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些人能抓住别人的注意力,并招大家喜欢。似乎他们身上总有种能超越其他人的“魔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人魅力”。但何为魅力?这个词源于希腊语,意为 “自由给予的关爱”或“优雅的礼物”。
在幼儿园里,总有些孩子看起来比其他孩子更惹人爱。这多不公平!但这种“惹人爱”的特质,究竟是基因或“上帝的礼物”,还是通过某种方式培养起来的?在那些林林总总的管理学理论中,有没有哪个类似于“魅力管理”?
当心,我们可别期望过高,因为有些天然的魅力、气质或惹人爱的能力,是无法学到的。这是一种燃自内心的火焰,能天然地感染他人而毋须做什么特别努力。很少人拥有它。
但我们翻开百科全书会发现,将自身的魅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是可以实现的。这是一种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由尊重而产生的吸引力,并和自己的个性相一致。它基于一些原则、价值观,以及某些基本条件,如社交能力、开放性、稳定性。
德国《明镜》周刊曾用8页纸的篇幅来探究,魅力是否能学得到。答案很清晰:可以。他们引用了奥莉维亚·福克斯·卡巴内的观点。她在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都开设了有关个人魅力的课程,并为世界500强企业进行魅力指导。
在一次《经济学人》杂志对她的访谈中,她说,其实是“绝望”让她对魅力产生了兴趣。青少年时期的她,在社交方面如此“无能和笨拙”,以至于她意识到,自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自我孤立起来,要么试着“玩儿转”魅力这东西。
在《魅力神话》一书中,奥莉维亚写道,“加强魅力其实很简单,就是给人留下‘强有力,却暖意融融’的印象。”
此外,存在感也很重要。当你身处某个群体时,需要与周围人交流,并让大家感觉到:你是存在的,这一刻你完全和他们在一起。无论你现在正读高中、上大学或是已经工作,你都可以马上开始尝试这么做。表现出你对他人的兴趣,说话或微笑时眼睛看着他们。我和我丈夫觉得,很多中国人都对我们展现出了很大的热情,这让我们感到愉快。如果有人也让你感到愉快,这便是他的魅力所在了。
如果恰恰相反,你让别人感到不快,那么就会有消极结果。不停的哀诉和抱怨是阻挡魅力发展的大障碍。我们都会有一时的伤心和愤怒,但它必须得有个终止。还有很多事必须去做:教育体制下考试的压力、老师的要求、家长的期望、进入好大学的竞争。当然,从青少年过渡到成人,这本身并不容易。你越能战胜消极情绪,你有魅力的机会就越大。问问自己:我愿意将时间花在不断抱怨的人身上,还是花在展现出积极态度的人身上。
如果你在培养乐观情绪上有问题,也许我能帮你:我属于焦虑型的人,所以我在床边和案头贴了张纸,上写:“记下感到消极的次数,将消极变为积极。”这真的管用!积极情绪带来的,并不只是让你拥有“在人前亮出自己”的那种魅力,还有助于你生命的内在品质,去发现对你真正重要的生命意义所在。
问问自己,是否你为自己做的一切,都顺应了你的性格。运用你的个人优势,让魅力与你的个人风格相融合。不同情况下,做法也不同,获得老师的青睐与在同学当中受欢迎,需要不同的做法。关键是要始终明确你的目标是什么,哪些才是你想要达到的。
不过,千万别“用假装取代真实”,一定要做你自己,而非别人。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强迫自己外向,会显得不自然而笨拙。一个天生不搞笑的人硬要当喜剧演员,会被视作荒唐。强迫自己进入一种特定的魅力,反而会有不愉快的反效果。不要与你的个性作对,顺其自然地运用它。成为下一个最好的某某人,远不如成为最好的自己!
(作者欢迎中国读者通过doris@naisbitt.com和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