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一千三百条提问:网聚司法公正

本报记者 付雁南 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1月14日   01 版)

    13日一场关于“司法公正”的网络访谈,吸引了超过1300名网友的踊跃参加。

    在网络直播的论坛里,有人提问“如何加强对法官的监督”,有人关心“检察院如何发挥职能”,还有人略带质疑地提出:“中国当下的现实中,如何避免其他因素干扰司法公正?” 

    “社会各界对司法公正非常关注,这是正常的。”参加访谈的十八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说,“我和各位网友一样很关注司法是否公正。”

    在整场网络访谈中,沈德咏用一组数字展现了中国的司法现状。2011年,全国四级法院一年办理的各类案件是1200多万件,诉讼案件的一审服判息诉率达到90.6%,二审服判息诉率达到98.99%。不过,他同时也承认,个别案件的错判依然存在,一些法官、法警和工作人员司法行为不规范、作风不端正、言行不友善,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与专业人士常常提及的“程序正义”等专业问题相比,司法公正是一个更加贴近社会大众生活权益的词语。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这种表述被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具体指标。

    许多代表在各个场合都谈及“公正”的话题。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宋鱼水代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正是一种刚性文化,也是一种正气文化,“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识和探索的过程”。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应勇则更看重司法改革的作用。他认为,从最高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到量刑规范化,中国的司法改革始终紧紧抓住了“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

    与此同时,维护司法公正的多种新举措也在各地不断尝试。

    就在这场网络访谈举行的当天,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刚刚在自己的微博公共账号上完成了新一次的庭审直播。超过4万名粉丝能够直接点击观看庭审现场的视频,并且查阅诉讼双方的争议焦点。甚至,这个由省高院开设的账号,还专门解释了开庭地点的选择原因:“‘行政首长出庭制’已经试行,但覆盖面还不够。为了使领导干部对行政审判有直观认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因此在广东省委党校开庭。”

    此前两天,十八大代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郑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网络上的公开交流只是一种形式。

    “关键是要实现司法公正,这才是法院乃至法官追求的根本所在。”他说。

    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卫东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保障。”他引用十八大报告中的表述认为,一切司法改革都离不开“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在今天的网络访谈中,两位来自中国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负责人先后讲述了自己确保司法公正的努力。

    沈德咏说,对于最高法院而言,确保司法公正需要正确的司法理念、制度机制的保证,以及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同为十八大代表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胡泽君在回答另一个网友提问时表示,要加强监督、坚决查处职务犯罪行为,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维护司法公正。

    当访谈活动步入尾声时,沈德咏突然谈起了60岁的河南农民赵作海。

    2002年,赵作海被河南商丘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8年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认定赵作海故意杀人案系一起错案,宣告赵作海无罪。入狱8年的赵作海重见天日,并且获得国家赔偿及生活困难补助共计65万元。

    沈德咏将赵作海与发生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的两个类似案例并列,用来回答记者关于“个别司法不公案件”的问题。“中外冤假错案都难以完全避免。”他说,“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错案的发生,我们国家从诉讼制度的设计到司法工作机制,都为司法公正提供了必要的和有效的保障。”

    这位中国一级大法官呼吁全社会对中国司法要抱有“基本的自信”。“我们不回避矛盾,不回避问题。”沈德咏说,“希望大家相信中国的司法公正,理性、平和、客观地看待中国司法。”  

    本报北京11月13日电

本报记者 付雁南 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11月14日 01 版

党的十八大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共奔锦绣前程 同创复兴伟业
一千三百条提问:网聚司法公正
教育公平
党章修改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党员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