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12月07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扶贫更要扶智

本报记者 王雪迎 通讯员 高红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2月07日   08 版)

    尼勒克县苏布台乡农民巴吾东·沙吾墩在做电焊工作

    中国石油援建的尼勒克县双语幼儿园

    每一天,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许多偏远的贫困县城、农牧乡村,都有成千上万的当地百姓与中国石油发生着微妙的化学反应。

    36岁的尼勒克县人金恩斯努尔从小在四季转场的牧区哈语民族学校长大,面对一双儿女,他选择了不同于父辈的教育方式。

    “11岁的大女儿正在上小学六年级,她已经在筹备考疆内初中班,为将来升入好的内地大学做准备!”金恩斯努尔说,孩子们只有在现代化学校接受教育培养,长大后才能有更多发展机会。

    当然,作为金恩斯努尔独特的家庭教育方式,母语哈语自然不能丢,他和妻子会在家里教授孩子们民族传统文化和语言文字。

    “好习惯都是从幼儿时期养成的。”与许多少数民族家庭一样,金恩斯努尔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幼儿教育,他明显地感觉到小儿子阿克尼提的进步。这个浓眉大眼的6岁哈萨克族男孩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弟子规》,懂得回家先洗手,有时还会用在学校学的知识“教育”父母。

    变化源自基础设施完备的新幼儿园。

    扶贫先扶智,扶智扶教育

    作为智力帮扶的一项举措,2010年7月,由中国石油投入330万元援建的尼勒克县双语幼儿园竣工,这是全县第一所综合性、现代化的公立幼儿园,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幼儿园的硬件设施,解决了县城周边群众幼儿的入园难题,还大力提高了幼儿学前教育水平。

    老幼儿园可跟这幢三层的“童话王国”没法比,对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孩童来说,那里没有舞蹈室,仅有的一架旧钢琴要为180名小朋友服务,老师们没有单独的办公室……

    新幼儿园把所有问题都考虑得周全,为提高教学质量,中国石油还专门捐赠了四架崭新的钢琴。如今,幼儿教师蔡雯每天都可以现场弹奏清脆的乐曲,和孩子们一起做律动操,连收拾玩具、吃饭、睡觉、上厕所都有专门的乐曲演奏呢!

    据悉,2002年以来,中国石油定点帮扶新疆尼勒克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吉木乃县等6县,选派干部120人次到各地挂职,累计投入资金和物资1.65亿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办主任赵国民对中国石油定点扶贫工作赞赏有加。他说,中国石油的定点扶贫工作直接推动了贫困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新疆贫困县的扶贫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中国石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外部注入与内部培植并重的观念,既注意进行必要的救济,帮助贫困群众解暂时之困,更注重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赵国民说。

    中国石油人想的长远,认为教育扶贫是“挖穷根”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孩子们总是倾注最多的热情。

    只要联想起寒冷的冬季教室里总也烧不热的煤炉,吉木乃县吉木乃镇萨尔吾楞牧业寄宿学校小学生阿依哈那提就禁不住地抖一下肩,感叹一句:“太冷了!”

    为了取暖,她和同学们没少出力,每天至少要掏三次炉灰,最难熬的是周一,经过两天休息日,要把冰冷的炉子点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班里常常飞满了煤灰,即便如此遭罪,远离炉子的同学也丝毫感觉不到热气。

    萨尔吾楞牧业寄宿学校是2003年由中石油出资援建的,这所“石油希望小学”使数百名师生告别低矮昏暗的危房,得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心读书。新校舍建成后,中国石油又为学校配备了24台电脑、两台多功能复印机,55套学生桌椅及办公桌等设备,教学环境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大为改善,现代化的教学和办公设备缩短了偏远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距离。

    2011年,中国石油又捐资50万元为学校建了一个锅炉房,暖气使教室里暖融融的,阿依哈那提和同学们再也不必为在冰冷的教室里上课发愁了。

    副校长加尔肯别克说,从2003年至今,已有81名学生考入了疆内初中班,使偏远地区牧民的孩子圆了到城市求学的梦。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扎格斯台乡石油希望学校、青河县萨尔托海中国希望小学、尼勒克县木斯乡艾力木哈孜石油小学……据悉,多年来,中国石油共为贫困县修建、扩建了18所石油希望学校,为贫困地区万千渴望知识的孩子们播撒了希望的种子。

    扶贫要扶志,治贫先治愚

    近年来,中国石油依托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和新疆培训中心,大力开展新疆定点扶贫地区基层干部和农牧民劳动技能培训工作。

    中国石油扶贫办主任陈根文说,帮助贫困地区县乡干部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升素质,是精神扶智的根本,也正是贫困县干部对新信息新知识新思维方式的需求,催生了中国石油为贫困县干部办培训班的制度。

    “农牧民劳动技能培训工作更加注重实用性,砌筑、电焊、烹饪、汽车驾驶维修等专业学成毕业,即可取得社会认可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是真正的‘造血’项目,让家庭尽快脱贫解困!”陈根文说。

    以尼勒克县农民巴吾东·沙吾墩为例,2010年他在新疆培训中心接受电焊初级工培训课程后,回到苏布台乡就派上了用场。

    在农牧区,“富民安居”、“定居兴牧”等民生建设工程正在新疆广大贫困乡村大力推进,巴吾东·沙吾墩花1500元购买了一套电焊机和切割机,他已经不愁找不到活儿,光焊接新居的屋顶彩钢板,就能每天赚300元。他说,“明年如果有电焊中级工培训,我还报名!”

本报记者 王雪迎 通讯员 高红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12月07日 08 版

4名中国籍司机在新加坡获保释
“天津杀医案”嫌犯已被批捕
国家林业局公布33部森林公安举报电话
王爱平:投入地追求检察官梦想
独山子之变
扶贫更要扶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