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英特尔公司宣布,现任CEO欧德宁将在明年5月“裸退”,辞去包括管理和董事在内的两个职位。英特尔的董事会目前已开始着手寻找欧德宁的继任者,同时,批准晋升三位高管为公司的执行副总裁。
欧德宁加入英特尔公司已近40年,2005年成为这家全球最大半导体芯片制造商的第五任“掌门人”。按照公司内部规定,现年61岁的欧德宁本可以继续执掌“帅印”直至65岁,但遗憾的是,他没能等到这一天。虽然有消息称,欧德宁的离职“完全是他个人的决定”,但业界对此消息的解读则认为,他这是为英特尔在移动领域一直以来表现平平而“埋单”。
英特尔公司成立于1968年。1971年,该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微处理器,由此掀起了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当年不知俘获了多少消费者的“芯”。从最初的4004、8086到奔腾(Pentium)、再到酷睿(Core)和凌动(Atom),其芯片的每一次升级换代都为IT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其倡导的x86架构事实上已经成为家用PC领域的现行标准。欧德宁“在位”的这8年中,英特尔历经数次调整,成绩斐然。最值得称道的是,当年风头甚劲的AMD,这些年来被英特尔压得始终抬不起头。
英特尔的风光本该一直延续下去,但前提是,假如没有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在过去30年的PC时代,英特尔与微软的“Wintel”联盟几乎一统天下。随便找出一台电脑,“Intel”和“Windows”的标签总是相伴左右。然而,随着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时代的来临,这样的局面终被打破。特别是iPhone和iPad的出现更加速了这一变革。据统计,目前仅iPad平板电脑的销售量,就比任何一家计算机厂商卖出的PC还要多。在乔布斯倡导的“后PC时代”,CPU芯片的设计已不再仅仅向高性能高速度看齐,而是转向了低能耗和廉价。在此背景下,高通、三星、联发科等芯片厂商不断攻城略地,蚕食英特尔的地盘。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本月高通的市值首次超过了英特尔市值,而在两年前,其市值仅是英特尔市值的一半。
事实上,作为PC电脑芯片的领军人物,欧德宁不太认同乔布斯“后PC时代”的提法,他更愿意称之为“个人计算时代”。在他的谋划下,英特尔不但要专注于计算机和服务器,现在还要关注所有计算设备了。尽管如此,他认为PC在短期内不会消亡,“虽然我很喜欢我的iPad,但我依然离不开我的笔记本电脑,因为没有笔记本我就无法工作”。欧德宁死守PC是有原因的,因为它仍是英特尔大部分利润的来源。其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来自PC客户部门的收入为86亿美元,占总收入的63.7%。
要说英特尔在移动领域毫无作为,也不尽然。早在2000年,英特尔就曾推出过智能手机芯片,但是由于研发投入大,持续亏损,面世不久便被欧德宁叫停。错过了先机的英特尔,如今也在奋起直追。今年以来,英特尔力推超级本(Ultrabook),该产品有望在移动领域与平板电脑分庭抗礼。在智能手机领域,目前英特尔已经有了联想、摩托罗拉等一批合作伙伴,其x86架构也从服务器和桌面延伸到了手机中。在不久前举行的英特尔开发者论坛大会(IDF)上,一张生产工艺的研发路线图显示了英特尔未来的图景。其采用14纳米工艺的芯片将在2013年年底准备投产,采用10纳米、7纳米和5纳米工艺芯片也将在2015年开始研发。
推荐理由:
近年来,英特尔一直在走下坡路。鉴于这种表现,欧德宁的“下课”也在很多人的意料中。看来,IT行业真是一个高危行业,近来与欧德宁同样“倒霉”的还有微软Windows部门负责人辛诺夫斯基。他们的不同点在于,据传辛诺夫斯基的离职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被鲍尔默“踢”出微软的;相同点在于,他们都未能把握移动时代的先机,转身太慢。在PC时代,英特尔和微软曾经是一对“黄金搭档”,他们攫取了行业中的绝大部分利润;在移动时代,PC行业已风光不再,但两巨头仍将大部分注意力投向其中,从忽视了移动产品的研发。其实,不论是乔布斯提倡的“后PC时代”,还是欧德宁所谓的“个人计算时代”,它们的区别仅是名称上的不同,关键在于用户要的是什么“芯”。
(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