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希腊是否会退出欧元区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不知是哪位造词专家别出心裁,将英语单词Greece(希腊)和Exit(退出)撮合在一起,生生地拼凑出一个新词Grexit(希腊退出)。近来,英国是否会退出欧盟又闹腾得满城风雨。于是,有人干脆套用希腊退出的现成例子,将Britain(英国)和Exit放在一块,Brexit(英国退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英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对于许多常挂在嘴边的事情,大家心里都清楚。比如,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英国是其中之一。但是,它既不使用已有17个欧盟国家使用的统一货币欧元,也不加入已有25个欧洲国家参加的申根签证协定。这就给人一个印象,英国在欧盟显得有些“别扭”。
再比如,欧盟不久前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对此,绝大多数欧盟公民都感到高兴和骄傲。法国总统奥朗德和德国总理默克尔还专门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声明。但英国首相卡梅伦直到今天仍一言不发,好像欧盟获奖这件事从来没发生过似的。这又给人一个印象,英国对欧盟的荣誉“漠不关心”。
还比如,2011年12月,欧盟25个成员国(英国和捷克除外)签署了旨在加强欧盟财政纪律的“财政契约”。但直到今天,英国(和捷克)仍然不签署该契约,致使该契约只能是欧盟成员国政府之间的一个协定,而不能转变成欧盟成员国都遵守的法律。这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英国是欧盟一体化进程深入发展的“阻碍者”。
如果说,这些事例和印象还相当零散,不足以让人们联想到英国要退出欧盟的话,那么,近期一些英国领导人的言论却似乎给“这种跃然欲飞的联想”插上了翅膀:
6月30日,卡梅伦在英国《星期日电讯报》上撰文说,他希望英国在欧盟内能获得一个更加不同以往、更加灵活、所承担责任义务也更加适中的地位。如果英国公民计划就英国与欧盟之间关系进行重新谈判而举行全民公投,他支持这样的计划。但卡梅伦不支持英国脱离欧盟。
10月17日,卡梅伦的话得到了英国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的声援。他说,除非英国能先理清和欧盟的关系,否则,再趟浑水只会拖垮自己的经济。英国独立党领导人、欧洲议会议员法拉吉也表示,纳税人的钱不能滥用,应交由民众公投决定。
可以看出,这些英国领导人没明说英国要退出欧盟,只是强调要调整英国与欧盟的关系。但用“全民公决”的极端方法来促使英国与欧盟关系发生转变,这从另一方面显示,英国已有相当大比例的民众对英国在欧盟中的现有地位不满。最近的一份民调显示,51%的英国人支持英国脱离欧盟,人数创近30年来新高;仅有34%的英国人认为留在欧盟对英国的未来有“正面影响”。
芬兰欧洲事务部部长亚历克斯·斯图布说:“英国对欧洲的政策已经越来越令人难以理解。我甚至有种感觉,英国正在慢慢地告别欧盟。”斯图布还幽默地说,欧盟成员国不像27个,更像26+1。
此间有媒体指出,英国与欧盟离心离德不是现在才出现的问题。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菲利普·斯蒂芬斯撰文指出,英国从来就没有爱上欧盟。这个经济麻烦稍显少一些的国家颇为自负,始终觉得自己和其他欧盟国家不同。
关于这一点,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过精辟的论述:“英国事实上是个岛国,以海为生,经由对外贸易和海外市场与极其遥远的国家保持联系。它基本上是个商业国,只有一小部分农业。在一切活动中,它都要显示其特色,表现出英国人固有的习惯与传统。总而言之,在民族性格、国家结构和生活环境各方面,英国人和欧洲大陆人是很不相同的。”
或许,也正是由于英国对欧洲的三心二意才使它加入欧盟的努力碰了两次壁。
1961年8月,英国的麦克米伦政府申请加入欧盟(当时叫“欧共体”)。麦克米伦对戴高乐说:“让我们把欧洲团结起来吧,亲爱的朋友!你、我和阿登纳(西德总理),我们三个人可以一起干。”但英国的申请遭到了法国戴高乐政府的否决。1967年5月,英国的威尔逊政府再次提出申请,戴高乐政府再次否决。因为戴高乐认为,英国对欧洲大陆搞了400多年“均势”政策,弄得西欧纷争不断,现在英国申请加入欧盟又是来“捣乱”的。
戴高乐下台后,英国的希思政府于1970年6月第三次提出申请。这时,法国总统已换成了蓬皮杜,法国没有再次反对。于是,英国于1973年1月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
但有趣的是,英国国内却存在不同声音。许多“疑欧派”意见领袖认为,英国加入欧盟不符合英国利益。于是,英国议会决定在1975年举行全民公决。公决结果显示,支持英国加入欧盟的人数是反对者的两倍。
此间观察人士指出,“疑欧派”在英国有根深蒂固的传统,影响也相当大。就英国目前的主流政治家而言,他们并不主张脱离欧盟,但迫于“疑欧派”的压力,他们变相主张改变与欧盟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欧债危机没有好转的情况下,英国不想受欧洲一体化的约束,也不愿意为救助欧洲负担更大的资金投入。
10月29日,默克尔发表讲话:“英国在欧盟是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在某种程度上,英国(对欧洲)有其他想法,不希望欧洲是如此密切的联盟。但从德国和我们共同利益的角度看,英国是欧盟的一个重要成员国。”据报道,默克尔将于11月10日与卡梅伦见面。届时,默克尔还会“挽留英国留在欧盟”。
前一阵子,国际社会讨论的是希腊是否离开欧元区的问题。但当时的事实就很清楚,希腊多数人不愿意离开欧元区。他们想要的是尽量多地免除旧债和尽量多地获得新资金援助。现在,在英国是否退出欧盟问题上,英国的意图也很明显:不想退出欧元区,但也不愿意过多地受欧盟条条框框的约束。
再过一段时间,如果欧洲经济恢复了,像过去二三十年一样,有钱同赚、有福同享,欧盟成员国之间又会变得和谐一片。Grexit 、Brexit之类的词汇自然也就销声匿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