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一天上午,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胜利村村口,来自嘉兴的41岁养蜂人朱跃中端着蜜蜂采集的花粉。在他面前,茶园、竹林、山峦,还有农户家中升起的炊烟,依然一派田园牧歌般的景象,而身后便是高高耸立的宁杭高铁(南京至杭州)高架线和长达2700多米的芳坞岭隧道。山坡上,参加高铁建设的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安装隧道防护栅栏,砌着阻隔墙。
德清,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自古交通便捷,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正在建设的宁杭高铁经德清城关东侧跨越京杭大运河。宁杭高铁全程249公里,设计时速超过300公里,开通以后,南京、杭州之间必须经由上海的“之”字形线路被“拉直”,南京开出的列车从溧阳、宜兴、湖州、德清取道径直抵达杭州,1小时即可。
显然,无论浙江还是江苏都对这条线路的开通寄予了厚望。加上已经通车的沪宁、沪杭高铁,长三角“一小时都市圈”将正式形成,沿线每一座城市的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资源都将在更大的平台上共享,作为两个省会城市,南京、杭州的交通、经济地位将进一步加强。
宁杭高铁中心节点城市宜兴也在积极适应大交通环境的变化,高铁宜兴东站站前商贸广场及高铁新城的建设正在推进中,宜兴期盼着一改以往在长三角铁路交通中的弱势地位。
因经济发达、城市密集,沪杭、沪宁高铁所在的长三角地区,密密麻麻地布局了40个站点。对于这些地方政府而言,高铁不仅仅是一座拔地而起的车站,而且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这些正在酝酿的新城区、新工业区将改写目前的“经济版图”。
高铁带来了新机遇,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随着沪杭高铁的开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5+2”的双城生活,在上海工作,在杭州安家。宁杭高铁的开通又会带来什么?可以肯定的是,曾经悠闲的杭州已被拉上了一辆高速列车。
杭州正在成为长三角乃至中国高铁建设密度最大的区域。除了即将通车的宁杭高铁,还有杭甬(杭州至宁波)、杭长(杭州至长沙),及计划中的杭黄(杭州至黄山)高铁,几十万名施工人员正日夜劳作打造着“浙江速度”。
39岁的吕建良1993年毕业于西安铁路警校,2010年5月投入高铁安保工作以前,是派出所的内保民警。2011年上半年到11月份,全国高铁建设进度放缓,德清段所辖54.6公里线路的安防工作一度只有他一人负责。他整日泡在这条线路上,把沿线施工建设单位、常住户、流动人口居住地等摸了个透。如今,吕建良已经成为同事与建设方公认的“吕技术”、“吕监理”。
按计划,宁杭高铁将在12月中旬进行全线联调联试。“工程结束后,我们的主要工作就由前期监督施工,排查安防设施建设隐患,转入最为重要的线路防割盗、防入侵工作。”德清铁路派出所所长伊武兴,这位从警22年,土生土长的德清人话语中既透露出责任,更有自豪。
本报记者 晋永权 通讯员 王星芳 戴宏峰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