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外军透视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中的日本角色

王鹏 邵丹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1月16日   09 版)

    近日,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主权之争降至冰点。日本政府不负责任的言行是造成这一问题持续升温的直接原因,但美国口头中立和行动偏袒日方的态度也或明或暗起着一定的作用。从更深层次看,日美两国之间越来越深的同盟关系,以及美国实行的重返亚太战略都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历史与现实中的“铁杆”盟友

    日美同盟源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日本列岛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上,在西方学者眼中,日本扼守着东北亚陆权国家通向太平洋的重要通道,是抵御陆权国家东扩的桥头堡。

    在现代地缘政治中,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是第一岛链的组成部分,其北海道、本州岛、小笠原群岛又是第二岛链的组成部分。因此,作为西太平洋地区举足轻重的一颗“棋子”,日本天然地成为西太平洋地区陆权与海权国家对抗的焦点。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因“脱亚入欧”战略取向所形成的侵略本性,造成了其与亚洲邻国地缘政治关系的长期紧张,也使日本倾向于同域外的强国结盟。日本从近代开始先后缔结了日英同盟、日俄协约和德意日三国同盟。三次结盟的共同特点是都与欧美强国结盟,而与亚洲国家为敌。

    东亚地缘政治环境、日本地缘战略取向、日本国力的结构性缺陷和日本文化的亲欧美倾向等多种因素,使日本成为亚洲最具对外结盟“偏好”的国家。而从二战结束后保持至今的日美同盟,也是这种政治传统的延续。

    日本对美战略地位重要性的体现始于冷战,尤其是朝鲜战争的爆发,凸现出了日本对美全球战略在亚太地区的支撑作用。日本则是出于重建的需要确定了自己“亲美”的战略取向。1951年,美日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日美同盟的序幕就此拉开。美国不但承担了日本的安全与防务,更是将其作为在亚洲地区对抗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一翼。

    1960年1月19日,美日重新签订了《日美共同合作与安全保障条约》,日本地位被抬升至“同盟”,开始分担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防务责任,两国正式联手对抗苏联。日本此时对自身的定位也逐渐明晰,由最初的被动依靠美国逐步向主动投靠美国转变,甚至提出充当西太平洋的“反共防波堤”。上世纪80年代初进一步提出成为防止苏联向西太平洋扩张的“不沉的航空母舰”。

    苏联解体后,日美同盟关系一度进入“漂流”状态。但在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面对中国的迅速发展,两国又一次找到了新的共同目标——遏制中国。1996年4月17日,美日签订《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明确日美同盟的新作用是共同保卫日本和应付日本周边事态。

    从日美同盟形成的历史可以看出,这种同盟是建立在稳固的双向需求基础上,两国属于相互利用的共同体。而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中,这种需求就更为强烈了。

    从全球战略环境来看,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大大削弱了美国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和控制权,迫使美国将战略重心由欧洲转向亚太地区。2011年,美国开始高调提出重返亚太战略,其主导亚太、应对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日本正是这一重心转移最佳的落脚点,美国需要日本助其顺利完成新的战略部署。

    同时,日本面对的现实环境也需要稳固的日美同盟作其强大的后盾。除了与中国的钓鱼岛主权之争,日本当前还面临着日俄北方四岛、日韩独岛等诸多主权争端。仅凭一己之力,日本难以应对。正是有了美国这个“靠山”,日本才能以“自卫”为名不断扩军增容,在近年的岛屿问题处理上态度也日趋强硬。

    曾在今年4月至7月担任日本防卫大臣助理的日本帝京大学教授,也是自民党国家战略本部成员的志方俊之在其撰写的《日本的国家安全战略》一文中对日美同盟的地位和方式有着透彻的分析。他认为,“日本的国家安全保障应以日美安全保障为基石,日本应发展以美日防务合作为前提的自卫力量,追求美军为矛、自卫队为盾的责任分担,认清驻日美军起着维护亚太地区稳定与繁荣的作用,支援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前沿部署。” 

    长期以来,驻日美军虽然因个别官兵军纪败坏在日本民众心目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并招致日本民众强烈反对,甚至连日本地方政府也时不时在驻日美军基地搬迁和建设问题上表达强硬态度。但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些话题的炒作更多属于日本民族情绪的宣泄和释放,一旦触及日美同盟的根本利益,这些就都不是问题了。

    苦心经营的驻日美军基地

    美国对日本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最集中和具体的体现就是战后驻日美军基地的建设。

    经过长期苦心经营,美军在亚太地区构建了以东北亚基地群、东南亚基地群、关岛基地群和澳大利亚基地群4大基地群为支撑的军事基地体系。其中,东北亚基地群最为重要,而东北亚基地群又以驻日美军基地为主体。

    从总体上看,驻日美军基地不但数量多、功能全,而且部署的兵力规模大、作战能力强。2011年年底美国防部公布的《2011年度基地结构报告》显示,驻日美军有空军基地35个、海军基地38个、海军陆战队基地21个、陆军基地15个,基地总数为109个。其中,起骨干支撑作用的大中型基地有14个,最具代表性的包括:部署“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的横须贺海军基地、部署V-22“鱼鹰”的普天间陆战队基地、可部署F-22“猛禽”的嘉手纳空军基地。

    以形成体系的驻日美军基地为依托,美日的军事合作也越来越实。1997年9月,两国重新修改了《防卫合作指针》,提出美日“平时合作、日本有事时合作和发生周边事态时合作”的三大合作机制。其军事合作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两国共同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这也是宣示两国密切同盟关系的最佳方式。

    美日联合军事演习始于20世纪50年代,演习的类型和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多,到现在已增至16种之多。如代号“山樱”、“北风”和“东方盾牌”的美陆军和日陆上自卫队联合演习,代号“森林之光”、“铁拳”的美海军陆战队与日陆上自卫队联合演习,代号“对抗北方”的美空军与日航空自卫队联合防空演习,代号“利剑”的美日联合演习。这些演习在内容上既有指挥所图上演练、计算机模拟推演,也有实兵对抗。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美日联合演习课目的进攻性越来越强、演习范围越来越广,针对中国的指向性也越来越明确。

    近日备受关注的美日联合演习就是年度例行的“利剑”演习,演习内容包括两栖登陆、空中远程对海攻击、防空压制等现代登陆作战课目。此系列演习的目的是加强美日对“西南诸岛”的攻防,向外界释放了日本在“视为必要”的情况下可能使用武力解决岛屿争端的危险信号。

    “空海一体战”中的日本角色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准备方向和预设作战对象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日本从昔日遏制苏联的次要战场转变为今日遏制中国的主要战场,对美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得以大幅度提升。

    2007年,美国兰德公司曾发布过一份名为《中国的反进入战略及其对美国影响》的报告,将中国视为未来妨碍美国在亚太地区利益的主要对手。2010年5月18日,美“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在国会高调推出酝酿已久的“空海一体战”理论。2011年8月,美国正式组建“空海一体战”办公室,该理论成为美军在亚太地区进行战争准备的指导思想。美军拿出了冷战时期以“空地一体战”理论对抗苏联的劲头来应对中国,而日本这一次在其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在“空海一体战”理论中,日本被赋予了两项重要职责:一是抗打,即扛住来自中国的“第一击”,并且要保存尽可能多的有生力量;二是反击,即作为美军实施大规模海空反攻的前进基地。总揽美日近些年在日本本土进行的军事建设,不难看出美日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加强了在太空、空中和海上的战场建设。

    空间战场建设是近年日美关注的重点,被视作未来两国实施反导作战的基础。自2006年美国在日本北部地区的日本航空自卫队车力基地部署第一部探测距离达6000公里的AN/TPY-2 X波段导弹预警雷达后,美日两国还要在日本南部地区为第二部该型雷达选址部署,以增强日本预防弹道导弹的能力,将日本打造成反导的第一道防线。

    在空中战场建设中,美军驻冲绳嘉手纳基地一直是其在本土以外快速反应作战能力最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空军基地,也是美海军重要的航空站。该基地机场最多可容纳100架飞机,美军战机从这里出发不到20分钟即可飞抵中国大陆。

    自2007年以来,美军多次将F-22“猛禽”战机“临时部署”于该基地,以展现其对日本防务承担的责任。而“临时部署”的方法也用心良苦,既是为了让“猛禽”熟悉战场环境和保持基地对该型机的保障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避免将这一最为宝贵的战斗资源置于可能“威胁”之下的防护措施。

    对于海上战场的建设,美国虽然在日本已有佐世保、横须贺和白滩等大型港口,足以满足航空母舰、核潜艇等各型舰艇日常保障的需要,但在2012年1月,根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美国海军又将日本秋田、新、下关、博多、长崎等6个港口定位为“重要港口”,以作为后勤补给和发起攻击的据点。

    之所以确定这些“动员港”,意在弥补当前海军基地布局的缺陷,以免支撑太平洋美海军作战的“重心”过重且数量太少而易遭打击,形成冗余度更大、生存能力更强的海军港口基地体系。同时,日美还要以P-3C反潜巡逻机、新型声呐和近程鱼雷构筑“亚太反潜链”,专门用于对抗中朝潜艇。

    总的来看,近年美日战场建设和军事准备有两个特点极为突出:一是针对东亚大陆的目的性很强。明为应对朝鲜威胁,实则与中国较劲;二是为大规模海空战争做准备的意图很明显。按照“空海一体战”的思路,美国必须要以强大的海空力量全面压制中国以常规导弹部队、一体化防空系统为代表的“反进入”力量,才能在军事对抗中取胜。

    钓鱼岛之争与日美同盟

    此次中日钓鱼岛之争持续升温,美国的立场对日本很重要,这也是对日美同盟关系的一次考验。

    美国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值得玩味。一方面,美国宣布采取“不持特定立场”的“中立”态度;另一方面美国又对日本单方面取消“利剑”演习的夺岛内容,以避免刺激中国的做法表示不满。这实际上表明了美国态度的两面性,既不愿意站在前台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但也不愿意中日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能够息事宁人。

    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钓鱼岛本身是日本的利益而非美国的利益;二是钓鱼岛问题从日本的角度讲是主权归属问题,而在美国看来,钓鱼岛的位置则与封堵中国的海上岛链密切相关,失去这一环节无疑是在链条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从地缘战略的角度考虑,美国当然不愿意让钓鱼岛归于中国。因此,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虽然口头中立,但在行动上毫无疑问支持和偏袒日本。

    10月29日,印美日第三轮三边会谈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美国副国务卿威廉·伯恩斯在会谈之前就曾表示,“近来在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出现的摩擦清楚地提醒我们,民族主义正在迅速抬头”。三方的接触有助于“密切注意该地区的不良趋势”。不言而喻,这就是美国的一种表态。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国之所以在一开始就以默许的态度静观日本将钓鱼岛问题由发酵至爆发,再到持续升温,目的在于让日本民众真切体会一下来自中国的“威胁”,这样日本民众才会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美军驻日的必要性。

    11月9日,日本共同社报道,日美两国政府磋商于12月修改1997年修订的日美防务指针,内容将以强化冲绳西南诸岛附近的警戒监视活动的“动态防卫合作”为主,重点把中国因素考虑在内。不难看出,日本对于钓鱼岛问题的解决仍寄希望于日美军事同盟的加强上。这种思路和做法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争端,只会进一步加深矛盾和恶化局势。

    今天的钓鱼岛问题实际上不但已经成为日本强化日美军事同盟的借口,也成为了美国加速实行重返亚洲战略的一个着力点。而对于中日两国之间历史遗留下来的这个难题,妥善解决的关键在于双方的诚意与理解,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作者单位:空军工程大学、空军指挥学院)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中的日本角色
第一现场
第六代战机发动机已经发动
空军装备密集更新的背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