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韩哲宇几乎“全勤”。只不过,他的身份从第一届金奖选手变成了指导老师。
1999年,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在清华大学举办。学会计的韩哲宇作为财务负责人参加比赛。“当时我们的项目是以虾皮蟹壳提取物为原料制作医用缝合线。”韩哲宇记得,为了获得更加真实、有效的调研结果,团队成员分赴西安、广东等地,到医院、医疗器械销售部门调查。
功夫不负有心人,韩哲宇和他的团队拿到金奖第二名。“当时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韩哲宇说,“虽然成绩不错,但通过比赛,我确实发现自己学的东西不够用。”
为了“再多学点东西”,毕业后,韩哲宇选择留校。因为有经验,他开始以指导老师的身份参加“挑战杯”,并慢慢开始开办讲座、培训,不知不觉走上了创业教育之路。2010年年底,他正式调入团委,负责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东华大学分基金会的日常运作和管理。
现在,每周四晚,韩哲宇都要上4节创业课程。“有些课越上人越少,我的课却越上人越多。”韩哲宇笑道,“经常在下课的时候发现30个人的课堂里多出两个人来。”
在韩哲宇的课上,气氛总是很欢乐。各种模拟经营游戏、头脑风暴、多媒体教学等内容,让课堂其乐融融。“会选修这门课,说明他对创业是有兴趣的。但大学生对待创业还是非常理性的,这是好事情。”韩哲宇说,“我不希望我的课结束后大家都被忽悠去开公司了,我希望他们对创业、对就业有更理性更冷静的分析。”
虽然教授创业课程,韩哲宇却并不十分鼓励大学生创业。在每学期第一堂课上,他都会告诉学生:“不要毕业马上创业,除非你对即将面对的风险有足够的准备。如果一定要创业,决不要打擦边球,一定要奉公守法做生意。”
韩哲宇并没有创业的实战经历,但他对创业的认知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有很多朋友都在创业,寒暑假期间,我会到他们的公司去了解企业的运作。除了没用自己的身份证到工商、税务办过流程,其他创业者做过的事情我都做过。”
韩哲宇坚信,好的创业者不是教出来的,但创业的精神在任何时候都很必要。“有创业精神不代表一定要创业,比如我并没有去创业,但我始终保持着创业者的心态。”在韩哲宇看来,在大学生中推广创业精神才是创业教育的目的。“公务员考试这么热,背后的潜台词是很多年轻人向往安逸、有保障的生活。而创业精神能够让你体会到安逸的生活体会不到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