月,路遇盛世百汇门火灾,他奋不顾身冲入火场;2012年6月29日,在上班途中经过清湾江大桥时,他救助一名突发脑出血的中年男子……
做好事无数的冯涛,在互联网上有很多粉丝。大家亲切地叫他“突围哥”、“最美警察”,但在他自己看来,“青年公益人”才是对他最准确的称呼。
从2008年加入红豆义工队,现在他已经是队内的资深成员了。每天8小时工作之外,冯涛还通常会在下班后带领团队去看望老人,晚上7点他还要在电脑前整理当天活动的照片和文字资料,在网站上更新公益宣传的内容,有时要忙到夜里一两点才睡。
“我希望有一天公益能成为一种时尚,所以我选择高调做公益、低调做人。”冯涛说,他一直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号召和影响周围的人。“很多年轻人对于公益都抱着一种观望心态,有我这样一个出头鸟做挡箭牌了,不少人就会放下包袱,勇敢地去尝试做公益了。”
去年10月,冯涛扶起晕倒的孕妇时,正逢“小悦悦事件”发生不久,有人问他担不担心救人被误会?他回答说“如果能用误会换回一个人的生命,我宁愿被人误会”。
让冯涛最欣慰的是,这几年,他见证了玉林市社会公益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起初,整个玉林市就红豆义工一家,后来又出现了百合义工,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其中,玉林市公益组织的数量在不断上升,现在公益联盟里已经有20多支团队,大家还建立了户外义工群,方便在网上进行交流。
出生于1982年的创业青年缪文,在事业上已经闯出一番天地,他的名片上印着各种职务头衔,而排在第一个的却是北流市义工协会副会长。
2008年,缪文通过借款融资,建起了自己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永利商务宾馆。宾馆经营刚步入正轨,缪文就在宾馆的电梯里打出了义工协会的口号:“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它有多少义工!”身为义工协会副会长的他承诺,每开一间房,就捐出1元钱给公益事业。
现如今,经过7年多的发展运作,缪文已经走出北流,把事业拓展到了南宁,甚至发展到了北京。然而事业的繁忙并没有让他停下公益的脚步,他一直坚持企业做到哪里,就要把公益做到哪里。除了捐款捐物,他还经常在周末带上孩子,组织非公企业团组织的爱心人士一起去特殊教育学校探望寄宿的儿童,在他的带领下,玉林市两新组织的年轻人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公益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助人乃快乐之本嘛。”缪文觉得自己作为一名青年企业家,更应该带头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倡导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
辉煌的事业召唤有为青年
因为张家付的到来,玉林市容县六王镇尤华村第一次有了规范的《村干部管理使用制度》、《村干部值班制度》、《集体资产登记管理制度》;在他的帮助下,村委干部利用“一事一议”奖补政策以及村民筹资20万元,修复了曾导致村里200多亩农田被淹的排水渠;在他的发动下,村里20多户党员群众种植百香果,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亩,人均年收入增长500多元。这名“80后”的年轻大学生村官没有想到,自己的能量竟会这么大。
2009年,从广西师范学院毕业后,张家付放弃了联通公司的高薪工作,通过考试被选聘到容县六王镇尤华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看到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一直希望能通过所学知识一展抱负,给家乡带来一些变化。”张家付说。
下到村里以后,张家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动与到当地团委挂职的高校团干陈嘉聪联系,挨家挨户走访村民,了解他们的困难和疾苦。有村民家庭经济困难的,他帮助申请低保;有村民危房改造资金申请不下来的,他帮着去跟建设站沟通协调,争取政策;遇见农忙时家里缺乏劳动力的,他和村里的党员干部还亲自上阵,帮忙收割稻谷。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也是一把好手!”张家付笑着说,帮忙归帮忙,做完工作他都是自己带菜去村干部家煮,从不在农户家蹭饭的。
因为吃得苦,耐得劳,很快张家付就跟村民打成一片,到任一年他就被村民民主选举为村里的党支部副书记。2010年他被评为容县改厕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他被评为全区优秀大学生村官。“农村虽然工作条件艰苦,收入也不高,但我觉得在这里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每一天都感觉比之前的我有所进步,生活过得很充实。”张家付说。
同样感到农村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还有玉林市博白县浪平乡六江村的创业青年庞淇蔚,2011年,22岁的庞淇蔚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系毕业后,利用村里现有的40亩山泉活水草鱼塘和100亩牧草,返乡发展无公害草鱼养殖。
专业的养殖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让庞淇蔚经营的“广龙清泉鱼”品牌很快在南宁打开了市场,为了维护好这个品牌,他还专门为“广龙清泉鱼”注册了商标,成立了绿色生态草鱼生产、销售公司,与村里其他养殖草鱼专业户一起建立合作社,走公司化、合作社化的新型发展道路。毕业才1年多时间,他就干出了一番让同龄人羡慕的事业。
事实上,青年人之所以能在基层闯出一番天地,与近年来玉林市针对城乡发展不协调、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等突出矛盾,率先在广西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密不可分。为了确保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完善社会管理创新体系,大量的基层岗位都等着年轻人去建功立业,用创造性的思维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去推动各项改革事业的深入开展。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来引领,辉煌的事业召唤有为的青年。”玉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金湘军说,广大玉林青年身上所体现出的爱国奉献、重义守信、敢为人先、勤奋敬业的精神品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是全市思想道德主流的真实写照,是玉林文化的软实力,也是发展的生产力。他希望,玉林青年身上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能铸成玉林人共有的精神家园,内化为引领和推动富民强市新跨越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凝聚起促进玉林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