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软实力

本报记者 付雁南 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1月12日   01 版)

11月11日,十八大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4名十八大代表共同介绍文化体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情况,并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本报记者 刘占坤摄

    11日,在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整整一个月后,来自国内外的记者在十八大新闻中心关注中国的“文化”议题。

    当天的记者招待会上,面对“文化体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题,台下的记者们更加关注的,是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文化“软实力”。

    一位丹麦记者在几次举手后终于得到了提问机会。“对于世界其他各国的人民来说,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并没有像国内那么大。”他说,“在未来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需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扩大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在此之前,来自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的4位十八大代表,分别介绍了中国文化改革、文化发展的成就。十八大代表、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说,过去10年,中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顺利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组公开的数据是,2011年,中国图书出版37万种,年产电视剧1.5万集,年产电影558部、票房131亿元。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电视剧产量更是居世界首位。而在一个月前的法兰克福书展上曾经掀起过一股“莫言热”,这位“新科诺奖得主”的所有展台,“都被记者和观众挤得满满的”。

    但不可否认,想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还有一段漫长的路,尚需更多更大的努力。

    面对丹麦记者的提问,十八大代表、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详细介绍了中国与149个国家签订的文化协定,以及文化年、文化节、艺术家交流、专题文化展示等一系列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当然,整个交流过程当中我们还有‘文化逆差’,这也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来扩大我们交流的渠道、规模、形式、内容,真正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五千年积淀非常深的优秀文化。”赵少华说。

    事实上,就在这场记者招待会举行当天,十八大新闻中心还专门组织来自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记者,参观了位于北京老城区的五道营胡同——公开的资料显示,那里正在建设一条传统的“民俗文化街”。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中国文化领域“软实力”的发展,也被提升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2007年,“软实力”第一次被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而在今年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参会代表们在不同场合谈及文化话题。十八大代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陈彦在自己的代表手记中写道:“急功近利、粗制滥造只能让文化生态屡遭风霜……文化建设需要责任情怀、需要精神定力。”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代表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应当向世界“平心静气地呈现中国文化”。

    “……在比较中呈现差异,在语言的载体中呈现价值观,在生活方式的传递上去耳濡目染,这对我们的文化走出去应该是有所帮助的。”于丹说。

    一个月前,当莫言获诺奖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将其视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某种标志。印尼《星洲日报》发表评论称,莫言获奖是中华文化软实力走向世界的象征;新加坡《联合早报》则称,莫言能够给中国的文化发展带来借鉴,“莫言的得奖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鼓舞,更是其文化发展模式的重要参照”。

    11日的记者招待会当天,莫言为领奖特意订做燕尾服、学跳舞的新闻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而在十八大新闻中心的会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成了热门话题。十八大代表、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十八大后要“增强电影的创造活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电影生产力”;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副署长蒋建国代表也表示,“要大力繁荣新闻出版产品的创作生产”。

    当赵少华回答完丹麦记者的提问后,坐在她旁边的孙志军接过话头说,自己想“再补充几点”。

    “中国文化走出去,应该说是希望让世界各国更多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进而使中国共同参与世界的和平发展。”他在随后的回答中说,“我们希望让世界各国能够了解一个真实的、积极发展的、倡导世界和平的中国。”

    本报北京11月11日电

本报记者 付雁南 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11月12日 01 版

从十八大看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软实力
权利公平 机会公平 规则公平
党的十八大各代表团继续举行分组会议
“法治思维”首次写入报告
长城润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