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中青报让我走出大别山

吴贤德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1月26日   06 版)

    我从没有进过高中、大学的校门,自己之所以能够走出大别山,由一个初中都没毕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新闻记者、摄影家和农民维权工作者,就是因为与《中国青年报》结缘,没有中青报就没有我的今天。

    难忘1982年。那一年,我17岁,初中还未毕业,便失去了父亲。接父亲的班,我成为生产队的民兵排长。正是这样,我有了进入大队部“青年民兵之家”阅览室的资格,有了阅读《中国青年报》的宝贵机会。5月的一天,吃过晚饭,我点上昏暗的煤油灯,趴在床头,拿出从阅览室借来的中青报仔细翻阅。看着看着,发现《青年信箱》版的大多数文章都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人。于是我心头一热,“别人的文章能刊登在报纸上,我为什么不能?”

    说干就干,我翻身下床,拿出纸笔,把我们山区青年读书订报难的事,写成了一篇小稿子。稿件写完,我找出旧信封,慢慢撕开,翻过来再用米汤粘在一起,把稿件装进去。然后按照报纸上刊登的投稿说明,用剪刀剪去信封右上角,信封上注明“稿件”字样,邮票都不用粘,就飞奔到公社邮局投递去了。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就在我将此事淡忘时,突然有一天,一位邮递员走向正在田间劳动的我说:“这有《中国青年报》给你的一封信,因为看是报社寄的,怕放在大队部里丢了,就专门给你送来。”我急忙打开信封,抽出报纸翻阅“青年信箱”版,见到《山区青年读书订报难》一文刊登了,文章下面的作者落款是“河南固始县武庙集乡吴贤德”时,我的心都要从嗓子眼跳出来了,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那一夜我彻底失眠了,不停地从床上起来,从信封里抽出报纸,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天亮,没有一丝睡意。因为它,我在全公社都出了名。我是全公社有史以来第一个文章见报的人。从此我的命运改变了,我被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地道道的泥腿子变成了当时人人羡慕的公社邮电所投递员。后来,我怀揣着埋藏多年的“记者梦”,毅然辞去家乡的工作,背着一摞获奖证书和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文章的剪贴本,踏上南下的客车。

    2003年11月26日,《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版刊登了我的《老板的滑头与民工的艰辛》,随后报社又以《我帮民工追讨血汗钱》为题对我进行了专访。报道刊发后,引起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关注,我为农民工追讨血汗钱的事迹随之传遍大江南北。

    我这一生最为重要的“贵人”,就是推动我成长的《中国青年报》。如果没有中青报,我可能永远也走不出大别山。

    (作者系某单位记者,多年义务为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超过百万元,被誉为“中国农民工维权第一人”。)

    “寻找《中国青年报》金牌读者(第二届)暨邀请报道对象回家”活动正在进行中,参选材料请发送电子邮件至cydreader@163.com或邮寄至: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发行部收,邮编:100702。详情请登录中青在线(www.cyol.net)活动专区或“中国青年报读者俱乐部”官方微博查看。

分享到:
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我航空母舰进行歼-15起降飞行训练
中青报让我走出大别山
今年“国考”大军同比增加15%
京广高铁全线有望年底开通运营
武汉:为1326个社区定制消防网格告知卡
衡水:成立29个校园消防警务室
运城:教育和消防部门联合检查学校
无锡:研发消防软件推广全国
团中央直属机关掀起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