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有料到,群雄逐鹿的中国市场会在2012年9月产生分化,凸显新的格局。
为了应对需求疲软,10月22日至29日,一汽丰田在天津的第二工厂和第三工厂已经停产,这两个工厂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投产,主要生产皇冠、锐志、卡罗拉等主力车型。之前进行过临时停产的本田和日产的在华合资公司,未来也不排除再次停产的可能。有外媒称,日产将停止对华出口车业务。
10月,日系车下跌依然在持续。亚运村车市副总经理颜景辉表示,10月,日系车销售份额比9月又下降了10%左右。之前的亚市数据显示,日系车销售占比从8月末的26.39%下降至9月底的12.6%。最新的亚市调查数据则显示,43.75%的日系车经销商的一半业务受到影响,31.25%的日系车经销商的业务有70%受到影响。
9月之前,日系车还风生水起。今年初,包括丰田、本田在内的日系车企都开始大举拓展中国市场。丰田推出了“云动”计划,本田发布了中期战略,业绩一直遥遥领先的东风日产,更将今年的销量目标定为100万辆,同比增长25%。此外,马自达、三菱、斯巴鲁也有拓展计划。
在雄心勃勃的计划推动下,丰田、本田一改去年的颓势,今年销量持续上涨,常胜将军东风日产则持续保持旺销的势头。数据显示,今年1到8月份,丰田销售581970辆,同比增长17%;本田销售407693辆,同比上涨13%;日产销售586675辆,同比增长15%。当时业内不少人认为,日系车将东山再起,在中国市场与德系车一决高低。
但9月份突如其来的危机让这个愿望化为泡影。日系车从狂飙突进一下子变成裹足不前,德、美、韩、法系车和自主品牌则乘势而起。“消费者品牌购买意向转移明显,日系车销售下滑严重的同时,德、美、韩、中份额上升。”颜景辉说。
9月成了日系车的黑色记忆,也成为国内车市版图重新划分的节点。钓鱼岛争端依然存在,导致日系车在国内的前景仍不明朗,不少日企开始转移重心,离开中国市场到其他国家开设工厂。毫无疑问,日系车重心的转移将进一步加剧中国车市版图的演变。
从表面看,钓鱼岛危机直接导致了国内车市版图的重新划分,其实,从去年开始,国内车市已经在酝酿变革的基因。欧债危机的影响,印度、巴西等金砖国经济的不景气等因素,让各大汽车品牌都把目光瞄准中国,展开了新一轮角逐,激烈的竞争让车市版图演变势在必行,钓鱼岛争端只是导火索。
对德系车而言,家门口发生的欧债危机直接促使其加快抢占中国市场。大众计划在2018年实现1000万辆的销售目标,但为了应对欧洲市场低迷,却不得不调低欧洲市场的销售目标,并关闭了在欧洲的一家帕萨特工厂;宝马将原计划销往欧洲的库存产品转移到了亚洲市场;戴姆勒也在欧洲减产,欧宝则出现裁员,这都使得德系车企铆足了劲深耕中国市场。预计德系车在未来的车市版图中将继续称王。
韩系车在本次危机中掠食不少,根源于其自身产品品质、品牌和服务的提升。最近几年,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一直保持着增长势头,两个品牌旗下各有数款月销量超过万辆的车型。北京现代今年1~8月份累计销量便实现了52.1万辆,同比增长7%,9月份更是达到84188辆,其计划2015年实现销售140万辆,可谓气势如虹。东风悦达起亚在挖到彼得希瑞尔后,产品品质上了一个台阶,销量和品牌美誉度都突飞猛进。有了这些积淀,韩系车在钓鱼岛事件中脱颖而出就不足为奇。
自主品牌9月的逆市旺销也有自身积累的原因。9月,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江淮都实现了销量暴增,同比增幅均超过20%。今年长城、吉利的状态一直比较稳定,销量稳步增长。奇瑞9月销量止跌上扬,离不开战略转型后,建体系建流程和扩大出口的功劳。江淮、比亚迪的销量回涨也与新车上市、品质提升等因素有关。
为了挽回颓势,日产、丰田、本田均推出了服务政策,为被砸日系车车主提供免费赔偿等服务,一定程度上挽回了消费者信心。但是,如果钓鱼岛事件持续发酵,日系车未来的日子依然不好过,还会加快现有车市格局的演变。如何在变革的车市中站稳阵脚,依然是日系车企面对的严峻课题。
本报记者 马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