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1月04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动力篇

好字当头:中国经济转型风向标

本报记者 刘世昕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1月04日   01 版)

    “要是GDP掉下来了,谁负责?”就在几年前,当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奔走在省内的各个地市,与当地负责人商谈污染减排的话题时,常常被这样的质疑和不屑给挡回来。

    2006年,中央给各地下达了“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经济大省山东领回的任务最重,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减排量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和1.49倍。按照当时山东的经济结构,要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除非把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都关了。这也是为什么环保厅长四处碰钉子的缘由。

    事实上,也就是在这一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的报告发生了变化,一改多年惯用提法,把经济发展的目标从“又快又好”变为“又好又快”。

    虽然只是“好”和“快”的前后顺序换了一下,但不管是地方官员,还是学者都已经看出中央导向的变化:以往一味追求GDP的增长方式将要改变,中国经济需要通过结构调整来寻找一条效益高、环境资源代价小的发展路径。

    张波给省长算了一笔账,山东化学需氧量的减排任务重,主要是因为造纸行业的污染。但这个行业对全省GDP的贡献只有三四个百分点,究竟要不要为了这区区几个百分点的贡献率就放任造纸行业肆意排污?

    环保部门测算过,如果执行最严的排放标准,山东全省有80%的企业都不能达标,似乎对行业影响很大。但细分下来,不达标的这80%主要是规模不大、工艺落后的企业,产量仅占全省的30%。而剩下20%的企业,产量大、工艺先进,污染排放量较少。山东省的选择是,调整行业结构,淘汰落后。留下的标准不再是GDP贡献率,而是又好又快。

    在又好又快指挥棒的引导下,“十一五”期间,山东造纸产量翻了一番,但这个行业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却削减了58%。山东人把这样的变化称为,GDP增加了绿色发展的内涵。

    而山东放弃高污染行业,转寻清洁生产行业的发展路径只是过去10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的一个缩影。

    位于太行山西侧的山西省,曾经因为煤炭经济一枝独秀,GDP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但黑色经济背后却是满目疮痍的国土、滴血的矿难,所以也有学者把这样的发展模式称为“资源诅咒的样本”。

    这个资源大省的变化出现在2010年12月——国家正式批准山西成为 “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首次以资源型经济转型为主体设立改革试验区,山西人提出的目标是,要降低非煤产业在GDP中的比例,发展煤化工、新材料等多元的产业体系。

    尽管山西背负黑色经济的烙印已经多年,转型充满了艰辛,但只要有了开头就有希望。

    2003~2011年,我国GDP的年均增速为10.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年均增速。由此,当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回落至7.7%时,很快有声音质疑说,“中国奇迹”是否已走到尽头?也有学者评价说,中国经济前三季度的表现,表明中国“不再痴迷于想方设法提高增长速度”。

    而国内不少学者的共识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不过相比以往,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改变。如果说国际金融危机以前,机遇主要表现在外部市场需求有助于我们做大、做快;那么,在“后危机时代”,机遇则表现为内部转型的要求有助于我们调整、升级。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室主任周宏春看来,过去10年,我国主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发展方式粗放的特征比较明显,发展效率总体不高,发展代价过高、过大,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仍十分突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仍然艰巨。

    一些学者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发展方式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构建更具活力,更富有竞争力的发展方式。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加快,人口红利消失,能源资源约束更趋强化等因素都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

    事实上,为规避人力、资源等传统优势消失后对经济发展的掣肘,不少地区已经在寻找新的发展模式。经济先发的江苏省就提出要率先在全国建成生态省。这个曾经在太湖蓝藻暴发事件中吃过停水苦头的地区,亟待找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现实的情况是,江苏人口密度在全国各省中最大,人均环境容量最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污染负荷全国最高。尽管近年来不断加大治理力度,但污染总量居高不下,社会排污总量仍超过生态环境容量。对江苏来说,资源环境的约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约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是开弓没有回头箭。

    而建设生态省成为引领江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也就是说,未来江苏各地市在确立自己的产业政策、经济目标时,都要用生态省的标尺来进行考量。所以,目前,江苏提出的目标是,“十二五”期间“既要把经济发展上去,又要把污染总量降下来,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最近一段时间,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又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山东的各个地市,他要和地市的负责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方面帮助解决当地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也共同谋划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寻找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径。

分享到:
好字当头:中国经济转型风向标
湖南:非公企业团建迈上新台阶
心“肝”情愿 为夫奉献
江西:财政直接给乡镇团委拨付经费
给高速动车接上“运动神经”
面对多数人时考验媒体勇气与宽容
北京:报名参军 大学生超六成
重庆:百对进城务工青年梦圆城市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