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1月0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中国车手培养体系远未成型——

机遇和运气让马青骅成为F1车手

本报记者 慈鑫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1月08日   08 版)

    25岁的马青骅成为中国第一位F1车队正式车手,如同9年前中国第一次举办F1比赛一样,马青骅正式跻身F1车手行列,再次让这项“烧钱”的运动吸引了很多国人的关注。马青骅为中国赛车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但他的成功可以被复制吗?

    “马青骅的成功首先来自其个人的努力和天赋,但也与机遇和运气有很大关系。”《F1速报》杂志总监制叶飞今天向记者表示。这个机遇与运气就是西班牙HRT车队正好希望选用一名中国车手以开拓中国市场,在可选的中国车手中,马青骅被车队相中。如果没有HRT车队筹划开拓中国市场的机遇,马青骅可能仍和其他中国年轻车手一样,虽然以成为F1车手为理想,却不知是否有实现理想的一天。

    “马青骅的成功对中国年轻车手是一个激励。”叶飞表示,“在中国,这些年来始终有一批孩子在家庭的支持下往F1车手方向努力。有了第一个成功的人,至少证明这条路不是走不通的。”

    中国第一次举办F1比赛和诞生第一位正式车手都是中国赛车运动历史上的大事,但后者的难度远比前者大得多。叶飞表示,因为举办F1比赛主要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有关,而诞生一名F1车手却与一个国家的赛车文化和人才培养体系等“软实力”有着直接关系。

    如果抛开马青骅的机遇和运气不说,中国实际上还不具备培养出F1车手的土壤。“相比起欧美赛车运动发达国家,我们的车手培养体系仍很不健全。”叶飞表示,“赛车运动是一项极其昂贵的运动,一个孩子从玩卡丁车起步到最终踏入F1车坛,家庭所能负担的费用通常只限于孩子培养的初期,其余阶段的费用主要依靠赞助商或相关企业承担。”

    在欧美国家,工薪阶层的子弟也有可能成为F1车手,就是因为其车手培养体系非常健全。但在中国,只有家境非常富裕的孩子才能走上赛车这条路。“赞助商在车手培养体系中非常关键,他们承担着一名年轻车手在成名之前的绝大多数培养费用。”叶飞说,“不过,中国的企业目前更愿意将资金投在已成名的车手身上,他们要的是立竿见影的短期效益,这与中国的赛车文化基础依然十分薄弱有关。”

    缺少了赞助商,即使是富裕家庭子弟也要量力而行。叶飞介绍,“F1车手在培养后期,每年参赛和训练的花费就需要数百万欧元。目前除极个别获得了欧洲赞助商资助的中国车手外,其他人全是在依赖家庭支持。”

    “随着F1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或许有更多企业会关注车手培养这个环节。”叶飞表示,“很多年轻车手的成长需要一个更为健全的车手培养体系做依托。”

    本报北京11月7日电

分享到:
不摆“庆功宴” 常开“清醒会”
北京:2012年为务工青年放映百场电影
团情微讯
探寻运动员权益保障进步空间
机遇和运气让马青骅成为F1车手
阿里纳斯无限接近上海男篮
美媒称雷霆找回自我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