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永远在路上

——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图片展侧记

璩静 杨荣荣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1月10日   02 版)

    自10月18日以来,以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主题的300多幅图片在国家博物馆展出。这些生动精彩、震撼心灵的图片不仅记录了众多记者的丰富实践、展现了“躬行大地、人民至上”的主题,也告诉人们,当代中国新闻人已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他们见证历史、记录时代,永远在路上。

    图片展通过“践行宗旨  心系人民”、“深入基层  不负使命”、“新风扑面  精品迭出”、“春风化雨  感动社会”四个部分展现了“走转改”活动开展一年来的难忘历程,生动再现了新闻工作者深入第一现场的各种场景。赴边疆、上高原、下矿井、进社区、访农家,他们是历史见证者、时代瞭望者,更是当下的参与者。

    图片展中,有一张图片很多人都不陌生,这就是《皮里村蹲点日记,大手牵小手共闯上学路》。孩子们为了去县里上学走在悬崖峭壁上,和孩子们一起艰难攀爬的人中就有满身尘土的中央电视台记者何盈。

    2011年夏天,何盈和同事与新疆叶尔羌河上游的皮里村塔吉克族孩子们一起踏上了上学路。他们滑索道、走峭壁,绕过悬崖、趟过险滩,历时9天时间到达了目的地。节目播出后,引起极大社会反响。观众不仅看到了边疆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现状,也感受到了皮里村人的乐观、乡干部的敬业,认识到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中国。节目播出后,皮里村到县里的道路情况已经大大改善。

    若要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前提就是不断走进和了解,不断转变和锤炼采访作风。优良采访作风的首要一点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现场、深入群众,以保证采访的真实性、准确性,向公众传递可靠有效的信息。

    人民日报社记者与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拉玛底村村民一起“溜索”过江、新华社记者冒着严寒在遭受特大雪灾的西藏日喀则地区采访、解放军报记者与巡诊医护人员一起翻越西藏林芝多雄拉山口、经济日报记者乘坐农民工专列采访农民工、中国日报记者在北京箭扣长城与消防队员一起拉练、解放日报记者为90岁的老人近20年照顾瘫儿而感动、南京晨报记者凌晨与环卫工人同劳动……一年来,全国新闻工作者职业操守和专业精神在“走转改”活动中得到了历练,精神受到洗礼、境界得到提升、作风得到锤炼,引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图片展上,中国新闻奖获奖者、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主任牟维宁接受采访说:“记者用脚实实在在走基层,发现老百姓最迫切的问题。”“脚踏实地的采访作风是我们的职业之本,也是新闻之所以能获得百姓认可的保障。”中国新闻奖获奖者、南方日报记者林旭娜感慨道。

    一张张记者证、采访证、媒体证,每张都记载着一段刻骨铭心的社会进程。而人迹罕至的罗布泊、西南边陲的傣族农家、风雨交加的台风前沿更让新闻工作者认识到,到新闻第一线才能真正了解百姓的生活状态、感悟社会真谛。

    11月8日,我国迎来了第十三个记者节。在这个不放假的节日,无数新闻工作者仍像往常一样,忙碌在采访路上、演播厅里、编辑案头。他们诠释媒体“桥梁”角色,记录时代进退起伏,他们传播信息、凝聚力量,日夜行走在路上。

    据新华社电

分享到:
党的十八大举行第一场记者招待会
国际社会积极评价十八大报告
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与荣耀既是权利也是责任
永远在路上
河北:消防安保集中夜查行动全面展开
常州:“智慧消防”零距离服务群众
青春飞扬雪峰山
56次提及“改革”:汇成全党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