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在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举办的“学生全面发展与社团建设”论坛上,嘉宾正在就学生社团的利与弊进行辩论。
本报记者 谢湘摄
“高职院校一定要大力发展学生社团吗?”
“社团一定要与专业相关吗?”
“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社团活动的时间发生冲突应该优先保证哪一个?”
……
11月3日上午,在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博学楼C区207教室举行的“学生全面发展与社团建设”论坛,台上8位嘉宾面对主持人一次次抛出的问题,观点完全对立的两派,舌枪唇剑,各不相让;台下数百“听众”激情参与,但每次举牌投票的结果,赞同与反对者几乎都是一半对一半,难分胜负。
显然,以学生为中心,围绕高等职业教育服务青年成长发展这一主题而召开的“第五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示会”,选择“社团建设与学生成长” 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问题抓得很准。
事实上,对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者,就是学生自己。
职业院校不应仅是学技能的地方
“有谁能够告诉我,你们现已毕业在一线岗位上工作的职业院校学生,能够升任到管理者岗位的人数有多少?”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叶鉴铭院长在另一场“成长导师,职业翘楚”论坛担任主持人。当他拿着话筒环顾左右向阶梯教室黑压压的与会者发问时,现场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回答。
“中国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定位还是比较低,缺乏发展的观念”。香港职业训练局高等科技教育学院副院长、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荣誉院长潘秉匡注意到,目前,中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目标明确但内容单一,重视专业课的训练,比较忽略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
“譬如,如果再加一点管理学的课程,学生后来的发展可能会很不一样。其实,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二者之间只有一点点的距离。”他说。
对学生的成长缺乏发展的观念,是现实教育环境中非常普遍的现象。有人认为,到职业院校就读的多数是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的“两难”学生,通过职业教育能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找到一个饭碗,已是“善莫大焉”。老老实实在本职岗位上待着就行了,还想奢望什么?
永不满足现状,向往并追求更高的目标,这是年轻人的特性。厦门大学一女大学生曾创办过一个从事文化补习、礼仪培训的夜校,没想到前来报名的打工妹人数众多,“最大的动力来自她们每个人都怀有一个梦想:希望做一个文员”。
来自一线的追踪调查也表明,高职学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也普遍强于中职学生。
处在青春期的年轻人,自我认识、自我发现在一段时间内会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和其他类型的学校一样,职业院校同样不适宜搞一榜定终身、一个专业定终身,帮助学生发掘潜质,全面发展,成就梦想是职业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而学生社团无疑是帮助学生提升素质最好的舞台。
学生社团的作用课堂不可替代
对学生社团积极作用持有保留看法的多是学校、院系负责教务管理的同志。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学生花在社团上的时间太多,会直接影响学生上课的质量。再说,关于团队合作等一些提高学生素质的培训要求,已整体纳入到课程设计里了,没有必要再单搞一套。
在老师眼中,学习主要是课堂的学习、专业的学习。有些老师甚至语重心长地说:大学几年稍纵即逝,时间很宝贵啊!
但学生并不这样看。他们认为,社团活动与专业学习可以有关,也可以无关。专业学习只是整个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人生的全部。他们实际所期盼的学习空间和内容比专业学习要广泛得多。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专设的网页上,按“我的老师”、“我的校园”、“我的爱心”、“我的作业”、“我的社团”的不同主题,展示了学生制作的大批展板、视频作品。
在“我的社团”,同学们用视频镜头录下了缤纷社团的绚丽色彩,记载了一个个学生的成长故事。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几个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创办了一家“宠物美容院”。不长的时间,月营业额便达到了2万元。学生经理王天涛说:“在这里,我们不仅渐渐弄明白了宠物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懂得了人与人如何沟通。”现在,在这个社团,“少数服从多数”成了谁也不能动摇的议事规则。
——刘畅是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女生。入学之初,性格内向的她看到同寝室室友热情地参加学校模特队活动,心里很羡慕。后来在同学的鼓励下,她也报名参加了模特队。在和同龄女孩儿一起进行形体、仪表训练的日子里,她逐渐克服了胆怯的心理,登上了“梦想的舞台”,实现了成功的我,自信的我。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一名男生,入学后不久便失去了方向感。踌躇苦闷之时,他参加了学院的计算机学会。在这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上,他一举获得了攒机大赛第一名,以后又带领其他同学成功创办了中国大学生工作网。在这里,他找回了成功的感觉和前进的动力。
……
有同学说,学生社团,是为梦想搭就的舞台。通过社团活动,我们找到了兴趣、发现了自我,同时也收获了成长的幸福和快乐: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了交往能力和协调能力;增强了自信,强化了责任意识;培养了爱心,积累了经验……这些东西不是课堂上所能学到的。
社团活动已成为90后生活方式
获得本次展示会“最具人气社团”奖第一名的是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五月学社”。
5年前,“五月学社”伴着“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这首青春之歌宣告诞生。5年时间里,“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社团,青春之校园”为宗旨的“五月学社”活力四射——
他们在校组织了一系列大赛:T恤文化设计、陶艺文化设计、“I show 我绣”校园十字绣大赛……学社成员参与科研项目,撰写“浅谈手绘墙艺术”等科研论文,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测绘、建筑设计等服务区域建设、新农村建设;开发的适应学生需要的生活用品——笔记本电脑床上搁置器,创造了产品价值,学习企业的运营模式。
如今,“五月学社”已经拥有了200多名成员,其规模不亚于一个中小型公司。而他们社长、90后的刘成现在拥有了一个新头衔:刘总。
学生社团已经成为90后高职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
麦可思所做的一份关于“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比例及满意度”的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有76%的同学参加过社团活动。涉及的方面有社会实践类、体育户外类、表演艺术类、文化艺术类、学术科技类 、社交联谊类,等等。这些参加社团活动的同学,每天至少花费半小时在自己热爱的活动上,最多的时候甚至长达10小时。
“一是有兴趣,二是有意义,这是90后高职学生热衷社团活动重要的心理原因”。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牛晓艳在《对高职社团组织发展的思考》中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她建议学校社团管理部门对学生社团一定要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黑龙江职业学院院长赵继会还发现,学生社团是从学生兴趣出发的组织,不仅是张扬个性发展的新平台,还是“成就职业”的新途径。他主张把学生社团建设纳入到学校管理体系中来。学校每年投入50万元的经费,支持学生的社团活动。
“缤纷社团、青春高职”的天蓝色会旗,悬挂在“第五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示会”的主会场、展厅和论坛。通过高职院校社团展示与交流、论坛与现场社团活动以及给各具风采的学生社团颁奖,这次展示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让更多的高职院校认识到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高职院校重视、扶持社团发展,把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全面成长紧密结合起来。
青春作伴好成才。正如今天的一首歌所唱:“我们一起努力,我们永远珍惜,成长岁月里;我们是团结的集体,相信我们会创造奇迹”。
本报记者 谢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