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1月0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世说心旅

高铁新美学

晋永权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1月02日   12 版)

    2011年下半年第一次乘坐高铁,从北京到上海,最先惊叹的是这火车提速之快,当时速超过300公里,平稳运行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像往常乘坐普通列车一样,凝神注目窗外的景色。后来坐多了,慢慢体味出,在高铁上与乘坐那些在地面行驶、慢慢悠悠的火车时的感受大不一样。

    行进的高铁,大都是在高高筑起的线路上运行,这与先前乘坐火车视觉差异很大。坐上去,视野更加开阔,万千景致都快速地冲入眼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如果把这疾驰的列车当作静止不动,那眼前到来的景象恰似“现在很忙”的诗人杜甫公元767年秋天,在夔州登高眺望长江时抒发的情感。遇见好天气,高铁乘客甚至可以看到几十公里开外。但,在高铁上,近处的景象却看不见了,由于需要俯视,加之不时出现的隔音板阻拦,其下的一切自然灯下黑,而只能把视线投向远方。路过一座座城市时,远处的地标建筑首先闯入眼帘,但都无一例外地模模糊糊,像水彩画中一笔带过的高楼大厦,森森然,恍恍惚惚,看起来甚至有些不够真实。

    高铁车站选址大都远离市区,车站附近又多为近年新建楼房,或各地争相建设的新城之类,虽放眼望去发展成就遍布,特型建筑争奇斗艳,但似乎少了些人气。或许多年以后,这里也会像那些穿越市区的火车线路一样被凡俗、琐碎的生活场景包围,但至少眼下还不是这样。

    高铁票价较之普通列车要贵出一大截,车厢内再也难以听到热切地议论家长里短、推让着土特产的乡里乡亲,这里的旅客们大都含蓄、克制、慎言,严守身份的边界,每个人似乎都心事重重,一脑门子官司。他们是传说中的“中产阶级”吗?年轻一些的,大多沉浸在自己独自享用的电子世界里,满面冷漠,旁若无人。这远处的景观与近处的情形,都变了。一次从杭州回北京,邻座的一位浙江黄岩大嫂,拿出自家种的橘子给我,那质朴之情出现在这里,既陌生,又感慨:我不就是坐在她身边那个看起来满怀心事的家伙吗?

    再说,这速度也让人难以把目光停留在近处,一切都飞逝而过,难以辨认细节。如果执著地去看,那只能有一种感受:晕!先前乘坐的火车走在这条线上,进入一座城市之前总有很多预热:播音员的介绍,列车员的提醒,即将下车旅客的大呼小叫,还有从打开的窗户中灌进来的乡风市声,接送亲人时的喃喃细语,及至火车站台上手推车旁传来的带有地方口音的叫卖声。那些铁道线附近人家的生活场景,很多人都会看见。如今,这一切都成了往事——速度改变生活。

    更让人难以释怀的是,当列车从那些并不停靠的站台飞驰而过时,新车站站台上悬挂的与老站台上体积差不多大小的站牌,却让人再也难以辨认,那些熟悉的地点全部消失了,或仅仅化为一座座难以辨别的无名车站。路过你,看见了你,但你却变得让我难以相认,形同陌路,这怎能不让人心生感慨呢。

    这高铁是现代化的产物,坐地日行千里,如今已成为寻常事。这也是国人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新生活。但,这种新的旅行方式真的到来时,还是让人禁不住为这种高速度带来的变化思索,甚至提出了被称为“现代性愁容”的新命题,因为高铁不仅带来了速度、效率,新的视觉观感,包括心理震撼,同时也送走了传统社会中,植根于农业文明及工业化前期,国人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性。依照法国速度理论家保罗·维里利奥的观点,如果现代性还有什么本质的话,那这种本质就是“流动”;而流动的“速度”则改变了“距离”与“空间”,促生了新的美学纬度。高铁带来的“新美学”,自然包涵现代性的一切特征:短暂、易逝、模糊,特征含混,千篇一律等等。而这种变迁所带来的持久影响,才刚刚显现。

    从农耕社会进入工业化时期,人们惊叹于蒸汽火车运行在田野上,甚至视之为怪物。1996年6月,京九铁路全线贯通的时候,还有沿线途经老区人民牵着耕牛站在铁轨旁看火车的报道。那给老区人带来的震撼远远超过今天高铁给人们带来的感受。仅仅十几年间,高铁已在人们的头顶上事不关己地飞驰而去了。

    但,这高铁再次拉开了旅行者与乡村的距离。在空旷的田野上方经过,对农民劳作的观察时间变得短暂,只留下秋收冬藏的大体印象了。高铁车体的密闭性如此之好,让人再也难以闻到田野里散发的气息了。这秋天,车窗外依然是燃烧的秸秆,徐州-蚌埠段更甚,但在车内的感受却是事不关己,空气中飘着的依然是老式列车上盒饭或者方便面火腿肠的味道。

    高铁,旅行新美学的大门已经开启?

分享到:
在人生转山路上幸福前行
走进牛河梁 穿越五千年
雨中游汉江
高铁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