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都阳:追求学以致用

本报记者 李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1月27日   01 版)

    微寄语

    日积月累不一定能创造辉煌,但一定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已故经济学大师陈岱孙曾说,经济学是致用之学。作为经济学领域的后来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都阳一直牢记前辈遗训。

    在每一次的研讨会上,大多数人关心的是某项研究的重大理论突破。而在都阳看来,理论研究固然重要,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面临经济体制迅速转型的国家,做一些踏踏实实的实证研究,了解我们这个迅速变化的社会正在发生什么,也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都阳从实证研究出发,期望探寻更真实的中国社会。

    都阳在读博士期间,国家正在开展“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投入7年时间集中力量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他与项目团队一起,前往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调研,尝试研究通过促进劳动力的转移改变中国贫困现状的可能性。

    从小生长在山清水秀的安徽,西部地区是他想象之外的世界。在两个多月的田野调查中,都阳翻山越岭,去了很多村庄。通渭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因严重缺水,偶尔下雨时,当地村民便将雨水混着泥浆一起收集起来,沉淀成一整年的饮用水。“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外人来说,那里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可村民们并没有因此而沮丧,他们依然想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更幸福的生活”。“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适宜的政策对于改善他们的境遇会起非常大的作用”,都阳由此也意识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

    20世纪末,由于劳动力市场存在诸多壁垒,外出务工只是个别的现象,安土重迁的村民更愿意留守家中务农。在都阳的博士论文中,他提到急需制定相关政策,避免就业歧视,并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促进劳动力流动和转移。

    他的这项关于“中国贫困地区劳动力问题”的研究成果,获得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经济学类一等奖。而在都阳以往的印象中,学术界的奖项往往青睐于偏向理论的研究,实证性的研究容易被忽视。

    探索越来越前沿的理论研究还是通过实证研究产出越来越有用的成果?都阳选择了后者。“通过让研究成果发挥作用,改善社会条件、改善民生福利,对于中国来说,或许是更重要的选择。”

    读大学时,都阳刚刚接触“发展经济学”。书中大多是对拉美国家的介绍,那时候,都阳还和同学们探讨如何将书中的经验用于现实的中国社会。许多年过去了,都阳走入社会,看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如何穿衣吃饭、如何耕地放牧、如何繁衍生息。慢慢地,他发现,在发展经济学领域,中国的经验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和重视。

    一路读书、做研究,在都阳看来,自己的生活波澜不惊、平平淡淡。面对浮躁的社会风气,都阳选择在看书、查资料中仰望学术星空,在走访、做研究中脚踏社会实地。他经常向自己的学生传递朴素的职业态度,通过日积月累的持续努力,享受普通人在平凡的科研岗位上对国家的贡献。

    2008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大军奋战在第一线。都阳能做什么?他前往都江堰,以“智力”支援抗震救灾。

    通过在灾区实地走访调研,都阳在灾后重建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如通过劳动力的转移使灾区尽快摆脱灾后的影响。他将自己的建议呈送有关部门,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多一些的选择和思路。

    “只有坚持研究问题的导向,才能使我们的研究成果走出象牙塔。”在都阳看来,如果能学以致用,让中国社会因为他所做的研究工作而变得更好,是实现自身价值最好的体现。

本报记者 李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11月27日 01 版

公告
“航空报国英模”谢幕海天间
教育部针对高考改革等
改革难点热点出台工作方案
团中央部署学校团组织
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系列活动
廉思:脚踏实地做调研
屈文洲:和中国资本市场共成长
都阳:追求学以致用
兰州开通公交学生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