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2月09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打造河南教育品牌 创办人民满意学校

——河南省温县第一高级中学发展探秘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2月09日   04 版)

    学生党员面对党旗庄严宣誓

    团结奋进的温县一中学校领导班子

    在实验中互动,在互动中成长

    激情唱响,歌声嘹亮

    温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一方沃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这里不仅走出光耀史册的卜子夏、司马懿、郭熙、陈王廷,而且被誉为今天学界翘楚的共和国五院士郭东明、李同保、王光远、王梦恕、张统一也诞生于此。这里,还是著名的“四大怀药”和享誉世界的太极拳之乡。河南省温县第一高级中学,就坐落在这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皇天厚土。

    温县一中创建于1951年。经过六十余年的砥砺前行,积蕴芳华,使万千学子从这里放飞梦想,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和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张志平等一大批时代骄子都曾就读该校。

    近年来,在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温县一中创新办学理念,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倡导以“爱”涵养校园文化精髓,持续推行素质教育,逐渐形成了“务实、创新、卓越”的一中精神;“文明、和谐、求实、进取”的校风;“敬业、严谨、博学、合作”的教风;“善思、创新、笃学、勤奋”的学风,并实现了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的成才目标。

    2011年高考,该校理科包揽全市前五名,在全市文科前五名中占据两名。而刘雪玲同学以689分名列焦作市理科第一名,走进了清华大学。2012年高考,在生源质量较差的情况下,达到了低进优出,全市理科前10名中该校占据4人。

    “素质要硬,应试要强”,令人瞩目的高升学率,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确保“人人成才”的素质教育,温县一中有力践行了“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的庄严承诺。学校成为周边县市学子竞相冲刺的目标、家长满意的学校,已然跻身全省教育的前列。学校以特有的实力、魅力,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授予“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等百余项荣誉称号。

    解读温县一中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之路,几个关键词一揭谜底。

    民生教育——政府亿元给力新校区 名校蝶变再续新辉煌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在温县县委、县政府看来,教育就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起步,但终点却是民生福祉。

    近年来,温县一中可圈可点的业绩,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但对于温县一中领导班子来说,学校发展的每一步,都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0年末,针对温县一中生存空间小、学校硬件条件较差等现状,温县县委、县政府果断投资1.5亿元,启动了温县一中新校区建设工程,将其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惠民10件实事之一。利用一年多时间,该县另辟新址建设一所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准,堪称国内、省内一流的现代化高级中学,温县一中实现了历史性嬗变,迈向发展新纪元。

    为了做好这项民生工程,县领导多次深入学校工地视察,学校还派出专人负责新校区硬件设施建设,使新校区以设计一流、工程质量一流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新建成的校区气势恢弘,门前有滨河公园蜿蜒而来,学校大门正前方,一条雕栏画栋的“飞天桥”横跨滨河之上,直通新洛路,交通极为便利。学校四周绿柳映碧水,鲜花时时开,公园美景与小桥流水交相辉映,使高楼林立的新校区成了温县城北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新建成的温县一中新校区占地面积近300亩,是老校区面积的3倍多。现代化的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布局合理,设施一流,校区分为“生活区、运动区、教学区”三大板块,校内有微机培训中心、可视性语音室、电子阅览室、电子琴房、多媒体教学控制中心、多媒体教室、多媒体会议厅、课件制作室等,校园网与远程教育网实现了教育信息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学校软硬件设施等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学校实现了“环境更优美,设施更先进,功能更齐全,质量更一流”的发展目标。

    蝶变新生,再续辉煌。温县一中新校区的投用,使学校站在更高的平台,开始演奏一曲划时代的发展交响曲!

    特色管理——创新理念实施特色管理 纷呈亮点成就一中品牌

    温县一中党委书记、校长朱瑞晨,一位被公认的专家型校长。生于斯长于斯的他,多年来,从一名普通教师到班主任、从年级组长到中层干部、从副校长直至校长,可谓桃李满天下。几十年风雨兼程,积淀的不仅是他与教学工作的深厚感情,更有他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独特思维”。2009年9月,朱瑞晨担任校长。上任以来,他和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一道,凝心聚力,集思广益,在如何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实现学校管理与发展“两翼齐飞”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三年的求索与创新,让温县一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管理涵盖了课堂管理、教师培养、民主生活等方方面面,环环相扣。掷地有声的“管理格言”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杀手锏”,成为周边学校争相“取经”的法宝。

    在教学方面,学校提出:“抓住了高一,就抓住了高中;抓住了高二,就抓住了高考;抓住了高三,就抓住了人生”。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学校在课堂教学方面频出鲜招,狠抓落实,成效明显。

    ——鲜招之一:课堂知识点周周清。学校推出的“周周清”,一方面要求各班级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对小组成员肩负“连带责任”,督促大家互帮互助;一方面要求任课老师每周根据本周学习内容出两套选择题试卷以及课本例题、同步训练题等中等以下难度的选择题,囊括了本周所有教学重点。对学生考试情况,任课教师以人与人、组与组、班与班为单位,分别进行分析点评,最终,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扎实地掌握课堂教学知识。同时,将厚厚的试卷装订成册,成为含金量最大的“自编同步考题”,不仅省下了资料费,更重要的是,为高一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还对高二、高三教学因地制宜,通过每周定期召开教师会、学科组教师碰头会、备课组长会、全体班主任例会等,校班子成员坚持深入课堂、任课教师互相听课,确保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能“根在课堂”。

    ——鲜招之二:学生评教师试卷优差。为了避免教师出考题时敷衍了事,学校拿出“杀手锏”:由学生对教师所出考卷进行“综合评价”,按好评率对试卷进行优差排名,奖优罚劣。

    ——鲜招之三:既培优育强,又“因人制宜”。学生“良莠不齐”是不争的事实。对此,学校提出“让优生更优、让‘中间生’充满斗志、让‘踩线生’绝不放弃,让术科生双过线”的目标。一方面要求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另一方面坚守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学校对成绩特别拔尖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鼓励学生向名牌学校冲刺,实行科任教师承包责任制,加强对希望生弱科的辅导,做到补态度、补方法、补知识。

    对学困生,教师对其进行信心教育,实行跟踪教育、动态培养,各年级教师安排专职教师加强各类术科生的培养,尤其发挥温县是太极拳发源地这一优势,业余对其加强太极拳培训,使一大批术科生走进理想大学。2012年,该校体音美双过线人数增至215人!

    在教师素质提升方面,学校更是刚柔相济,严格奖罚,一系列创新机制,使“南郭先生”在一中无立足之地,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自我加压,纷纷成长为学校骨干。随着学校师资队伍的不断强大,一大批在职教师获得了硕士研究生学历,先后有多人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河南省特级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称号。每年都有多名教师在国家、省、市级优质课大赛、教学技能大赛、论文交流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特色之一:老师学生同考。该校成立了常规管理考核领导小组,实行“师生同考”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参加期中、期末考试。考试后,学校对教师成绩进行综合排名,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成绩差者写出质量分析,及时查漏补缺。

    特色之二:学生点评教师。学生每个月都要对任课老师进行满意度评价。学校不仅将评价列为“优秀老师、优秀班主任”评选的参选条件之一,每月还结合任课教师日常工作、管理情况等,对教师进行综合排名,名次靠前者学校给予表彰,排名倒数者,实行诫勉谈话。

    特色之三:教师享受“星级”待遇。学校开展了“星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每月对教师进行一次考核,把考核成绩数字化,并与晋级评优相挂钩。其中,教师“星级评价”内容包括八个方面。教师如果评上八颗星,学校将给予其副校长待遇,且退休后仍能继续享受。同时,由学校中层以上领导作为评判员,根据竞职演讲情况等,确定班主任、年级长,制定统一的奖励标准。如果在综合评价中,表现优秀的班主任及年级长,学校及时发放现金进行奖励。年级实行年级长负责制,视其所在年级尖子生学习成绩、在全市统考中排名情况等,给予适当的奖励。

    给尊严、给地位、显价值,机制一出台,人人争当班主任,踊跃报名年级长,教师工作积极性大大增强。

    在学校民主管理方面,由教职工共同参与,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教师考勤制度》、《教师综合评估制度》、《教学过程评价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师生同考制度》、《目标量化管理制度》等。针对其他林林总总、意见不一的问题,学校每周五召开校委会,把问题摆上桌面,就问题解决方案各抒己见。

    因为人人都有话语权,人人都讲民主。争来吵去,“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最终校委会“争”出一套最佳方案,且“争”出了心顺气顺干劲足!

    独具特色的“根在课堂论”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卓而不凡的“人人成材论”实现了学子同圆大学梦,海纳百川的“和谐发展观”体现了民主管理的“以人为本”……在温县一中,特色管理处处风景,处处精彩。

    爱的文化——用爱涵养校园文化精髓 塑一流名师育一流学子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取向的培育,是高尚健康的人品与人格的塑造。学校文化既是让未来社会和谐的文化,又是让大家与人为善、自己做好又让别人做好的文化。

    近年来,温县一中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倡导“爱”,力行爱,以“爱”涵养校园文化精髓,使学校呈现出和谐发展的氛围,从校领导、教师到学子,人人懂得爱,人人懂得去爱;人人都是爱的播种者,人人都是爱的践行者。

    在温县一中,你能感受到爱的五颜六色,让人肃然起敬,让人温馨温暖。

    ——爱的教育:培养爱心,倡导互爱。德育塑灵魂,文化助成长。温县一中始终以“德育为先”,从点滴做起,利用国旗下讲话、发展学生党员、学生社团、学校艺术节、文化节、科技节和革命纪念日等多种形式和载体,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怀,并在学生中持续开展了“养善、养正、养成”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尊重、互助、互敬,树立“仁德仁爱”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具备“公平、正义、民主”的人格,成为“诚实守信、明礼诚信、忠行善信”的文明人。

    “爱心超市”是温县一中德育工作的亮点之一。为倡导学生乐于助人,力所能及地帮助困难家庭的学子,营造温情校园,学校设立了“爱心超市”。学校师生可以把整洁的衣物、看过的书籍、学习生活用品以及家里不用的小电器等带到学校,由学生推选的“爱心使者”将这些物品登记注册,交给学校团委。“爱心超市”定期开业,供学生们挑选购买,所得资金专门用于资助温县一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高中学业。

    近年来,学校身体力行,积极开展“温暖送学子”活动。温县岳村乡后岗村的孪生兄妹张玉龙、张玉凤,以全乡第一名和第五名的成绩考入温县一中。面对他们的因脑出血做了三次大手术、丧失生活能力的父亲,学校领导亲自送去现金,解除了兄妹二人的后顾之忧。学子王德名成绩优秀,但家庭生活窘迫,温县一中领导亲自到其家中看望年迈的奶奶,送去了5000元资助金。

    ——爱的营造:为学子建起爱的家园。为了让温县一中成为学子们静心读书的殿堂、心中温暖的家,学校严慈并济,严格实施校园纪律,进行亲情化管理。尤其是搬迁新校区以来,学校详细规定了学生“十不准”,对学生重点实施纪律“四大抓”,即学生禁用手机、严禁抽烟喝酒上网、规范服饰着装、严格就寝纪律,打造“阳光校园”。

    为了让孩子们住得舒心放心,学校专门配备了公用免费电话,24小时可与家人进行沟通联络;各楼层安装了开水器,免费供应开水。学校在每栋寝室楼安装了学生签到机,学生就寝后,家长都会收到一条温馨手机短信提示:“您的孩子已经走进寝室,敬请放心!”学校还每晚安排12名班主任及管理人员值班查寝,并专门聘请多名“寝管”员24小时值班。新校区刚搬迁时,从年级主任到班主任、任课教师,主动调整作息时间。很多教师早上六点钟就开始到教室陪读。晚上,值班教师等孩子们全部熄灯就寝后,才半夜赶回家,甚至有的干脆吃住在学校。

    优秀的学子要有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为了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活力,理解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工作,学校通过主题班会、感恩教育、组织各类集体活动、课余谈心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严慈并济是为自己前途负责,从内心学会感恩。学校每年组织学生沿母亲河黄河远足,开展长距离徒步行走等拓展训练,强健学生的体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爱的给予:教师感受爱、奉献爱。学校对老师既严格管理,又尊重有加。老师过生日,学校会送上温馨祝福,校领导亲自安排为其庆生;老师家中遇有难事或其他事情等,学校领导都会亲自上门看望,力争从每一个细节呵护教师、体恤教师,千方百计解决老师的各类困难。

    学校的爱,为教师注入无尽的动力,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逐渐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天候育人”的可喜局面。走进温县一中,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从领导到教师,清晨陪读、晚上跟读、课堂导读、课外引读、活动共读、探究互读、疑难点读、假日醒读,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教师的乐业敬业。

    1999年河南大学毕业的王娟提起孩子就会潸然泪下。担任高三任课教师时,孩子还不到3个月大。为了安心教学,每天由婆婆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走很远的路跑来学校让孩子吃奶;孩子不满1岁时就断了奶;5岁时,孩子在郑州做了一次大手术,当妈的也只是陪了5天,就回到了学校。

    高三班主任王新华,每天早晨5点就起床,每次都在孩子揪心的哭声中匆匆走出家门。晚上回来,孩子常常挂着泪珠入睡。孩子发高烧被人送进医院,王新华匆匆赶到医院时,愧疚的泪水夺眶而出……而她所带的班级,以优异成绩向父老乡亲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段哲霞老师的父亲得了重病,忙于教学的她只能忙里偷闲看望病塌的父亲一眼。高考结束了,段老师的家里突然来了50多名不速之客,原来,走出考场的学生,心怀感恩来看望恩师的父亲。那一刻,段老感觉到“这辈子,做一名老师值了!”

    教师朱海港是公认的“状元班主任”,也是最富激情与活力的教师。他独创的“看、练、议、听、忆”五字教学法,把一批又一批学子送进大学校园。自1992年他教的学生摘得焦作市高考第一名开始,有多名学生在高考中夺得全市理科第一;2011年他教的学生全部通过二本线,焦作市前5名学生中有4名是他的学生。朱海港的一首诗《激情和梦想》中这样写道:我们在这里放飞梦想/我们在这里激情飞扬/我们是一颗晶莹的露珠/汇聚起来/定会像奔腾向前的黄河长江/让我们从点滴做起/我们的未来一定更加辉煌!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学生、对未来无限的激情和憧憬。

    像温县一中,这样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教师层出不穷,他们的爱心事迹不胜枚举。

    也正因此,近年来,温县一中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骄子:从刘雪玲、马骁烊、孙亚宁、尹艳伟、梁顺利、赵志彪、郭基涛、闫玉芳等一批北大、清华国内知名大学学子,到王春红、慕建伟、边涛、李朝晖等一批走出国门的佼佼者,他们都从母校启程远航。

    ——爱的收获:传递爱心,收获爱心。温县一中“素质要硬,应试要强”的育人模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的和谐快速发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自新校区建成以来,社会各界爱如泉涌:

    焦作保和堂公司总经理单洋拿出10万元设立了“温县一中保和堂优秀班主任奖”,用于奖励那些恪尽职守、呕心沥血为学生的优秀班主任;

    河南(豫电)中原电力电容器公司董事长樊成林拿出10万元设立了“温县一中中原电力电容器优秀教师奖”,定期奖励学校涌现出的敬业爱岗、默默奉献的优秀教师;

    毕业于温县一中、现任河南鑫合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凤凰城)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李芳也捐资10万元回报母校栽培;

    河南兰兴电力公司、海旺大酒店、怀山堂公司、天香面业公司、河南泽润铝业有限公司每年都拿出两万元用于资助温县一中励志班的学生。

    国外著名的巴罗投资担保公司入驻温县后,也做出了教育“投资”:邀请温县一中5名优秀班主任及优秀教职工外出深造学习,并承诺将对今年在校的高一、高二共20名优秀贫困学子进行三年的跟踪资助。

    传递爱心,收获爱心,社会各界浓浓的关爱为搬迁后的温县一中注入了前行的动力。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温县一中,再踏新征程,迎接新的发展之春。

    胸有鲲鹏志,御风可冲天!站在历史的拐点,温县一中人将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与信心,乘势而上,厚积薄发,打造人民最满意学校,为国家培育更多的莘莘学子,持续站在全省教育的最前行,在学校发展史留下更加波澜壮阔的华美篇章!

    (刘丙江 海霞)

分享到:
打造河南教育品牌 创办人民满意学校