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万元,可以做什么?“百度”一下这个关键词,可以看到诸如这样的搜索结果:
“某公司投资8000万元的二、三期厂房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某电影四天票房入账超过8000万元”,“某某独栋别墅8000万元/套起价”,“某地路灯及光亮工程有近8000万元额度的工程未经招标”……
看来,8000万元可以做很多事,也可以产生很大的效益。
但在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却从财政资金中拿出8000万元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用于扶持尚处在弱小的中小企业乃至创业团队。这个看上去颇具风险的决策,一度引发人们的关注。
事实上,这只是一部分,成都高新区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将倾斜更多的创新创业资源,用于扶持成长中的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力度之大,全国罕见。
优惠政策有如“黑洞”一般具有吸引力
在成都高新区创业的年轻人,已经开始习惯于关注那些看上去枯燥无味的政府文件了。
“因为他们总能提供最具体的帮助。”成都平凡谷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冀平说。这位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海归”的年轻人,正是从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中得到了实惠。
比如,去年他仅交了5000元,就跟着成都高新区组织的人才招聘团跑了西安、重庆、大连3个城市去网罗人才。他算了算,往返的机票、住宿等开销,远不止5000元。
而不久前成都高新区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打动着更多埋头写程序的年轻创业者。
9月24日,成都高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成都高新区加快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已获得通过,上述《政策》从公布之日起实行,有效期5年。
这是国内首个由地方政府发布的针对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也是成都高新区继今年6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后,针对该领域推出的又一重大举措。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中的十条具体措施,从资金、人才和服务等方面入手,旨在鼓励移动互联网产业领域的创新创业和要素聚集,在引进外地优秀企业、项目、人才的同时,激发本地企业的创新发展。
例如,《政策》第二条中明确:在行业内具有代表性、平台性,其业务呈多区域、国际化发展趋势的省外公司,其总部从异地整体迁入成都高新区的,可获得以下优惠:按最高40元/平方米/月的标准给予3年房租补贴;原有技术和管理人员一次性随迁的,按每人两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企业成立后,前5年对成都高新区经济作出贡献的,分别给予重点产业项目培育资金支持。
针对本地移动互联网企业,《政策》第五条明确,对增长快速的企业给予重点产业项目扶持资金支持;对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给予50万~200万元企业经营管理奖励。
据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政策》主要从资金和人才两方面入手,致力于为优秀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和团队提供服务。
照此预计,成都高新区将掏出数以亿计的财政资金,用来支持相关的移动互联网企业。
有业内人士用“黑洞效应”来形容成都高新区此轮推出的政策预期效果,因为,如此具体的优惠政策将把优秀的创业团队和VC、PE等各类市场资源卷吸到成都高新区,有如黑洞的吸引力一般,强力提升成都创新创业环境。
“别怕失败,没准儿高新区就诞生了乔布斯、比尔·盖茨”
熟悉成都高新区的人都知道,上述优惠政策的推出并不意外。早在2008年,成都高新区顶着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推出一系列政策,诸如免房租、代办注册、贷款贴息等等,几乎像公益行善一般,扶持大学生到成都高新区创业。
更大胆、更超常规的举措,出现在2012年6月,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发出通知,宣布开始实施《成都高新区创业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
按照上述《办法》,成都高新区财政全额出资,设立总额达8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基金。一时间,引起舆论高度关注,有媒体用“红色资本”来形容这只基金。
“但这不同于一般的财政补贴。”负责运营该天使基金的国有独资公司成都高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光耀说,“基金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的规则,以股权投资方式运营。”
为确保基金发挥实效,成都高新区要求在3年内完成首期8000万元的全部投资,今年年内就力争完成50%的投资规模。基金对单个创业企业按照其不同成长阶段进行差别化投资,但累计投资金额原则上不超过200万元。
这至少意味着两点。第一,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花出去;第二,钱必须用在足够多的企业身上。有人这样评价:如此看来,8000万元不是“画饼充饥”,成都高新区是铁了心要把钱用出去、用到实处上。
更重要的是,作为风险投资的一种,天使基金的投资风险很大。有数据显示,天使投资的失败率高达70%~80%,血本无归的比例大概是三分之一左右。
而财政资金的使用强调稳健。把最讲究“稳”字的钱,花在风险极高的事情上,曾一度引发关注和讨论。
直到几个月之后的今天,谈起设立这只基金的决策过程,成都高新区新闻发言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依然感到兴奋。
他是设立这只基金的坚定支持者。“我们可以给那些世界500强企业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为什么不能给那些年轻的创业者们一点实实在在的支持呢?缓修两条路,少建两幢楼,就可以帮助多少创业者啊。”汤继强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他坚持一贯的思路:“别怕失败,没准儿高新区就诞生了乔布斯、比尔·盖茨。”事实上,“不怕失败”也是成都高新区20多年来所坚持的发展理念。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共识,财政出资8000万元的决策才能冲破争议,成为成都高新区的共识。
在后来的新闻发布会上,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局长李伟对笔者解释决策的考虑时说,“面对风险,政府必须要有比较高的容忍度,我们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这8000万元可能会在一个周期内有一些损失,这就是投资容忍度。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虽然可能有一些损失,但是创业创新环境建立起来了,这也是成功。”
汤继强则打了一个比方:成都高新区设立这笔天使投资基金,就像往一个大湖里面砸进去一块大石头,会掀起波澜,形成一个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氛围。
“骡子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
不过,成都高新区做出这样的决策,绝不仅仅是因为勇气,它的背后,是一种历史逻辑和产业逻辑。
汤继强说:“骡子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正是基于成都高新区过去20多年的文化积累和六大产业集群的支持,我们才有魄力做出这样的决策。”实际上,再往前追溯,汤继强所强调的历史和产业的逻辑已经铺垫了超过20年。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到今天已经有21年历史了。2006年,成都高新区获批成为全国6家“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之一。目前,成都高新区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规模经济能力等在全国105个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居前列。
2001年,科技部吹响了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号角,号召全国各高新区转变到“以内涵式增长为主,由集聚为主转向创新为主,由求生存转向求发展”的道路上来。在“二次创业”的潮流中,成都高新区瞄准了IT、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等产业方向,成功引进英特尔、德州仪器、富士康、西门子、飞利浦等100多家世界级知名企业,引领成都步入全球产业坐标。
如今,在成都高新区1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形成三大主导产业、六大产业集群。三大主导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精密机械制造产业;三大主导产业里面形成了六大产业集群,包括集成电路集群、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软件及服务外包集群、终端制造产业集群、生物医药集群和精密机械制造集群。
而今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已成为基于上述产业基础的新的增长点。目前,成都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企业主要分布在云计算及其应用、核心器件、社交网络、行业高端应用、移动物联网、信息安全、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等领域。
一组数据可以证明这一产业在成都高新区的比重和分量: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新引入的50家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中,移动互联网企业占50%。近两年设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0万元的32家企业中,移动互联网企业占47%。引进的2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移动互联网企业占54%。在已认定的33家公共技术平台中,移动互联网占48%。此外,在首批资助的66个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中,移动互联网项目占51%。在大孵化专项资金首批资助的69家初创企业中,移动互联网项目占56%。
数据显示,2011年,成都高新区已实现移动互联网产值超过6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底,成都高新区已聚集移动互联网领域相关企业近200家,移动互联网创业团队近500个。其中不仅有数量众多、定位细分的应用服务商,也包括终端设备和技术提供商,产业链渐趋完整。
“成都的移动互联网创业方针,正在以更为宏大的声势和更为精致的产品,轮番、迅猛地席卷每一个应用市场,他们中的某些甚至已经摇动了原有产业链。”
相关杂志在2012年7月曾对成都高新区移动互联网创业状况进行报道,这篇名为《开发者之城》的文章在开篇即称:“成都正在上升成为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明星城市。”
政策要让创业者感受到:成都既是一个可以承载梦想、实现理想的激情之地,也是一个有家一样温暖、有许多朋友相伴的温馨之地
一系列务实的决策,吸引了一大批创业青年,他们在成都高新区演绎着各种创业的传奇故事。
在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公布的今年4月份收入最高的全球100家App开发者名单中,中国有8个团队上榜。其中,成都尼毕鲁科技有限公司以113万美元的成绩排行第30名,在中国企业中排名第一。另一家来自成都的开发者工作室蓝航科技(LV1)在中国企业中名列第三。
另外两款在海内外广受欢迎的应用软件Camera360和“好照片”也都出自成都高新区企业之手。成都品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手机拍照分享软件Camera360,曾在苹果应用商店全美免费软件总榜位列第7,这一成绩一度超过了热门游戏《愤怒的小鸟》。成都恒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摄影应用“好照片”iPhone版,在今年5月上线便超过国内外所有摄影应用,问鼎App Store中国区工具类免费榜首。
此外,热门工具应用海豚浏览器今年4月在成都成立研发中心,6月25日,其全球总部入驻成都高新区。
2012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在已建成的以7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骨干的26家孵化器群体基础上,又新增孵化面积10万平方米,使孵化总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近3000家,目前孵化器数量和面积在全国高新区中仅次于中关村。
其中,移动互联创业大厦是成都高新区打造的移动互联网专业孵化器,8月份完成装修,目前已有30余家优质移动互联网企业入驻。
“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让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感受到成都既是一个可以承载梦想、实现理想的激情之地,也是一个有家一样温暖、有许多朋友相伴的温馨之地。”成都高新区软件推进办公室主任尹朝银说。
在成都推出上述政策之后,有业内人士评论,出台移动互联网产业专项政策,在国内属于首次,而扶持力度之大亦属鲜见。该政策的实施,使移动互联网创业团队可以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创业,这不仅对成都本地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带来推动,亦将对全国移动互联网乃至IT产业格局带来影响。
尹朝银说,《政策》的主要着力点有三个:一是激发和支持移动互联网领域创新创业,在大力引进外来团队、项目和人才的同时,激励本土企业创新发展;二是在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人才和金融方面,给予移动互联网企业更大力度的支持;三是在公共服务平台、载体建设和行业交流方面,营造适宜移动互联网企业发展的软硬环境。
“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我们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比今天好。但在中国,未来一定比今天好”
出差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你能在10秒内选择一个靠谱的酒店并火速预订吗?一款名叫“酒店达人”的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软件就能做到——它是国内首个使用地图模式进行查询的酒店类应用,该应用的iPhone版上线一周后,即登App store旅游类应用排行榜的第一名。
这款软件诞生于成都高新区,“主人”是成都移花互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它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兼首席执行官——刘张博,今年不过30岁。凭借“酒店达人”,移花互动公司也成为了李开复创新工场在成都唯一的投资对象。不过,去北京孵化半年后,刘张博还是将团队带回了成都的“家”。
说起重返成都的选择,刘张博用了5个字评价成都的创业条件:沉稳而安全。他说,成都没有北京、上海等地竞争过于白热化甚至会产生浮躁之风的氛围,这里既能激发人努力工作,又能让人沉下心来做产品。
刘张博的选择不是个案,他的想法和很多来成都创业的年轻人的想法出奇地一致。
查理,一位来自美国华盛顿的年轻人,现在是成都尼毕鲁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意总监。2005年他还在日本东京的时候,一位朋友在成都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一定要来成都看看,于是他就来了。成都是他到达中国的第一站。
“这就是缘分吧。”查理用中文形容多年前的那次选择。7年后的今天,他总结说:成都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它有大城市的机会,也有小城市的感觉”。
事实上,有很多人是从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发达城市转战到成都的。有的人最初的想法甚至是消极的:“北京的竞争太激烈了,我们是撤退到成都的。”
但他们很快发现,自己的选择不是撤退,而是一种积极的选择。因为成都这座著名的休闲城市,正在崛起为一座充满激情的创业城市。成都高新区似乎已经改变了人们对西部的印象。
“成都人在乎自己的内心感受,不容易在追逐中迷失。人生的选择余地多。 成都可以满足一个现代人的全方位需求。”成都高新区下属天府软件园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婷婷说,“对成都人来说,没觉得创业是一件破釜沉舟的事情。用同样的资金,在北京允许你失败1次,在成都可能允许你失败10次。”
这一观点跟创业者的切身感受是一致的。一位从成都走出去闯荡又折回来的年轻创业者总结自己的经历后反问道:创业的成功率本来就不高,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弄得很苦呢?
如今有了多年的创业经历后,这位生在成都的年轻人说:创业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在成都,查理学会了喝茶,竹叶青是他的最爱。“喝茶比较适合中国的环境,而且茶比咖啡健康多啦。”
更重要的是,他在这里找到了创业的乐趣。下班之后,他会跑到成都美食聚集地跟朋友派对,或者去泡吧。但这些并不耽误他创业的正事,更不影响公司产品在网上的热卖。
这座城市在产业崛起的进程中,正在改变人们对四川、对西部,甚至世界对中国的感官认识。于是有人提问,为什么是成都?
事实上,这很难用几句话来描述和概括。甚至,在成都高新区的几千家创业企业,恐怕也没人认真去追问过,包括美国人查理在内。他只知道,“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我们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比今天好。但在中国,未来一定比今天好”。
(王鑫昕 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