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政府下辖的41个政府部门,在统一时间内,发布了格式统一、内容详细的部门2011年度财政决算报告,其中“三公”决算成为单列内容。在各单位的“三公”经费报告中,因公出国是第一块内容,也是各部门对于项目解释和说明最为详尽的一部分。(《京华时报》11月27日)
广州市下辖政府部门今年“晒三公”可谓亮点多多。一者,首次将“三公”决算在部门决算报告中单列成一个独立的子报告,而且各部门统一范本和格式。二者,不仅披露了“三公”经费的各项目数额,还给出了占总盘子的比重;各单位不仅花了相当篇幅解释费用产生的原因、去向,还详细对比了前两年“三公”经费增减情况和具体增减项目。三者,多部门将决算报告挂上了部门官网的首页,广州市政府的官网集中刊载了多部门的决算报告。
这堪称目前各地最细致的“晒三公”模式。在决算报告中单列“三公”经费,并且“三公”子报告中还有子项目,详细说明各子项目“三公”经费增减情况,解释经费增加在什么地方、减少在什么地方,花出去的经费都做了什么,既让民众能看得清楚,也避免了各部门只晒出一张表格,让“三公”公开徒具形式意义。据介绍,广州各单位上一年度的“三公”报告,篇幅仅半页或一页纸,而此次发布的“三公”内容,篇幅达两页甚至三页。从这个角度看,广州“晒三公”可谓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关于“晒三公”,以往各地普遍存在的弊端是,“三公”经费支出部分被隐含在其他项目中,不能直观显示,不易接受监督;部分直接显示的支出,往往也就是一张简单的表格或一组枯燥的数据,账面虽然清晰却还是一笔“糊涂账”。广州今年“晒三公”至少回应了两个问题,一是“三公”经费在决算报告中可以作为一个子报告单列;一是既然要晒,就晒清楚,而晒清楚关键在解释清楚——“三公”经费支出后面的解释和说明很重要。
当然,广州版本的“晒三公”还不能算尽善尽美。从晒的形式上说,一些部门晒得还不彻底。譬如在市辖41个单位中,很多单位较为详细地披露了因公出国、出境去了哪里、目的是什么、参团次数和人次几何,但也有单位只较为笼统地说明去了哪一个大洲,还有单位没有透露出国去了哪里。对于不按统一范本和格式晒的单位如何审查和处理,是集中“晒三公”之后的新问题。晒出来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如何接受监督。既然如此,晒出来的账本要能接受民众质疑、审计部门的审计和人大的监督,从而让“晒三公”进入到实际应用程序。
地方政府主导着下辖部门怎样“晒三公”是一个问题,晒完之后如何审查、审计和接受监督,则是下一道程序——先如实迈出第一步,才能有针对性地讨论下一步。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州版“晒三公”值得赞许,这一新亮点也值得各地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